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开杰;向奎昌;王贵英
患者男,27岁,外伤后头昏、头痛3天入院.查体:反应迟钝、懒言、轻度智力障碍,未发生癫痫和四肢抽搐.神经系统无病理体征,无家族病史.CT平扫见:双侧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丘脑对称性团片状钙化影,CT值66~89Hu.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带(如图).
作者:郑婷;陈东;唐光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关节软骨检查的各种MRI扫描序列. 方法对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膝关节MRI扫描,MRI序列包括质子和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PD/T2),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和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FSE-PD/T2)和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3D-SPGR). 结果与常规膝关节检查的FSE-PD/T2序列比较,FS-3D-SPGR的软骨信噪比(SNR)和其对软骨下骨,关节液等关节软骨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更高. 结论 FS-FSE-PD/T2可作为膝关节检查的常规序列.FS-3D-SPGR序列可作为关节软骨检查的佳扫描序列.
作者:孙文阁;李春奎;何翠菊;鞠荣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发现右下腹囊性包块6个月,右下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查体:腹平软,右下腹触及100mm×50mm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性较差,局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超声检查:膀胱、胆囊、右肾正常.右髂外动脉前上方见109mm×43mm×52mm蜡肠状无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透声性好,后方回声增强(如图).CDFI显示团块内部无血流信号.变换体位及加压团块不移动、不变形.超声拟诊阑尾黏液囊肿.
作者:王树松;李其海;颜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本文对肝脓肿周围一过性节段强化动态CT表现及其在抗炎治疗随访中的临床意义作一初步探讨,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基础.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夏丽天;单军;李莹;藏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血管瘤及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等183例241个椎体操作经验,并与其他文献对比. 结果操作全部按计划完成,准确率100%,无失败和损伤,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论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准确、痛苦小,疗效佳,为应用前景广泛的非血管介入治疗.
作者:陆军;赵海涛;张贵祥;石梅;刘晓莉;傅莉;张歌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86年10月-2002年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100%,引流位置准确率为96.7%(88/91).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尤其是心下型者.
作者:杨健萍;周爱卿;李筠;黄美蓉;高伟;余志庆;李奋;王荣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AQP-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相关性,探讨脑水肿磁共振成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组4只、假手术组6只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15min、30min、1h、3h、6h及24h组各4只,分别进行脑部DWI和T2WI扫描,观察梗塞区异常信号出现时间,测量异常信号强度(rd)和面积(rs)、扩散异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以上各组的AQP-4蛋白(rS)及AQP-4 mRNA表达(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S与α呈明显正相关(r=0.949).栓塞后15min即在DWI上出现高信号,而T2WI未见异常;在1h内ADC迅速下降,而AQP-4表达与DWI的rd、rs 都快速增加.AQP-4 mRNA(α)与rs-DWI呈明显相关性(r=0.914).随着时间的延长,ADC值逐渐下降,于3h达到低[(2.1±0.6)×10-4mm2/s],随后缓慢递增直至24h,但AQP-4表达、rd、rs 仍不断增加.T2WI早于30min,平均在1.4h显示异常高信号,在T2WI 上的rs值都比相应的DWI上的值低(P<0.05).AQP-4 mRNA(α)与rs-T2WI无明显相关(r=0.116).结论 AQP-4表达增强是缺血性脑水肿时ADC值下降、DWI上高信号的重要原因,与T2WI的信号变化无关.DWI高信号面积可以间接反映AQP-4的表达水平.
作者:鲁宏;孙善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中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造影.所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n=11),保留导管溶栓(n=7),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n=11)和金属支架开通髂静脉阻塞(n=4).术后给予肝素和低剂量溶栓治疗1周,以后改为长期口服抗凝剂.术后随访内容有超声波、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做增强CT,随访时间6~22个月. 结果①7例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右侧,进行介入治疗9例,血栓抽吸、溶栓和髂静脉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②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出现肺栓塞症状;③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6例,4例为中央巨块型栓塞、均有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累及,3例合并有左下肺动脉栓塞,累计梗塞范围约55%~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正常(75~85mmHg),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复查血管造影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经导管血栓清除和溶栓治疗可及时消除肺动脉主要分支内的血栓、改善患者症状,对救治急性巨块型PE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茂强;关俊;刘凤永;王仲朴;谢春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儿,女,2岁.因行走不慎跌倒致左大腿肿胀7日而来院门诊行B超检查.超声所见:左大腿软组织较右侧明显增厚,软组织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区;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包膜下见一纵切呈拱桥形、横切呈半月形的液性包块,范围约107mm×45mm×28mm,液区透声差,可见许多细点状较强回声漂浮,加压探头包块可变薄,包块与骨皮质之间无软组织回声,包块后方骨皮质粗糙欠平滑(见图).
作者:刘舜辉;刘倚河;吴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双手及腕关节MR与X线平片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地对98例多关节痛患者行双手及腕关节MR扫描与X线平片,并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 结果 76例患者经随访得到临床明确诊断,其中54例为RA.使用ROC分析方法,MR诊断RA的a值为1.88,b值为0.73,Az值为0.9359;X线诊断的a值为0.49,b值为0.54,Az值为0.6673. 结论双手及腕关节MR对RA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
作者:李河北;杜湘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 方法 20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脑室的关系、水肿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并分析发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 结果本组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呈囊性或囊实性占位,体积多较大,一般大于5cm,部分较大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囊腔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与侧脑室后脚、下脚及三角区的关系密切. 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志莲;刘翔;吴宝水;何雁;戴建平;高培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1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 结果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15例,分为肿块型、肠壁增厚型和混合型.增强扫描后大强化程度>30Hu 9例(良性1例,恶性8例).强化后密度不均匀14例,密度差值大于30Hu 8例. 结论增强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很大帮助,强化后病变密度差值>30Hu者提示恶性可能大.
作者:曹崑;侯振亚;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尾状核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的关系. 方法对经CT及临床确定的16例尾状核梗死病人进行SPECT rCBF定量显像,探讨rCBF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结果 16例病人患侧尾状核区rCBF为(9.58±2.27)ml*100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15例出现同侧皮层rCBF降低区,rCBF为(25.08±10.31)ml* 100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7例左侧皮层rCBF降低者中,4例伴失语,其rCBF为(21±2.58)ml*100g-1*min-1,3例无失语者rCBF为(22.67±5.92)ml*100g-1*min-1,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8例右侧皮层rCBF降低者中,4例伴忽视,其rCBF为(20.76±4.17)ml*100g-1*min-1,无忽视者为(33.28±14.75)ml*100g-1*min-1,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10例意志丧失者病侧皮层rCBF为(20.41±8.71)ml*100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尾状核梗死可引起皮层rCBF的降低,皮层rCBF的降低与对侧空间忽视关系密切.
作者:任艳;罗晓光;杨军;尹雅夫;李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不同闪烁频率刺激的功能活动特征. 方法给予18名聋人及22名正常人五种闪烁频率的视觉刺激,同时以fMRI技术对其枕叶成像.应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 结果聋人组与正常人组的枕叶视皮层在各个频率下均表现出明显兴奋,两组受试者的激活区强度(MR信号增加幅度)均随频率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F=2.702,P=0.034),其中聋人组在频率为10Hz时表现出多的激活和大的信号强度增加幅度,而正常人在频率为6Hz时表现出多的激活和大的信号强度增加幅度,其频率和耳聋因素的交互影响显著(F=2.945,P=0.023). 结论聋人与正常人对闪烁频率的基本反应规律相似.但引起视皮层大兴奋的闪烁频率聋人高于正常人.
作者:崔湧;翟仁友;蒋涛;薛艳萍;饶恒毅;周可;周天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临床较多见,绝大多数由穿透伤引起.本文总结1993-2001年9例创伤性动静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对其诊断判定进行研究.
作者:王素梅;苏艳欣;田家玮;万培娟;陶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33岁,主因右侧腹股沟部包块入院.超声所见(图1~3):阴囊内未探及睾丸图像;在左侧腹股沟内探及左侧睾丸,大小36mm×16mm;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个102mm×78mm的类椭圆形团块,内部可见数个不均质回声结节,有的结节内可见点状钙化;余回声与睾丸回声类似,该团块周围有液性暗区;CDFI及CDE显示团块内血供较丰富,可取及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血流速度约为7.8cm/s,RI=0.29;右肾集合系统及右输尿管上段分离,宽径分别是16mm和6mm;在上腹部脊柱的前方、腹腔动脉水平探及一个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呈分叶状,大小103mm×84mm×57mm,包绕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
作者:那开杰;向奎昌;王贵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脑弓形虫病的临床和CT诊断. 方法对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先天性脑弓形虫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脑内点状及线条样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常合并脑内低密度、脑积水及其他发育畸形. 结论 CT能清楚的显示颅内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比较特征的CT表现,CT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临床诊断应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
作者:张建敏;赵合保;李保卫;侯庆田;吕英刚;耿瑞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主要从数字人体系统的整体建模框架、开关网络模型和数字人体系统的开关网络模型行为的理论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为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汪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检测作用. 方法对20例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3~5周后,瘘口处动静脉吻合状况、血管壁及管内血流状态进行检测和频谱分析. 结果 18例吻合口处血管充盈好,瘘口内径为(3.8±0.76)mm,血流量为(243±47.5)ml/min,2例瘘口处充盈差,瘘口内径分别为1.6mm和1.3mm,前者瘘口静脉处见血栓,血流量分别为0和129ml/min.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人工造瘘血管手术成败有很大价值.
作者:陈苏宁;孙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部分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肩、肘、膝、踝关节及骨盆创伤78例,CT横断面扫描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重建,明确诊断75例;7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70例;37例使用了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楚直观;MPR法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性,简化思维,为临床诊治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作者:史丽静;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毕永民;李树平;田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