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CT对SARS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王仁贵;曹新明;刘建新;宋鲁新;孙洪跃;蒋学祥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SARS与普通肺炎的X线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发病年龄、病灶进展速度、不同时期肺内病灶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非典型肺炎好发中青年,发病与性别无关(P>0.05),两组早期病灶多位于下肺野,病灶形态以肺纹理增强、斑片状分布为主,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典型肺炎48h内病灶扩展速度大于50%患者多于典型肺炎(P<0.05),非典型肺炎高峰期病灶多数累及双肺,病灶形态呈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典型肺炎以单侧为主,病灶形态以片状为主(P<0.05),非典型肺炎吸收较典型肺炎缓慢.结论认识病灶扩展速度和高峰期病灶累及范围及形态,有利于区分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

    作者:刘波;谭四平;欧爱华;江勋源;吴珊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综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组不典型性肺部炎症性病变[1].至截稿时为止,全球已经有3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SARS病例8404例,死亡779例.在SARS的诊断以及病例随访中,CT检查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SARS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征象进行总结.

    作者:陆勇;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发热门诊专用放射科的建设和使用

    随着SARS疫情的变化,遵循北京市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指示,为了快速、准确地检出感染病患,同时达到减少人群中交叉感染几率、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我院于4月末紧急筹建发热门诊专用放射科,用 5天时间完成场地施工、设备安装、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及时开始运行,为抗击SARS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发热门诊放射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做一总结.

    作者:孙晓伟;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左颞顶叶巨大脑膜瘤完全钙化1例

    患者女,81岁,农民.右侧肢体力弱近10年,突然加重7天,在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检查后未做特殊处理转我院就诊.查体:神志呈朦胧状态,不语,查体欠合作.各组颅神经检查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感觉、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弱.外院头颅CT示左颞顶叶连续数层大片高密度影,边界清,中线结构右移.

    作者:云浩;孙文才;王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癌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原因分析

    目的提高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52枚病灶)肝癌,经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CT、DSA影像资料.结果碘油用量不足4例,占7.6%;动-静脉瘘5例,占9.6%;非肝动脉供血43例,占82.3%.结论非肝动脉向肝癌供血是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主要原因,积极通过非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能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

    作者:高元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包虫病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腔静脉分流的治疗

    门腔静脉分流已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法,但肝包虫病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能否应用尚值得商榷.本文2例采用TIPSS治疗,兹报告如下.

    作者:孙绪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观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本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瘤等冠状动脉病变几率较高,易造成心肌梗死突然死亡.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超声图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死亡率.

    作者:吴明君;张毅;刘姿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消毒隔离制度在防治SARS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消毒隔离制度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防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在隔离区铺设网络,配备移动式X线摄影机,数字化影像设备(CR),专用数字化胶片扫描仪,干式激光打印机,普通扫描仪和打印机,拍摄X线胸片后,将图像上传到服务器;利用清洁区内诊断工作站及时进行软读片和书写电子诊断报告;在隔离区和清洁区均可打印胶片和诊断报告.结果摄片图像质量良好,系统运行平稳,可满足SARS病房的要求,避免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消毒隔离制度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治工作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齐向东;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6h以内,急诊行DWI检查,观察不同b值时脑实质信号的改变,并测量病灶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超早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灶性高信号,且信号强度随b值延长而逐渐增强,与脑脊液信号变化趋势相反,病灶区域局部ADC值下降,平均为(0.558±0.06)×10-3mm2/s,较对侧正常值平均降低45.3%,DWI诊断脑梗死11例,4例DWI阴性病例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3例为脑血栓形成,1例为TIA发作.结论 DWI对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敏感.

    作者:郭兴华;刘启旺;郑国芳;张崇杰;朱素梅;刘乃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66例左室结构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冠脉慢性闭塞后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冠脉慢性闭塞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66 例回顾分析,其中单纯心绞痛为A组(36 例),伴有陈旧心梗为B组(30 例),正常对照为C组(50例).分析各组超声心动结果和疗效.结果①超声心动结果:左室舒张末容积(EDV):B组(154.43±50.53)ml>A组(129.57±32.35)ml>C组(98.39±19.31)ml,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B组(5.59±0.75)cm>A组(5.18±0.57)cm>C组(4.6±0.39)cm,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疗效:治疗后院内无心脏事件发作A组31/36(86.1%)>B组18/30(60.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室重构,提示对此类病人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作者:万云高;华琦;李康;郝恒剑;魏嘉平;李耘;刘力松;温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SARS影像学诊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院共接诊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一百余例,发热患者几百例,无放射科医务人员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现将我们在抗击SARS工作中影像学诊断方面的几个问题发表我们的看法.

    作者:屈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床旁SARS胸片应急性质量管理的探讨

    由于SARS疾病的特殊性,摄取床旁胸片只能在隔离病房用50mA以下的X线机,原有和新购的小型移动式X线机,摄影辅助设备来不及进行性能测试就投入使用,影响了摄影参数选择的准确性,采用应急性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改进对策,可使床旁SARS胸片摄影程序中各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降低.

    作者:常益新;李健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四脑室内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MRI鉴别诊断

    四脑室内的肿瘤总体发病率低,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是为常见[1],且在影像学上易造成误诊的两种肿瘤.本文中所讨论的肿瘤纳入标准:①肿瘤的主体位于四脑室内.②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大变形.

    作者:姜涛;张雪林;张玉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旋转DSA在节段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旋转DSA(RDSA)在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拟行节段性肝动脉栓塞的肝癌患者,TACE之前行常规DSA和RDSA肝动脉造影.对两种方法显示肝动脉分支、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构等情况做对比观察,进行χ2检验.结果常规DSA在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肿瘤血管染色方面优于RDSA;而RDSA显示能够独立分辨的肝亚段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的能力则明显超过常规DSA(P<0.001).结论 RDSA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DSA结合使用有助提高肝癌TACE治疗的质量.

    作者:李京雨;张强;徐力扬;刘明;陈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螺旋CT肺结节检出率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肺结节模型进行螺旋CT扫描,分析影响螺旋CT肺结节检出率的因素.方法用包绕水囊的绷带卷模拟肺及胸廓,面粉、黄油及固体石蜡按一定比例制作成CT值-10~50Hu的结节,直径为10mm和5mm.分别采用螺距1,1.5,2进行扫描.模型扫描图像与正常成人胸部图像融合,由三名医师在不知模型结节的情况下分别读片,统计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分析扫描螺距、结节的位置、与血管的关系等对其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肺内10mm及5mm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9.6%,增加螺距导致5mm的结节检出率下降.结节的检出率与其离血管的远近有关.结论增大螺距导致肺内直径5mm结节的检出率下降.肺内结节与血管的关系影响其检出率.

    作者:朱天照;蒋学祥;唐光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数字人体的自动器网络模型与SARS疫情研究

    笔者主要从数字人体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数字人体系统的布尔网络、数字人体系统神经网络方法和数字人体的L-系统方法,联系SARS疫情实际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为数字人体与SARS疫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王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胎盘绒毛膜板出血的B超诊断价值

    患者女,29岁,G2P0Al,因孕34+2周,阵发性腹痛5h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孕4+月始胎动,近1个月产前检查两次,发现血压高,达150/100mmHg,尿蛋白++.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为6.5cm,羊水深度为4.5cm,底部胎盘呈0~l度显示,厚约4.6cm,胎盘胎儿面见一9.1cm×1.5cm液性暗区,HR144次/分.

    作者:韩晓玲;伍启扬;庞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临床放射学与SARS防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近期肆虐人类人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全球被感染者已超过8000人,分布在32个国家,死亡率在5%~9%,已经夺走了800多人的生命,可能病因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抗击SARS的战斗已在全世界展开.不分国界,不分职业,全民动员.对于SARS,放射科医师应该知道那些,应该做到那些?

    作者:张挽时;温兆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纵隔囊肿介入超声硬化治疗1例

    患者女,37岁.1992年1月18日因卵巢囊肿并右胸钝痛不适半年入院.CT示纵隔右前6.0cm×6.0cm囊性占位病变,壁光滑略不等厚,无乳头状突起,腔内密度均匀一致,CT值16Hu,无气、齿、骨等.前壁有3.0cm与前胸壁相贴,左后内与心脏、大血管相贴.诊断:纵隔囊肿(图1).B超:胸骨右缘三肋间深吸气末屏气时探及囊肿壁光整均匀,厚2.0mm.囊性液暗区内有较多飘动的点状强回声.

    作者:陈光浩;付润娟;陈文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分型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特征与分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部分病理对照的方法对10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片进行研究.结果肺实质局部浸润占23.8%,肺实质广泛浸润占24.8%;肺间质局部浸润占11.4%;肺间质广泛浸润占18.1%;混合浸润占21.9%.结论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浸润病灶是临床诊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肺部渗出病灶的类型可大致分为肺实质浸润、肺间质浸润、混合浸润三大类.结合流行病史或免疫学检查可与其他肺炎鉴别.

    作者:马著彬;黄信华;黄洁君;欧阳湘莲;刘民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