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与CT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张晓蓉;孟亚丰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 计算机断层, X线摄影术, 超声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对于腹水,CT与超声的显示率无明显区别;②CT对腹水内分隔显示不如超声;③CT对腹膜增厚,肠管壁增厚,肠系膜网膜粘连的显示强于超声,对肠系膜网膜腹膜结节的显示较超声更为直观;④CT对显示脓肿的不规则壁及个数较为敏感.结论超声对结核性腹膜炎初步诊断可提供较大帮助,由于CT对腹膜增厚和结核性结节的显示更清晰,结合超声和CT可作出更精确的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滤线器摄影:一片摄正侧位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一般说来,以一片摄正侧位比二片摄正侧位,胶片要节约一些,工作效率也高一些,所以在实际拍片工作中,对肩膝以下部位,常常用一张片,而脊柱、股骨等部位,因为使用了滤线器,多数不用一张片,少数用一张片拍的:一种是点片;另一种是先将一张片子裁成二份,再分别装入两只暗盒进行拍摄(严格地讲是二片摄影).以下,我们再介绍一种,供大家参考.

    作者:宋国祥;方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40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屈位CT对揭示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突出后缘的粘连程度及角度,黄韧带肥厚等均优于常规仰卧位CT.结论俯卧过屈位CT能更多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病理变化,对常规仰卧具有纠正和补充作用,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兴灿;陆雪华;潘建虎;项林爱;俞一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左心室原发性心肌巨大包虫囊肿

    患者男,48岁,牧民,新疆裕民县人.因体检发现左心室肿块3天,超声检查为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赘生物,左心室增大,入我院.查体无异常.心电图检查:偶发早搏,左室肥厚(符合左侧壁坏死型病变),高侧壁心肌瘢痕,心肌劳损.实验室检查:包虫试验:吸光度测定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金标法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X线检查:胸片正、侧位左心室向左后局限性增大,考虑左心室黏液瘤,建议包虫试验除外包虫病(图1).

    作者:孙绪荣;贾文霄;刘文亚;茹仙古力;娜地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点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25例(25/30)占83.3%,多发5例(5/30)占16.7%. 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骨破坏的影像学征象因部位不同而异,本病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CT及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楚.

    作者:杜晓川;王臻;王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al vasscular disease,AICV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早期明确诊断,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大程度减少缺血性坏死的范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吕京光;柳澄;武乐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氧化碳与无水酒精治疗腹部囊肿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CO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差别.方法 142例159个囊肿,其中肝囊肿81例86个,肾囊肿38例41个,多囊性疾病11例19个,卵巢囊肿12例13个.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固定剂CO2或无水酒精.随访并比较症状缓解程度、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CO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在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和复发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在副反应与并发症方面,CO2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水酒精组.结论①CO2作为肝肾囊肿的固定剂具有和无水酒精相类似的作用,且更为安全.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固定术是治疗腹部囊肿,缓解多囊性疾病临床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卢再鸣;郭启勇;刘兆玉;廖伟;林爱军;温锋;王秋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输尿管囊肿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7例输尿管囊肿(ureter cyst)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女12例,男5例;年龄5~51岁,平均24.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尿路感染及腰痛、血尿.使用Aloka-1200、ATL-1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饮水膀胱充盈后行常规输尿管、膀胱检查.经B超一次或多次检查确诊,同期进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及膀胱镜检查.

    作者:高百春;薛洪大;李景勤;庄兴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宫外孕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34例宫外孕患者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其中25例手术证实,9例保守治疗.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图像清晰,能显示病灶的立体形态及内部细微结构,提高了卵黄囊的显示率.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为宫外孕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作者:权太东;周学君;赵晓月;郭徐林;虞翌旻;张瑛;姚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右房内异常腱索1例

    患者女,30岁.体检心脏有杂音,来我科进一步检查.CDFI: 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比例大致正常,各瓣膜形态及开放、关闭未见异常,房室间隔连续性好,心内未见异常分流束及湍流.右房中部可见一条索状较强回声连于房间隔与右心耳之间,随心房舒缩而牵拉房间隔中部向右房膨出(见图,箭头所示为右房内异常腱索).超声提示:右房内异常腱索.

    作者:刘梦杰;卢宏;徐红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数字人体连续动态系统的周期运动与回归性及分岔

    笔者首先从人体系统的周期运动与回归性方面阐述了非线性人体系统的自激振荡、人体系统的极限环分析、他激振荡、回归性与非游荡集,然后讨论了人体系统的分岔.主要内容有人体结构稳定性、人体系统的分岔、一维和多维人体系统的典型分岔类型和逐级分岔序列与多样性.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薄层高分辨CT评价肺老化的价值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生活环境恶化,老年性肺部疾患越来越多,引起了许多学者对肺老化研究的重视,但是国内外有关肺老化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文献却很少见[1].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帮助影像学科医师初步了解正常老年人肺部的影像学改变,提高对老年性肺疾患的识别水平.

    作者:刘建;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彩超引导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软组织囊肿的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我院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软组织囊肿18例20个囊肿,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2~72岁.肝囊肿3例,肾囊肿11例,附件囊肿6例.囊肿大径:6~14.1cm,平均8.1cm.对照组为无水乙醇治疗组,共18例18个囊肿,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相当,囊肿大径约5.4~15.8cm ,平均9.5cm.

    作者:王洪智;杨黎红;杨建秀;王从光;李春明;焦瑞宁;所丽华;邓安光;陈华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寿老人胸腰段椎体测量

    目的为长寿老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对56例90~102岁长寿老人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前后缘及中部的高度,椎体中部前后径和T12、L1椎间盘的厚度进行测量,并就椎体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上述观测指标男性大于女性(P<0.05,P<0.01);椎体变形以楔状变形与鱼椎样变形共存(混合型)为主,共计69个(占61.6%).结论长寿老人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变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老年人数据,其严重骨质疏松是在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范力军;党润民;杨立生;王世英;孙顺吉;刘维民;马永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照相辅以导丝定位活检对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X线钼靶照相辅以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提高原位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收集1997-2000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79例;以及近半年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4例,术前51例行乳腺钼靶照相,其中4例行定位活检.比较两个时期乳腺原位癌的发现率.结果 1997-2000年679例乳癌患者原位癌18例,占乳癌2.7%.近半年来74例乳癌患者中,原位癌4例,发现率为5.4%.比1997-2000年明显增高.结论乳腺钼靶X线照相及穿刺定位活检技术可以提高原位癌的诊断率.

    作者:秦乃姗;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鼻腔鼻窦RMS 18例,均行横断面及冠状面CT扫描,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堵及眼突.常见部位为上颌窦.HRCT均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3例伴有钙化.18例窦壁骨质破坏.12例肿瘤侵犯鼻窦周围脂肪间隙及邻近结构.病灶强化不均匀.结论 CT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侵犯程度,对指导临床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元领;满凤媛;鲜军舫;杨本涛;王振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会阴B超的临床应用范围及其价值

    经会阴B超(transperineal sonograghy,TPS)一直以来是作为腹部B超(transabdominal sonograghy,TAS)的辅助检查手段,相对于经阴道B超(transvagine sonography,TVS)、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sonography,TRS),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痛、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作者:赵蕾;罗新;白骏;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40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64例病人的DSA资料,并进行对照.结果共发现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36例(87.8%),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4.9%),混合型肝动静脉瘘3例(7.3%).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特异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作者:徐宏伟;晁明;徐风峰;刘奕青;顾卫根;詹灵;赵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腘窝囊肿10例报告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8年至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腘窝囊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71岁.所用仪器为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GE公司Vivid 5、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0MHz、5.7~11.4MHz.

    作者:于朋飞;王立服;苏雁欣;王素梅;田家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肠蛔虫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小肠蛔虫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CT征象的识别.方法对5例小肠蛔虫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阳性造影剂衬托下,蛔虫表现为肠腔内长条状或圆形相对低密度软组织影,2例见虫体内有高密度造影剂.蛔虫数量较多时,表现为平行长条形或圆形影或软组织充盈缺损团块.结论小肠蛔虫病具有较为特异的CT表现;CT能正确诊断小肠蛔虫病.

    作者:李雪丹;孙应实;苏洪英;徐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单眼发病16例,双眼发病1例,CT呈1条肌肉受累14例,眼球附着处增粗11例,眶周痛、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分别为17例,结膜充血水肿16例,眼睑红肿13例,复视9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眶肌炎的眼肌形态和周围结构变化,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诊断性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秦伟;张长河;巫北海;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