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婉玲;林莎莎;管君花
目的:研究探讨规范化培训在年轻护士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招聘的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和针对性训练等,并定期进行考核。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评分分别由2012年1季度的(70.3±2.36)、(68.5±2.41)提高到2013年4季度的(93.4±4.02)、(94.5±3.62)。结论:开展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对于加快年轻护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和经阴道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O13年10月我院妇产科65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结果:65例异位妊娠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诊断确诊率为85%,误漏诊率为15%;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7.5%,误诊率为2.5%。结论: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分辨力强、图像清晰,临床对于疑似或经腹超声阴性而HCG阳性病例应二者结合,以提高确诊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08月至2013年08月期间,科室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宫缩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并发症结果。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宫缩减弱时间、治疗有效率上与普通组结果相近,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出现共16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普通组和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晚期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比较金属烤瓷冠与全瓷冠两种方式在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及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烤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修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瓷冠的牙齿修复方式易出现桥体断裂情况。结论全瓷冠牙齿修复方式的效果虽优于金属烤瓷冠,但两种方式均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合理适宜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
作者:朱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结合EBN相关理论,探究应用三级预防于现代医院骨科手术后DVT患者防护,提升基层医院DVT防护意识,寻求对现代骨科临床的护理启示。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月骨科手术后DVT患者共150例,在EBN指导下,进行三级预防,确立DVT防护三级防线范畴,积极在做好基层医院“三早”基础上行三级预防。结果:在骨科手术后建立新型防护模式,实现EBN两个“三防”,可以为现代骨科临床疾病防护提供新的临床护理途径。结论:现代骨科手术后采用EBN,能有效指导现代骨科临床手术后患者疾病防护,可以使得DVT大大减少,提高现代骨科临床疾病诊疗水平。
作者:陈东;孙朝文;王浩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基于麻疹发病特点进行了预防措施探讨。方法:以我市2013年麻疹发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着重统计分析了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并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麻疹预防措施探讨。结果:2013年我市共报告发生680例麻疹患者,麻疹年报告发病率为41.61/10万,麻疹案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680例麻疹患者中3-8月份发病619例(占比91.03%),3-5月份发病488例(占比71.8%),一年中3-5月份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男性患者338例(占比49.7%),女性患者322例(占比47.4%),男性与女性群体间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35岁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各年龄段间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流动人口202例(占比为29.7%)常驻人口478例(占比为70.3%),常住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及婴幼儿(P<0.05)。结论:麻疹多发于16-35岁年龄段常驻人口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可以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加强群体、季节性疫情防控。
作者:谢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能力评价是近年来在教育评价领域内的一个热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对促进其综合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评价是临床教学的薄弱点,迫切需要改革。我国的护理教育也面临着这场改革。任何改革都是基于对现状的深刻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所以有必要了解与分析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1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1.1评价内容国内、外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内容的确定都是依据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标准,结合教育理念及现实情况而制定,评价内容丰富但不尽相同。⑴评价护生临床能力应多方面、宽范围地进行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⑵从8个方面设计了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测评工具,即书面通讯技能、口头沟通技能、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技能、心理社会评价技能、体格评价技能、计划技能、实施技能、评价技能。之后有一些学者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合并。⑶制作的护生能力评价量表从满足患者心理社会方面需要的能力、满足患者生理方面需要的能力、交流能力、专业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⑷则通过四维(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管理教学能力、专业自我成长能力)评价问卷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进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各专家对临床能力的内涵认识不同,对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尚未确立,专家对其应具备及应考核的临床能力意见各不相同,尚未形成规范。⑸我国本科护生除了批判性思维以外还应该具备照顾、管理、沟通、专业、教学及研究6项能力。⑹从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学习要求、对自我护理角色的认识、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患者的沟通、应用护理程序和分析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9个方面对本科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自学能力、证实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整体观念3个方面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
作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由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的牙骨质在牙周组织的发生、发育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主要集中于对成牙骨质细胞的研究上,本文就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分子生物学特征、矿化相关蛋白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陈强;林鹏;陈路;刘童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指数、臂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等各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补充营养,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并发症的发生低,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GP和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NP方案治疗的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NP组,以我院同期应用GP化疗方案治疗的51例患者为GP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严重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当,((P>0.05)。GP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P组,严重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NP组。结论:应用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与NP方案相当的疗效,但患者是生存率较高,严重毒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伟;李春霞;陈建华;王伟;姚定泉;易辉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及颈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蒋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一个病区管理水平的好坏,与护士长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精神科病房因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所以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通过提高对重型精神病房家属物品的管理,杜绝危险物品进入精神科病房,防止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保证精神科护理安全。
作者:马全坤;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硬膜外麻醉(EA)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进行比较,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提供选择和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的硬膜外麻醉(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结果的比较显示,硬膜外麻醉(EA)组麻醉效果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两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作者:郑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内节育器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病患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所有病患的病历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嵌顿为70例(35%);宫内节育器下移为80例(40%);异位于子宫外为22例(11%);断裂残留为28例(14%)。所有病患在放置节育器后均未来院定期做检查。结论:育龄妇女在放置节育环后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减少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产生。育龄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应当警惕节育器合并异位妊娠,医院在为育龄妇女放置节育环时应当重视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安全取环的问题。
作者:杨翠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营养素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均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7类。在整个妊娠期营养素的摄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维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执行,想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的工作服务质量高标准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大限度的实现医院的科学管理和护理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分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本研究以某院30名护理为研究对象,对分层管理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讨论和评估。
作者:金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13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为66例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国产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进口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患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麻醉,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较进口丙泊酚未见显著性差异。国产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胡林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4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50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8.8%,感染例次为9.6%,显著低于对照组20.5%及19.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50%。两组患者在感染率、感染例次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护理时,严格贯彻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原则,医护人员依据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就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海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的专业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8.79±6.32)h,平均住院时间为(2.07±1.12)d;对照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12.65±8.17)h,平均住院时间为(4.02±0.91)d,差异显著。结论: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全面的专业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魏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血压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胜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