席月
目的:对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急诊医生和急诊护士各10名,对其进行相关性的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制定问卷,进行影响程度评分。结果通过访谈得知,影响本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医务工作者责任心的欠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局限;医院管理、监督、激励等机制的不健全。通过进行影响程度评分得知,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制度方面得出的影响程度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在医护沟通方面、医护人员素质方面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其沟通与合作,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并通过有关专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激励等体制,并落实到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相关的各个环节中来。
作者:龚登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患有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2例髋关节疾病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得到89.0%的治疗优良率,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并发症情况较少。
作者:王清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过程中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1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86%;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2.86%,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结合我院实际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现状,并针对影响检验指标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对应综合措施。结果临床检验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样本因素、人体因素、操作差异、分析标准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针对影响检验指标因素的有效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结论医学临床检查的结果将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的客观依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减少误诊,必须提高检验质量,对分析的标本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防止在标本采集、化验过程中造成污染,而影响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应患者的病情。
作者:谢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45例患者痊愈出院38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基于麻醉与细胞因子平衡功能及内涵的探讨,结合临床实际从多个角度对麻醉过程中细胞因子平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对于提高术中麻醉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硫糖铝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18岁至60岁之间成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咪替丁0.2g/次,4次/d,睡前加倍剂量;阿莫西林0.25g/次,3次/d;两种药物均是餐后服用。观察组40例,给予硫糖铝1g/次,4次/d,空腹口服;阿莫西林0.25g/次,3次/d,餐后服用,疗程为一个星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此试验中并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硫糖铝比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力评估包括纯音听力阈值评估、中耳功能的评估。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涵盖所有方面的听力损失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的自我评估方法,是研究人群听力损失的简单的方法之一。方法在这项研究中,60位养老院住户(27名女性与33名男性)通过完成 NHHI 自我评估问卷(自测版)参与了调查,年龄从55至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1±5.5岁,养老院工作人员也通过填写(员工版)的问卷参与了研究。结果个人版和员工版分数显示的听力损失程度的结果表明个人版结果中男性和女性的听力损失程度(P <0.05)与员工版结果有显著的关系。结论这个研究结果证明了 NHHI 问卷在评估老年人听力障碍方面的实用性,而且在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刘艳慧;王春利;周旭;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之一,但是,只要老年人长期接受健康教育,并且遵循科学的治疗方式和服药方法就会减少心血管病发的死亡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问题。
作者: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性难治性疾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也是我国国民死因的首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明显改变,加上我国即将严重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且发病年龄渐趋于低龄化,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但并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国内外研究证明,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是降低脑卒中负担的佳途径,而一级预防值得关注[1],脑卒中一级预防干预的主要措施是健康教育,本文作者从目前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定义;实施机构、人员;接受脑卒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场所等方面对脑卒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王雪芹;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3.06-2014.06期间在我社区接受护理干预的76例患者,通过规避诱因、饮食护理、环境护理、运动锻炼、引导用药以及健康教育等方法,实施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1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哮喘未复发,64例患者哮喘病情获得显著性改善,哮喘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而且发作时症状也极大程度减轻。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佳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及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78.57%,MRI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特别是超急性期或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急救措施。方法:将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急诊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咳嗽、喘息及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文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996年10月~2001年3月,我们对11例肢体离断伤进行再植手术,术后随访 l.5~5年,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马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的分析情况。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柏黛膏与青霉素会作用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上,抗菌活性良好,柏黛膏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MIC50与 MIC90的值分别为0.5,4.0mg?L -1;0.5,3.0mg?L -1。结论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很好的协同抗菌功效,经济实惠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柳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螺内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显效患者17例(45.9%),有效16例(43.3%),无效4例(10.8%),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0例(27.0%),有效15例(40.6%),无效12例(32.4%),总有效率为6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螺内酯药物治疗,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彦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急救措施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各种神经反射的变化、生命体征、头痛和呕吐的变化及瞳孔变化;急救前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辅助医师及时救治。结果:10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8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和/或失语14例,死亡7例,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辅助医师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亚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口服组(20例)、静脉滴注组(30例)、雾化吸入组(3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肺部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组(P <0.05),且雾化吸入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静脉滴注组(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相比口服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均可作为小儿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雾化吸入给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时间更短,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可作为氨溴索治疗的理想给药方式。
作者:奉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164例(312颗牙)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Dyract AP 复合体修复技术,观察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结果:对照组患者前牙牙冠修复成功率为70.73%,龋洞修复成功率87.80%,牙间隙修复成功率76.35%,观察组三项指标分别为90.24%、92.68%、82.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操作难度小,是目前前牙美学修复临床手术中的理想修复技术。
作者:蔡毅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1.0g,3次/d,服用6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 和 AST)、肠粘膜屏障血清标志物(D -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 ALT、AST、血浆 D -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谷氨酰胺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保护患者的肠道粘膜,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并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甘畅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