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汪剑;陆建平;田建明;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成像, 三维, 癌,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评价MRI三维(3D)FS-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名患者2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测量信号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增强指数(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FS-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28枚,优于二维增强的24枚(P<0.05).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P<0.00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0.001).经重建,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1枚显示引流静脉,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FS-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2D序列,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疾病中支气管动脉改变的多层螺旋CT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显示肺疾病所致支气管动脉改变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71例病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检测各病例支气管动脉.结果 71例病例中两侧支气管动脉均显示53例,两侧均未显示8例.只显示一侧支气管动脉10例.左、右支总体显示率分别为83.10%和80.28%.一侧同时显示2支支气管动脉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1例左侧同时显示3支支气管动脉.全部资料中右侧支气管动脉共显示69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共显示74支.肺癌组、支扩组与其他各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均具有差异性(P<0.05).右肺癌时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比左侧粗,有统计学意义(t=2.8855,P<0.05);左肺癌时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比右侧粗,有统计学意义(t=4.3600,P<0.05).结论肺癌、支扩时支气管动脉均有一定程度扩张.肺癌病例的支气管动脉内径与病灶、淋巴结血供呈正相关.

    作者:孙应实;黎庶;赵宝英;邵尉;韩铭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螺旋CT扫描结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100%,对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只有78.57%.胰腺癌病人中CA19-9的阳性率为82.86%,CA19-9与肿瘤大小有关;CA19-9在可切除组与不可切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结合CA19-9在判定胰腺癌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尚不能得出CA19-9对协助CT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肯定意义的结论.

    作者:李健丁;张华;张跃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 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取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15只急性心肌梗死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约6min);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产生大量空泡,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作者:王志刚;凌智瑜;冉海涛;任红;黄爱龙;黄晶;刘杞;赵春景;唐海林;宫琳;蒲世玉;彭明利;钱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

    患者女,40岁,右乳肿块5年,近日增大伴右腋窝肿块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5cm×5cm大小的肿物,质地硬,不活动,右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区均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地硬.超声检查:于右乳11点钟位置可探及一5.0cm×2.8cm×1.7cm的中低回声,边界尚清晰,该肿物边缘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并可见多个分叶(见图).右侧腋窝、锁骨上、下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低回声团,内部回声欠均匀,较大的约5.2cm×5.1cm×2.9cm,边界尚清,类圆形.提示:①右乳实性占位性病变,乳腺癌可能性大.②右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区多发性低回声结节,考虑为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伴坏死.癌周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周围乳腺组织呈腺病结构.右腋下淋巴结37枚,其中13枚内可见癌转移,标本软组织内可见肿大淋巴结11枚,其中9枚可见癌转移,右锁骨上淋巴结4枚,其中2枚可见癌转移,血管及淋巴管内可见癌栓,淋巴结周围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癌浸润.

    作者:周俊莲;谢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直肠内线圈与腹部相控阵线圈的比较

    目的比较直肠内线圈(endorectal coil, ERC)和腹部相控阵线圈(torso phased array, TORSOPA)对前列腺检查的图像质量及对前列腺癌显示的差别.方法对123位患者行前列腺MRI检查,每位患者先用TORSOPA检查,然后行ERC检查.对30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图像进行评价.将前列腺分为6个区,左、右侧的底部、中部和尖部,由阅片者对每个分区是否有癌作出评价.结果 123位受检者中有1位未完成ERC检查.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χ2=2.562,P=0.278).MRI和穿刺病理对照,ERC与TORSOPA比较,对肿瘤定位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明显升高(由58.8%和82.6%上升为86.2%和93.0%),诊断的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期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直肠内线圈比腹部相控阵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定位更敏感.

    作者:王霄英;周良平;丁建平;吴胜昌;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是基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而发展的一种评价心肌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秀兰;邓又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提出各种穿刺方式适用的条件,以求在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阳性结果.方法我院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行前列腺穿刺病例54例,术前因为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病灶或超声检查未发现前列腺异常病灶但直肠指检前列腺较硬而均经血清PSA测定异常,经TRUS引导行病灶活检或系统6点穿刺活检.结果 31人PSA≥20ng/ml,穿刺病理阳性25例,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80.6%,其中TRUS发现可疑病灶(TRUS+)21例均证实为癌.23人PSA<20ng/ml,穿刺病理阳性2例,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8.7%.TRUS(+)3例,仅1例证实为癌.此两组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当超声发现高度怀疑病灶同时PSA≥20ng/ml,建议病灶穿刺;超声检查阴性而PSA≥20ng/ml且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者宜行13点TRUS引导活检;若PSA<20ng/ml则首次活检时包扩病灶在内的6点系统穿刺较为可取.

    作者:陈为民;王怡;杨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TURP术后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前列腺TURP术后改变及残存或再发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21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TURP术后前列腺患者行MRI检查,5例加做直肠内线圈扫描和3D 1H MRSI检查,观察测量前列腺术后改变和前列腺残存和再发病变.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梗阻组14例和非梗阻组7例进行对照.结果①21例中19例可见前列腺中上段尿道增宽,梗阻组增宽尿道的长度和宽度较非梗阻组显著缩短(P<0.05~0.01),并可见明显的受压变形或移位改变;②MRI体线圈/盆腔线圈和直肠内线圈对TURP术后前列腺残存或再发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9%和100%,3D 1H MRSI显示前列腺癌(胆碱+肌酸)/枸橼酸盐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和前列腺增生组织.结论 MRI可用于观察TURP术后前列腺和前列腺段尿道的变化,对术后残存或再发病变的诊断仍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周良平;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评价甘露醇在肠道CT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肠道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疑肠道疾病患者进行CT检查,将使用的对比剂随机分为两组,阳性对比剂组17例,甘露醇加阳性对比剂组36例,观察其结果并分析.结果除1例盲肠充盈欠佳外,余病例肠腔充盈满意,对病变的显示、衬托满意.阳性对比剂组与甘露醇加阳性对比剂组在检出病变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74,P<0.05),在肠腔充盈方面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5.28,P<0.01),甘露醇加阳性对比剂效果更好.结论口服甘露醇在肠道CT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陈训贵;谌长江;桑强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1991年12月-2001年12月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患者108例,并对照其CT表现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蒋高民;臧静;贾京萍;杨常运;范力军;王春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激光打印与监视器显示图像一致性的测试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测试激光打印图像与监视器图像一致性的临床实用方法.方法运用密度仪和光度计分别对激光打印的SMPTE图卡和监视器显示的SMPTE图卡进行灰阶密度和亮度测量,并绘制出相应的密度和灰阶亮度曲线,进行分析比较.调整打印机打印参数值,使两种图卡各显示指标达到一致.结果在标准或改变窗宽、窗位情况下,从两者SMPTE图卡中测得的密度值和灰阶亮度值绘制的曲线走行基本一致,图卡显示指数相同.结论运用SMPTE测试图卡测试激光打印图像与监视器显示图像的一致性,方法简便易行,客观可靠.

    作者:张英魁;齐学军;邓文辉;张晖;高菲;贾绍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采用常规剂量和双倍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显影欠佳的泌尿系梗阻患者,行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泌尿系梗阻患者中,46例清楚显示狭窄和梗阻的位置及梗阻以上扩张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4例3h后肾盂肾盏显影浅淡.结论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能提高造影的质量及泌尿系梗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赵文前;孙玉芝;张金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肾移植术后夹层颈动脉瘤

    患者女,49岁,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5年,一直服用抗排斥药物,因右侧颈部持续疼痛2周,胸闷,端坐呼吸4天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端坐位,无紫绀,右侧颈部无红肿及颈静脉怒张,上颈部(平下颌骨处)局部压痛明显,无包块.血压:120/80mmHg(右上肢),150/60mmHg(左上肢),心率87次/分,律不齐,心界向左下扩大,偶发房颤.心电图检查: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偶发房颤.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心功能不全.B超检查:右侧髂窝处可见移植肾回声,大小53mm×114mm,结构回声清晰.CDFI:血流树显示清楚,肾动脉峰值流速68cm/s,RI:0.69.右肾30mm×65mm,左肾46mm×77mm,实质回声增强,与集合系统分界不清.右侧颈部检查,横切时见颈总动脉内径11mm,无名动脉内径19mm,内带状强回声,将动脉分成内侧大外侧小的两个腔,纵切时该强回声带从无名动脉一直延续到颈总动脉分叉处,随动脉血流而波动(如图).两个腔内可见不同时期的血流信号,外侧的腔内先充盈血流,强回声带向内侧移动,然后内侧的腔内充满血流,血流速度降低,频谱形态尚正常,外侧的腔与右侧锁骨下动脉相通.左侧颈动脉未见异常回声,诊断:右侧颈动脉夹层(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或主动脉).MRI检查:无名动脉到右侧颈动脉分叉处内侧壁见条状信号,约占管径的1/3.提示:夹层动脉瘤.四天后因心衰而死亡.

    作者:郭瑜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覆膜支架TIPS分流道狭窄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防治TIPS分流道狭窄的有效性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11只家猪建立TIPS模型,7只植入国产覆聚胺酯膜Z型不锈钢支架,4只植入覆聚酯膜镍钛合金支架,术后4、8、12周行门脉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例因术后死亡未行造影复查(大体观察分流道仍通畅).术后4周复查4例,1例分流道通畅,形成纤维组织,表面覆盖扁平上皮细胞.6例在术后8、12周分流道内均无血流通过.其中,4例分流道两端有明显组织增生导致闭塞.9例均伴有血栓形成.4例支架伸入静脉内不足或嵌入肝实质内,1例于分流道门脉端可见胆汁染色.分流道三个部位的组织增生厚度对比,以门脉端厚(P<0.05).结论覆聚胺酯膜支架可有效防止增生组织向TIPS分流道的长入.带聚胺酯膜支架未能提高TIPS通畅率,血栓形成是其闭塞主要原因;纤维组织增生反应可导致分流道两端闭塞,以门脉端明显.

    作者:张曦彤;姜宏;徐克;刘晋;关超;范世刚;邱雪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超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意义

    自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对118例窒息新生儿和极低体重儿,采用B超通过患儿未闭合的前囟门做透声窗,对其脑组织结构进行扫查,共诊断颅内出血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霞;马连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MRI三维(3D)FS-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名患者2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测量信号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增强指数(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FS-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28枚,优于二维增强的24枚(P<0.05).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P<0.00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0.001).经重建,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1枚显示引流静脉,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FS-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2D序列,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作者:汪剑;陆建平;田建明;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典型肺炎病区内胸部摄片体会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03年春节前后广东省部分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初期对该病的传染性认识不足,短期内出现了大批的感染者,包括众多的医务人员.我院自该病发病高峰期便设立了医治非典型肺炎的特别病区,共收治患者80例,除3例外院转入病情较重出现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由于我院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充足的预防隔离措施,全体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发病,现将该病区内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胸部摄片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竹;黎瑞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灌注成像对脑内、外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脑内、外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3例原发性脑内肿瘤、26例原发性脑外肿瘤病人行双倍剂量T2 PWI,求出肿瘤和脑白质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肿瘤与脑白质的rCBV之比QrCBV、肿瘤的MTT较白质的延长值rMTT,比较两组间QrCBV和rMTT有无差异.结果原发性脑内、外肿瘤的QrCBV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原发性脑外肿瘤的rMTT较原发性脑内肿瘤延长,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MR PWI在脑内、外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钱银锋;余永强;郑斐群;张诚;柏亚;盛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于过采样Delta-sigma模数变换器的数字化超声波束合成方法

    目的提高基于Delta-sigma模数变换器的数字波束合成时图像的侧向分辨率.方法用预先设定的变迹数据存储单元取代波束合成时的加法器.不对Δ-Σ量化的输出乘以变迹系数后求和,而是作为变迹数据存储单元的地址输入,变迹数据存储单元的输出即为变迹后合成的波束.结果仿真表明此方法能够实现接收变迹,提高图像的侧向分辨率.结论此方法能够降低相控阵前端的成本、体积和功耗,适用于低功耗的手持式超声扫描仪和阵元数非常庞大的高端系统.

    作者:彭旗宇;高上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数字人体离散动态系统的离散动力学与离散混沌

    本文将讨论数字人体的离散动态系统,主要研究离散动力学与离散混沌.本文涉及到的离散动态人体系统实际上包含两类:一类是把人体系统的连续时间进行离散化,即把时间当作迭代的步骤(时间间隔相等)或一次逻辑转移(时间间隔可能不相等),状态变量仍为连续的;另一类是状态变量的离散化,离散型状态变量不论是数字的还是符号的,它们都只具有逻辑代数和结构.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