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肖永红
目的:探讨针对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C1组(妇产组42例)与C2组(对照组44例)。C2组:常规切口护理;C1组:全面切口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临床分别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C1组与C2组手术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针对C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的4天-13天,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4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2例。针对C2组患者,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18例。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显著(P<0.05)。结论:针对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实施全面切口护理的过程中,将护理细分成各个阶段分别实施,保证患者腹部切口在手术周阶段能够获得有效护理,成功将患者切口甲等愈合率提高,有效增强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能力,成功凸显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赵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给临床输血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我们就要对影响红细胞临床输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相关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以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其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红细胞临床输注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在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来对红细胞临床输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李莹;杨程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皮肤病的困扰,疾病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疼痛,还会严重打击病人的自尊心。在目前的中医临床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类炎症性皮肤病,患有湿疹的人会经常出现剧烈搔痒难以忍受的情况,本文就湿疹的病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湿疹如何进行中医的辩证治疗。
作者:丁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发病机制的不断探讨,医学界对盆底重建术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目的是缓解症状,使患者在解剖和功能上恢复正常。全盆底重建是一种微创手术,他通过网片的植入重建了盆地结构,恢复了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
作者: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以期寻找更合适治疗中重度鼾症的方法。方法将23例病人随机分为UPPP术式A组及低温等离子辅助术式B组,对两者手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出血、咽干、咽部异物感及疼痛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行腭咽消融成形术辅助治疗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效,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出血、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微创,避免了传统UPPP术后出血、疼痛明显等缺点,是治疗中重度鼾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珍艳;聂舒靖;罗浩;雷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利培酮在伴有睡眠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伴有睡眠障碍的孤独症患儿54例,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54例患儿治疗后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等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治疗前、后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等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4例患儿治疗后孤独症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利培酮应用于伴有睡眠障碍孤独症患儿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及患儿的行为问题,并且副作用轻微,对提高患儿社交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的的应用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取名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前行同样常规检测,之后给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给联合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后比较两个组别的各项体征指标以及麻醉起效的时间、患者清醒的时间以及患者疼痛情况等数据资料。结果:联合组的各项体征指标和患者清醒时间以及患者的疼痛状况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给患者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时,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全麻。
作者:甘亚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神经外科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脑神经外科接诊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6例)和研究组(n=34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脑神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基于Barthel 指数评定二组患者疾病恢复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的差异,t=0.964,p=0.073>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684,p=0.033<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神经外科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齐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观察分析该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效果以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联合舒适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愈合优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前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后者,各项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切口的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对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工作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燕;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白细胞计数和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测定C-反应蛋白,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占20%;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增高占2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占3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正常占19%。结论: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辅助诊断中C-反应蛋白应与白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并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诊断,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阿力马斯·阿斯哈尔;高维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了解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本组共调查560份病历,抗菌素的使用为41.7%,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占8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作者:赵子英;马晓艳;闫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促进二病的发生,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故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是严峻而艰巨任务。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回顾了近年来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某些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海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院特需病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大环境下,随着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及队国内外开放的扩大,在病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我院特需病房共有床位64张,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了341名住院病人,通过实施系统特色服务收到满意成效。
作者:李志春;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交接必须达到规范化,不能有一点遗漏,否则不法分子专空子,用于吸毒成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交接,登记非常重要,以前的表格经院内、院外多次检查,感觉不全面,不规范,其表格改良很有必要。
作者:王长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56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干预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只是单纯进行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周期,对血压等指标进行调控和观察。结果:社区管理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有明显效果,降压效果上,干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5,具有统计差异。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效果十分明显,干预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赵文木;孙铭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加味人参汤治疗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人参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治疗治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治疗治愈,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人参汤具有较强的药效,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疾病谱的特点,为疾病防治及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2013年254428例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际疾病《ICD-IO》分类原则进行疾病分类,所有资料经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6年前五位疾病均集中在循环、消化、呼吸、泌尿四大系统疾病及肿瘤(占60%以上),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谱特点。结论肿瘤、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是医院及有关部门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要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组疾病谱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周小兰;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1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益。
作者:曹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寻找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原因,做好预防和控制。方法段选择1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找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除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原因外。其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以及女性的生理周期有关。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作者:惠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