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护理体会

韩燕燕

关键词:老年性, 皮肤瘙痒症, 原因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99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人进行病因分析,研究发现生理、环境、理化等因素均可导致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并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治愈94例,复发5例。其中合并皮肤感染2例。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及护理不容忽视。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法(其中包括:中药、手法及腹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先后自身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过半年随访,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89%,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28.95%,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裘绍源;何明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不仅危害着大气环境,而且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目前临床诊疗中极为常见且危害性严重的急性中毒疾病,在我国各类职业疾病中危害可谓首屈一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一直以来,医学界人士都非常重视一氧化碳中毒的研究和诊疗,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相关预防措施。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表面,高压氧治疗法的应用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明显。本文从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原因、机理展开研究,提出了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要点。

    作者:王献梅;樊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剖宫产护理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我院所收治的96例剖宫产产妇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焦虑情况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安全感、舒适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出现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P<0.05);但干预组(20.97±3.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51±4.69)分(P<0.05)。此外,两组产妇的下床活动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安全感、舒适度比较(P<0.05)。结论:在剖宫产护理人群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则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产妇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作者:唐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以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19例研究对象进行护理,以优质护理方式对观察组19例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作者:顾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状况中的效果

    目的: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状态。方法综合性的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表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状态趋于良好,并且其满意度大大增强,有效的维护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佟炎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结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有39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损害者14例、26例病人出现肠胃不适、8例病人表现关节疼痛、13例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之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从而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该依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抗结核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医院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窗口,医务人员接触面广、交流多,且医院员工的文化层次较高,接收信息能力强、参与意识高,这些都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毫无疑问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加强对员工新形势下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为员工输入强大正能量,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本文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

    作者:王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期望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被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5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比单独使用氯沙坦钾治疗效果好,并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炳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2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2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常规、饮食、牵引和固定、心理、并发症护理几个方面,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恶化和死亡。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在术后护理期间严密观察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措施,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殷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蒙医普外科优质护理管理

    目的介绍我科试行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经验,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开展优质护理的基本内容,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作者: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细节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探讨应用细节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对这60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通过8-10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这60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探究细节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在这6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56例,治愈率为93.3%。患者出院以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复发的患者仅有3例,复发率为5%,复发率下降了很多。结论:应用细节护理方法来护理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促进了病人的痊愈,提高了治愈率;病人出院后的复发率也下降了很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卫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5±1.2)d,手术时间为(85.7±12.6)min,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7±1.3)d,手术时间为(102.3±25.4)min,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半年内无一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3.33%,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很好地临床效果,疾病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88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88例老年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春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脑卒中康复治疗管理

    背景: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老年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目标,而且严重脑卒中的疗效及预后,因而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方法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结果脑卒中康复治疗可以分为3个目标:1)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这个是康复的第一个目标。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不用长期卧床,不再需要其他人的照顾,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3)“功能-活动-参与”功能的恢复,这就是老年脑卒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能够重新开始他的工作。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根本目的是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ADL,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翠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一般护理及整体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护理组40例,再出血7例,脑血管痉挛8例,死亡12例,死亡率30%,整体护理组46例,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2例,死亡4例,死亡率8.7%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作者:何会;青绍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时对其胃肠动力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探讨,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胃肠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生长抑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陈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损伤患者护理中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期间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4.6±1.2)分VS(8.6±0.9)分],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保温护理在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苏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癫痫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癫痫患者,正常对照组为50例。分别采用韦氏智能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认知能力明显比单服用药组低,焦虑抑郁评分却比单服用药组高。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VIQ、PIQ、FIQ)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联合用药能影响癫痫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

    作者:朱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垂体瘤患者术前术后中心30°视野的改变

    目的:研究鞍区肿瘤常见的垂体瘤中心30°视野改变特点,分析垂体瘤患者术前术后的视野缺损特征,为术前的诊断及术后的恢复提供视野判断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7年12月~201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治疗的视野有改变的垂体瘤患者35位患者(70只眼),右35眼,左35眼,男25例(50只眼),女10例(20只眼);年龄30~60岁,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90天内进行随访复查视野。比较术前术后视野指数MD(Mean de-fect)值;结果35例患者左眼MD值术前为-13.34±2.11dB,术后为-3.74±1.60dB;右眼MD值术前为-13.16±2.65 dB,术后MD值为-3.41±1.73dB,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左眼MD值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前术后右眼MD值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垂体瘤患者,MD值可以作为判断术前视野损害的指标之一,并且MD值也可以作为判断术后视野恢复的指标之一。2..对于垂体瘤患者,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能明显提高视力和视野。3.垂体瘤患者术前视野损害大的象限是颞上象限。

    作者:唐中霞;袁援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做到防治作用。方法: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结果:可望预防、延缓及治疗脑梗死发生,可改善其预后。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的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作者:杨萍;杨吟吟;戴文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