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动静脉瘘2-DE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分析

王素梅;苏艳欣;田家玮;万培娟;陶晓娟

关键词:创伤性, 动静脉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外周血管, 穿透伤, 诊断, 判定, 临床
摘要: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临床较多见,绝大多数由穿透伤引起.本文总结1993-2001年9例创伤性动静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对其诊断判定进行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的定量研究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组织内不同解剖部位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av)值. 方法 2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弥散加权成像,在ADCav图上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ADCav值. 结果正常成人ADCav值分别是:侧脑室体部脑脊液(2.86±0.3)×10-3mm2/s,皮层灰质(0.85±0.02)×10-3mm2/s,皮层白质(0.71±0.02)×10-3mm2/s;尾状核头部(0.75±0.02)×10-3mm2/s,豆状核(0.72±0.02)×10-3mm2/s,丘脑(0.74±0.02)×10-3mm2/s;内囊后肢(0.69±0.02)×10-3mm2/s,半卵圆中心(0.72±0.02)×10-3mm2/s,胼胝体膝部(0.76±0.02)×10-3mm2/s,胼胝体压部(0.77±0.02)×10-3mm2/s;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通过定量测量脑内ADCav值,获得成年国人的ADCav正常值,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因素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80例乳腺癌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44.4%,VEGF阳性病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高于阴性病例(P<0.01),三者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但与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39.4%)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76.1%)(P<0.01). 结论 PDI定量检测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计数、VEGF测定相结合,能全面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VEGF阳性表达者血管生成活跃,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高,其预后差.

    作者:李颖嘉;文戈;鲁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JPEG 2000标准在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在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应用新一代图像压缩标准JPEG 2000. 方法分析JPEG 2000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以及DICOM标准,确定PACS系统中应用JPEG 2000的数据结构和编码方法. 结果在PACS系统中实现了JPEG 2000的基本功能和感兴趣区域编码. 结论该方法具有无损压缩、高效有损压缩和感兴趣区域编码等优点.对于进一步探索JPEG 2000在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常洪生;沈永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Simmons导管在肺动脉闭锁造影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在肺动脉闭锁患者中选择性显示固有肺动脉结构的临床造影方法. 方法经股动脉插管途径送入 Simmons特型导管,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或粗大体肺侧支,对2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 结果除2例婴幼儿患者外,采用Simmons 导管均清晰显示了中心肺动脉的解剖结构.这种导管能较容易地进入位于主动脉弓不同部位(特别是发自头臂动脉干)的未闭动脉导管.在仅存在粗大体肺侧支的10例患者中,笔者成功完成了经体动脉途径的肺动脉楔形造影,较传统的肺静脉途径楔形造影更加安全少创.操作过程中未发生血管痉挛或血栓生成等并发症. 结论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术前检查中,利用Simmons导管能够提高诊断质量且便于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岩;张庆桥;蒋世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多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肿块的显示及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多层CT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显示及在诊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探讨多层CT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证实乳腺肿块性病变32例,重点分析多层CT扫描及重建对肿块本身、淋巴结显示情况. 结果 32例乳腺肿块中,22例乳腺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19例,10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8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恶性淋巴结显示12例,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2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多层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乳腺肿块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对周围淋巴结尤其腋下淋巴结和胸肌后淋巴结的显示较为理想;可为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是一项简单、易行、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伟;郭启勇;陈培青;张佳;陈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数字人体系统的随机性

    笔者主要介绍了数字人体系统的随机过程与随机涨落、数字人体系统的随机行走模型及其主方程、福克尔-普朗克方程、福克尔-普朗克方程的定态解和主方程与福克尔-普朗克方程的研究思路等,为深刻认识复杂的人体系统和数字人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汪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皮经肝单侧入路行双侧胆管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单侧入路左、右肝胆管内支架和/或内涵管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肿瘤所致左、右肝胆管同时受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及临床价值. 方法 12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MOJ病人,经皮经左肝或右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置入金属内支架或内涵管行胆管内引流. 结果 12例MOJ病人左-右肝管间、肝管-胆总管间共置入内支架16枚,内涵管8个.2周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治疗前(375±52.98)μmol/L下降到(117.08±39.09)μmol/L.3~6个月复查内引流均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单侧入路双侧肝管内引流术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型MOJ的一项创伤小、费用低,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用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作者:徐克;刘瑞宝;赵仲春;张曦彤;冯博;周玉斌;富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86年10月-2002年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100%,引流位置准确率为96.7%(88/91).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尤其是心下型者.

    作者:杨健萍;周爱卿;李筠;黄美蓉;高伟;余志庆;李奋;王荣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与结合局部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咯血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单纯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局部使用立止血+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以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治愈率. 方法将62例结核咯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分别用支气管动脉栓塞(A组)和支气管动脉局部用立止血+栓塞(B组)的方法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复发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有效率为64.5%,B组8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309,P<0.05);A组共行栓塞治疗52次, B组37次;两组均未发生脊髓梗塞,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用立止血进行支气管动脉局部注射合并栓塞治疗能提高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局部用立止血安全、严重不良反应少.

    作者:陆普选;曹满瑞;蔡雄茂;孙燕芝;余卫业;杨根东;刘锦清;龚小龙;陈心春;郑广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巨大附睾精液囊肿1例

    患者男,27岁,未婚.自觉右侧睾丸出现肿物5年,有轻微疼痛感.近日肿物增大,疼痛感加剧.B超检查: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于右侧附睾头部可探及一51.4mm×37.9mm×44.5mm的囊性包块,与睾丸分界清晰.该囊性包块内壁光滑,见均匀分布的多个细条索样分隔,透声性好,后方回声增强(图).CDFI未见血流显示.超声诊断:右侧附睾巨大精液囊肿.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孔军;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手及腕关节MR与X线平片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受试者操作特性分析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双手及腕关节MR与X线平片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地对98例多关节痛患者行双手及腕关节MR扫描与X线平片,并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 结果 76例患者经随访得到临床明确诊断,其中54例为RA.使用ROC分析方法,MR诊断RA的a值为1.88,b值为0.73,Az值为0.9359;X线诊断的a值为0.49,b值为0.54,Az值为0.6673. 结论双手及腕关节MR对RA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

    作者:李河北;杜湘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应用ROC曲线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界值

    目的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界值. 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无损组和冠脉受损组.应用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选用ROC曲线来确定IMT的临界值. 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的颈总动脉IMT的临界值是0.865mm,这个临界值对预测冠状动脉受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和66.7%. 结论应用ROC曲线来确定的颈总动脉IMT临界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斌;赵宝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应用国产器械与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 方法经前外侧入路穿刺颈椎椎体与椎弓根入路穿刺胸腰椎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24例,术前用公式V=4/3л(D/2)3计算病灶体积,预计PMMA用量,按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3∶2∶1调配国产PMMA.操作在X线监测下进行,PMMA在浆糊期向椎体内注射.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随访患者7~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结果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50%以上.91.6%(22/24)的患者经PVP治疗后,1周内症状即明显缓解,止痛效果在6个月内为75%(18/24),在1年内为57.1%(12/21),未发生由于PMMA外溢出现临床症状的并发症. 结论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良好,在浆糊期注射PMMA是预防与PMMA外溢有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钢;金鹏;谢宗贵;李凡东;易玉海;张绪平;谢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

    患者男,75岁.腹部明显膨隆增大,腹部撑胀感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半卧位,行动困难,腹部膨隆呈半球形,中上腹扪及4cm×5cm包块,左上腹扪及4cm×8cm包块.

    作者:崔甦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先天性脑弓形虫病的临床和CT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先天性脑弓形虫病的临床和CT诊断. 方法对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先天性脑弓形虫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脑内点状及线条样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常合并脑内低密度、脑积水及其他发育畸形. 结论 CT能清楚的显示颅内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比较特征的CT表现,CT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临床诊断应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

    作者:张建敏;赵合保;李保卫;侯庆田;吕英刚;耿瑞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自制同轴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同轴导管系统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疗效. 方法在DSA下,对5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自制导管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治疗.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一周,连续宫腔通液两个月经周期. 结果 55例中经常规输卵管造影发现94条输卵管不通,其中83条疏通,再通率88.3%.插管成功率为97.9%.间质部与峡部阻塞复通成功率92.4%,壶腹部阻塞复通成功率75.0%.漏斗及伞部阻塞复通成功率50%.术后随访6~12个月,受孕率36.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用自制同轴导管系统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操作简单、费用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社教;张亚红;刘振堂;彭玉萍;程丽丽;周斌;徐光;南岩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睾丸恶性肿瘤1例报道

    患者男,33岁,主因右侧腹股沟部包块入院.超声所见(图1~3):阴囊内未探及睾丸图像;在左侧腹股沟内探及左侧睾丸,大小36mm×16mm;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个102mm×78mm的类椭圆形团块,内部可见数个不均质回声结节,有的结节内可见点状钙化;余回声与睾丸回声类似,该团块周围有液性暗区;CDFI及CDE显示团块内血供较丰富,可取及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血流速度约为7.8cm/s,RI=0.29;右肾集合系统及右输尿管上段分离,宽径分别是16mm和6mm;在上腹部脊柱的前方、腹腔动脉水平探及一个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呈分叶状,大小103mm×84mm×57mm,包绕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

    作者:那开杰;向奎昌;王贵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附7例报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7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正确率为10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地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作者:倪金洪;张玉奇;高玲玲;汪洁;张志芳;孙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中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造影.所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n=11),保留导管溶栓(n=7),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n=11)和金属支架开通髂静脉阻塞(n=4).术后给予肝素和低剂量溶栓治疗1周,以后改为长期口服抗凝剂.术后随访内容有超声波、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做增强CT,随访时间6~22个月. 结果①7例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右侧,进行介入治疗9例,血栓抽吸、溶栓和髂静脉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②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出现肺栓塞症状;③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6例,4例为中央巨块型栓塞、均有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累及,3例合并有左下肺动脉栓塞,累计梗塞范围约55%~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正常(75~85mmHg),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复查血管造影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经导管血栓清除和溶栓治疗可及时消除肺动脉主要分支内的血栓、改善患者症状,对救治急性巨块型PE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茂强;关俊;刘凤永;王仲朴;谢春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阴道不完全横隔伴阴道撕裂伤、出血1例

    患者女,19岁,平素月经正常,无痛经史.性交后出现下阴部剧痛,伴阴道出血,约500ml,自觉头晕、不适,立即来医院就诊.查体:全身生长及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下腹部未扪及包块.

    作者:林雁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