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璇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干预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干预治疗应用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锦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探讨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至2013年12月进入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行临床骨科基本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我院自行设计运行的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患者的舒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术后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使患者减少了痛苦,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姚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灸和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如何应用疗效更佳。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内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针灸加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针灸联合颈椎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新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的临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治愈38例(63.3%),有效19例(31.7%),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支气管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青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一般护理及整体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护理组40例,再出血7例,脑血管痉挛8例,死亡12例,死亡率30%,整体护理组46例,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2例,死亡4例,死亡率8.7%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作者:何会;青绍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提高普外科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分析当前普外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与紧张情绪,从而大程度达到预期的带教目的。结论:普外科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工作压力重、病员数量多、人员流动快的特点,因此在普外科实习护生带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带教人员只有充分意识到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变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充分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与紧张情绪,终达到提高普外科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目的。
作者:文跃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在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时运用玻璃纤维桩例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160例进行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共184颗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为92颗牙。对照组患者运用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运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均采用烤瓷冠对牙体外形进行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龈黑线、桩核折断、桩核脱落、根折以及继发的龋、牙周根尖炎症。结果: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的牙齿为76颗,占82.61%;观察组修复成功的牙齿为88颗,占95.65%,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中,玻璃纤维桩的效果较为显著,明显优于铸造金属桩。
作者:郭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而充足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文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代谢改变、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的作用、肠内营养的应用存在问题和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义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临床内科中首发症状为腹痛的疾病误诊情况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40名首发症状为腹痛被误诊为内科其它疾病的患者资料,分析误诊情况,依据患者症状、病史、特征等诊断。结果:经明确诊断后可知,有26例患者为内科疾病,其余患者中,采取剖腹探查术确诊的有14例患者,系统性红斑狠疮患者有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3例,过敏性紫瘫患者有2例,急性肺炎患者有1例。结论:内科疾病通常首发症状的为腹痛,但邮局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易导致误诊。医生应结合患者病史及有关情况认真判别,才会明显降低误诊率。
作者:张万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湘潭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湘潭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婴儿死亡率为6.6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3‰,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34.69%、60.62%,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湘潭市2008-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众多的死亡原因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作者:韩爱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影像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临床影像操作技能的桥梁课程。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有X线、超声波、磁共振等的原理和特性,又有机械构造、电子电路、计算机、摄影及设备的参数、性能、功能等内容。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大量图像的课程。以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为基础的技能训练和创新的多媒体教育教学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通过改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对医学影像设备学抽象知识的理解,为达到适应新时期创新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运用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志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铁剂治疗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科学膳食指导,治疗组小剂量间歇多次口服铁剂,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1、3、6H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发生厌食、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率为4.17%,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采用食疗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起效较慢,及时补充铁剂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厌食、偏食的婴幼儿,临床上采用小剂量间隔多次口服铁剂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经济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桂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规范化心理护理后,50例患者中病情完全控制28例(56%),部分控制21例(42%),未控制1例(2%)。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系统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哮喘治疗起到积极治疗。
作者:高建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观察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利用HHS膝关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并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骨筋膜氏综合征、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经过2-3年随访,优良率达到86.7%,患者HHS 评分(89.4±4.7)分明显高于手术前(51.3±2.3)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良因素致使一些急、恶性疾病的发病对象年轻化,随时考验着高校医院的应对能力。但是目前的高校医院大都面临着人员不足、设备不全、医疗水平低、药品简单等诸多问题。如何从自身出发在现有条件下发挥高校医院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大能力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江虹;闫立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出血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50例胃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内科为主,辅助外科手术,或者转院治疗的治疗方法。结果:胃出血患者50例,经过内科治疗,44例患者24h内疗效显著,6例患者没有明显疗效,2例患者采取及时手术治疗,4例患者转院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均康复。结论:基层医院治疗胃出血主要采用内科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内科无效患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或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转院治疗。
作者:周友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应用头孢唑肟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头孢唑肟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唑肟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久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目前作为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输液工具,每次操作涉及到50多个步骤,意味着静脉输液的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应加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作者:刘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精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瞻妄,昏迷。我院收治的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通过作好基础护理,高热护理,精神异常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患儿恢复较好。
作者:彭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