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凌均棨
目的 观察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9颗重度牙周病患牙经基础治疗后拔除,去除牙槽窝内的病变组织并以此处牙槽窝为受牙区.微创拔除患者自身第三磨牙(供牙),体外完成根管治疗和充填后植入已制备的牙槽窝内.根周骨腔植入拜阿蒙人工骨,缝合、结扎固定.术后随访观察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9颗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自身第三磨牙移植2年间除因松动拔除3颗外,其余6颗移植牙稳固、不松动,牙周无红肿,无可探入的牙周袋,可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结论 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去除病变组织、保持移植牙稳定和术后口腔卫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桂和明;王唯唯;杜丽娟;黄杰英;雷公元;兰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脱细胞真皮基质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已有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烧伤整形、牙周病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报道.笔者着重就其结构与特性、异体移植后的生物学转归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道峰;左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当前先进的代谢性成像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理想的解剖和功能性融合影像,可更好地定位和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及其未知原发灶,有助于提高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该技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波;李龙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细胞介导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反应过程,当抗原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信息给T细胞,使之被激活后变成辅助性T细胞(CD4+).此时,CD4细胞又可分为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辅助性T细胞(Th1)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辅助性T细胞(Th2).在假丝酵母菌感染时,Th1反应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宿主抗假丝酵母菌;Th2反应则抑制宿主的抗感染作用.细胞介导免疫在系统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口腔黏膜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胡雁;Camile S.Farah;Robert B.Ashm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极低频电磁场对生物体、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引起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从环腺苷酸(cAMP)信号传导通路的起点(作用的靶位)、可能的信号途径以及信号调控的生理功能来讨论极低频电磁场细胞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
作者:陈悦;梁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Scleraxis是与中胚层发育和分化有关的转录因子,自1995年被发现以来,对其研究基本上局限于胚胎发育方面.牙周组织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属于中胚层来源.因此,人们对Scleraxis在牙周组织中的作用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发现Scleraxls是与牙周膜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子.下面就Scleraxi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袁亚娣;谢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国内在根管治疗中,多交替使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根管,但此方法存在许多缺陷.次氯酸钠因有较强的杀菌性及组织溶解性,在国外普遍应用于根管冲洗中,但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而国内尚未普遍应用橡皮障,因此限制了次氯酸钠在国内的应用.本文就次氯酸钠作为根管冲洗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史彦;杨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用于窝洞充填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均存在一定的聚合收缩,其收缩应力在临床中会导致牙体变形、术后敏感、微渗漏和继发龋等问题,从而影响充填修复的效果.下面就复合树脂充填窝洞聚合收缩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临床操作中的控制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颖;周岚;杨锦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一种重要的造血与非造血系干细胞形态发生因子和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其受体CXCR4结合,所介导的成体干细胞迁移归巢在多种组织器官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组成的功能轴在成体干细胞尤其是骨髓源干细胞迁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牙髓干细胞迁移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龚启梅;蒋宏伟;凌均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抗生素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包括抗生素的全身和局部应用.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于牙周炎的药物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牙周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治疗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苗棣;张晖;徐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厝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胎儿唇腭裂手术有无瘢痕愈合、无继发畸形、诱导颅面正常愈合的优点.关于胎儿唇腭裂手术无瘢痕愈合的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骆堃梁;黄剑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和免疫抑制剂等某些特定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和体积增大,具有共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下面就药物性牙龈增生在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以及上皮下炎症浸润机制上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雅玲;李升;杨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胰岛素的植入式给药与口服、注射给药相比较,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下面就植入型释药系统、胰岛素植入式给药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胰岛素经种植牙和根管给药的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璇;马卫东;刘洪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Ma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来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Mat处理后,ACC-M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结论 Mat对ACC-M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赵军方;李峰;李新明;王海斌;方政;李青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根管治疗中使用的消毒药物和根充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细胞毒性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就近年来有关常用根管冲洗剂、根管消毒药物、根管充填材料、根尖倒充填材料和髓腔穿孔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莉;尹仕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远舌根是位于下颌恒磨牙远中舌侧的一个部分或完全独立的额外牙根,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通常细短弯曲,它的出现增大了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难度.充分认识和识别远舌根,对于提高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下颌第一磨牙解剖的认识日益重视,对远舌根的研究日趋深入.下面就国内外学者对于远舌根的解剖研究作一回顾.
作者:喻刚;叶玲;黄定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两段式种植体修复1年后种植体-基桩界面即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约1.5~2 mm已被作为种植成功标准之一,但骨吸收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平台转换设计应用于种植体修复后可显著减少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平;谷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物理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贯穿于龋病研究的始终.龋病研究的物理模型广泛应用在龋病病因、病理及影响因素等的分析研究中.人工龋实验、细菌致龋实验和人工口腔生物膜模型等在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娜;孙建勋;周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手术导航系统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手术导航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发展情况、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高超;汤炜;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一种研究基因位点突变与疾病易感性和相关性的新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展.牙周炎是一种宿主易感性的疾病,本文就某些基因位点SNP与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安志国;张浩;丁一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