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2年疗效与体会

桂和明;王唯唯;杜丽娟;黄杰英;雷公元;兰倩

关键词:牙周病, 自身牙移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摘要:目的 观察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9颗重度牙周病患牙经基础治疗后拔除,去除牙槽窝内的病变组织并以此处牙槽窝为受牙区.微创拔除患者自身第三磨牙(供牙),体外完成根管治疗和充填后植入已制备的牙槽窝内.根周骨腔植入拜阿蒙人工骨,缝合、结扎固定.术后随访观察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9颗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自身第三磨牙移植2年间除因松动拔除3颗外,其余6颗移植牙稳固、不松动,牙周无红肿,无可探入的牙周袋,可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结论 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去除病变组织、保持移植牙稳定和术后口腔卫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研究进展

    远舌根是位于下颌恒磨牙远中舌侧的一个部分或完全独立的额外牙根,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通常细短弯曲,它的出现增大了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难度.充分认识和识别远舌根,对于提高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下颌第一磨牙解剖的认识日益重视,对远舌根的研究日趋深入.下面就国内外学者对于远舌根的解剖研究作一回顾.

    作者:喻刚;叶玲;黄定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颏兜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颏兜是正畸临床上常用的口外装置,多用于功能性下颌前伸的控制,骨性下颌前突和骨性开骀的矫形治疗以及快速扩弓时的垂直向控制.其适应证的选择、疗效、生物力学机制、长期稳定性等一直是正畸学者探索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颏兜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敏;陈小滨;邹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当前先进的代谢性成像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理想的解剖和功能性融合影像,可更好地定位和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及其未知原发灶,有助于提高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该技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波;李龙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根管壁不同处理对粘接效果的影响

    瓷桩、纤维桩等非金属桩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进行根管内树脂粘接.根管狭长的解剖形态以及管壁牙本质具有独特的表面特性,使根管壁与复合树脂的粘接有别于表面牙本质.对根管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其目的是清洁管壁牙本质,为粘接提供一个良好的界面.本文就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对根管壁粘接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姚科;李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控制牙齿酸蚀症的研究进展

    牙齿酸蚀症是指在没有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化学因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不可逆性破坏的疾病.此疾病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控制酸蚀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口腔临床工作的难点,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酸蚀症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卿;赵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见光三元光敏引发体系

    三元光敏引发体系不仅能生成阳离子,也能生成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有效地聚合.含该引发体系的口腔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有较高的引发效率和足够高的单体转化率,兼备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优点.下面着重就可见光三元光敏引发体系的组成、聚合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林艺娜;刘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根尖手术与美学

    根尖手术是对非手术治疗无法治愈患牙的保存治疗手段.但在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根尖手术也产生了一些缺点,如术后牙龈退缩、组织缺损及瘢痕形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如何改善根尖手术的这些缺点,是目前广大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根尖手术中软组织的处理作一综述.

    作者:刘晓斌;侯本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X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的研究进展

    X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在体内与肾磷重吸收以及骨和牙的矿化密切相关.X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突变可引起骨和牙的形态发生严重改变,例如佝偻病、球间牙本质和前期牙本质加宽等.下面就X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参与骨和牙的生物矿化和磷代谢平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任利彬;叶玲;谭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舌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治疗尤其是主动免疫治疗为舌鳞状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免疫细胞、肿瘤抗原和细胞因子等方面对近年来舌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宜磊;樊明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创伤、炎症、肿瘤、先天畸形所引起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医学的难题,而组织工程已成为骨缺损修复新的研究热点.下面就骨组织工程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绍义;蒋欣泉;张志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岛素的植入式给药

    胰岛素的植入式给药与口服、注射给药相比较,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下面就植入型释药系统、胰岛素植入式给药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胰岛素经种植牙和根管给药的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璇;马卫东;刘洪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苦参碱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Ma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来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Mat处理后,ACC-M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结论 Mat对ACC-M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赵军方;李峰;李新明;王海斌;方政;李青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设计的研究进展

    两段式种植体修复1年后种植体-基桩界面即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约1.5~2 mm已被作为种植成功标准之一,但骨吸收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平台转换设计应用于种植体修复后可显著减少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平;谷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牙列缺损的修复除了追求牙列完整性的重建,也不应淡化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重新认识修复完整牙弓的必要性,认为前牙和前磨牙就可以满足患者的口颌功能.但多数学者认为后牙缺失不仅影响咀嚼、语音、美观等功能,而且影响颢下颌关节的稳定性,而牙弓完整性的修复要求因人而异,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治疗.本文就后牙缺失后髁突、关节盘及关节血流等方面的改变作一综述.

    作者:黄卓珊;林雪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舌移植的研究进展

    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舌严重畸形、缺损或缺失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常见问题.目前常规方法修复存在很多问题,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学者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同种异体舌移植.本文就舌同种异体移植外科技术方面及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同韩;廖贵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海省人群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群患龋状况及龋病发病的基线资料,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首次对青海省5、12、35~44和65~74岁4个年龄组人群的患龋状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患龋率、龋均和龋充填率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1.63%和3.30.12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22.63%和0.40.35~44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4.47%和2.06.65~74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3.89%和3.08.4个年龄组龋充填率分别为1.85%、2.53%、8.00%和3.47%.结论 青海省人群龋病状况不容乐观,龋齿充填率很低,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患龋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

    作者:胡勇;李子坤;郭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牙周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抗生素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包括抗生素的全身和局部应用.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于牙周炎的药物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牙周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治疗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苗棣;张晖;徐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根管治疗药物及其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中使用的消毒药物和根充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细胞毒性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就近年来有关常用根管冲洗剂、根管消毒药物、根管充填材料、根尖倒充填材料和髓腔穿孔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莉;尹仕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一种研究基因位点突变与疾病易感性和相关性的新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展.牙周炎是一种宿主易感性的疾病,本文就某些基因位点SNP与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安志国;张浩;丁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介导免疫在小鼠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

    细胞介导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反应过程,当抗原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信息给T细胞,使之被激活后变成辅助性T细胞(CD4+).此时,CD4细胞又可分为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辅助性T细胞(Th1)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辅助性T细胞(Th2).在假丝酵母菌感染时,Th1反应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宿主抗假丝酵母菌;Th2反应则抑制宿主的抗感染作用.细胞介导免疫在系统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口腔黏膜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胡雁;Camile S.Farah;Robert B.Ashm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