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苏洪英;徐克;祖茂衡;赵金旭;崔进国;杨学良;冯博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内支架,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ZQ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置入国产ZQS.结果 161例共置入ZQS 165枚.其中置入3节ZQS者153例(含4例置入2枚3节ZSQ者),置入2节ZQS者6例,置入4节ZQS者1例.ZQS置入成功者157例,成功率为97.5%.失败者4例,占2.5 %.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3~60个月(平均28.9月),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描法与声学定量技术对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轴不同切面面积变化分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手描法和声学定量技术对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轴不同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方法用手动轨迹球法和声学定量技术对30例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同左室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左室功能正常者,左室不同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相近,两法测量的面积变化分数相关良好.结论声学定量技术和手描法测得的不同左室短轴切面的面积变化分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钟敬泉;刘培良;张庆华;隋文乐;李艳;张薇;张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上腹部转移的CT诊断

    目的分析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提高CT对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上腹部转移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主要有上腹部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血管、腹膜、种植转移及血道转移.结论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虽有相同的CT征象,但亦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杨振燕;吴元佐;郑少强;席芊;唐俊军;张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闭塞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头晕3年入院.超声显示:双侧椎动脉血管走行正常,右侧椎动脉内径约3.5 mm,起始部管腔内探及略强回声团块,彩色血流显示各椎间段管腔内均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测量无血流频谱;左侧椎动脉内径约3.8 mm,于3~4颈椎间PW测收缩期大血流速(PSV)23cm/s、血流量37ml/min,超声诊断为(图1):右侧椎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减低.DSA血管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图2),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0%(图3).

    作者:杜莉;辛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的采集与传输

    目的设计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采集、传输系统.方法以Windows 98为平台,通过Visual C++作为编程工具,并在图像传输过程中设计了标记、验证的方法以避免图像失真.结果通过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个人微机可以完成医学图像的采集、传输.结论通过个人微机进行图像传输,既有利于用户使用,又降低了设备成本.

    作者:梁志刚;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组(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表现,探讨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评价20例死亡SARS患者的动态胸部平片和CT影像,分析病变分布、形式、面积和密度的特点,探讨死亡患者胸部平片进展类型,分析影像变化和临床病程关系.结果 20例患者入院时胸片均可见明显的肺部病灶,表现为边缘不清的渗出影,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平均值为49.6%(1.4%~85.4%),病灶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0.79(0.60~1.10);患者死亡前胸片显示病灶明显扩大,均累及双肺,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上升为77.8%(52.2%~100%),与入院时胸片面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前密度增高,病变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0.88(0.60~1.10),与入院时病灶密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8例患者胸片显示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气肿等征象;胸片进展状况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但无继发改变,Ⅱ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伴密度增高、空洞、胸腔积液等继发改变征象.结论 SARS病灶迅速进展,面积占据全肺组织75%以上,为死亡患者的影像特征;病灶密度明显升高,出现空洞和胸腔积液为病变出现继发改变的影像特点,可加重SARS疾病状态,导致死亡.对于SARS重症患者,动态影像检查(胸部平片和CT)为监测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永忠;李坤成;苏壮志;梁志刚;于春水;刘树良;卢洁;王志群;姚新宇;彭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颅内神经元及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诊断(附8例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元及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8例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神经元及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回顾分析其MRI资料.结果神经节细胞瘤MRI的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无占位效应;神经节细胞胶质瘤MRI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伴有壁内结节,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囊壁及结节增强;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肿瘤表现轻度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病灶位于皮层,可有皮层下白质受累,边界清楚,肿瘤呈分叶状或脑回状外观,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少数病例表现轻度增强.结论神经元及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癫痫发作为常见症状,MRI检查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须综合考虑临床资料,方能减少误诊率.

    作者:郝晶;李坤成;杨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Dandy-Walker综合征的声像图特点

    例1,孕妇,28岁,孕39周,第3次行产前检查,无近亲结婚、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超声所见:双顶径11.5cm侧脑室对称,第四脑室扩大,内见6.8cm×3.4cm液性暗区,小脑半球受压并分裂,形成角度成V字型(图1),羊水适中,余未见异常.B超提示:Dandy-Walker畸形.引产后见头大畸形,尸检发现:后颅窝被一巨大囊肿占据,小脑半球发育较小,蚓部几乎缺如.

    作者:安秀丽;张妹;徐莹莹;马瑞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囊性肾癌病人的B超、CT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健康体查B超发现肾囊性病变12例,因其他疾病而发现3例.初次B超拟诊囊性肾癌8例、单纯性肾囊肿7例.螺旋CT扫描全部病灶为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囊壁内侧面不规则密度增高或结节样密度改变.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为肾细胞癌.结论对于肾脏的囊性病变,如果B超或CT检查不能确立为单纯性囊肿,临床上应考虑为囊性肾癌并积极处理.

    作者:熊永红;陈孝岳;王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移植术前MRI评价

    目的应用MRI扫描成像技术和血管成像方法对肝移植进行术前综合评价,为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拟行肝移植的29例患者进行MRI成像、肝胰胆管水成像,肝脏体积测量和动态3D血管成像,处理和分析成像结果,以明确肝脏病变性质与范围,病肝体积以及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情况.结果 29例肝移植患者中肝硬化10例,肝恶性肿瘤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例,布加综合征1例,多囊肝1例.出现肝动脉变异5例,其中2例肝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门静脉栓子6例,其中癌栓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1支或2支肝静脉栓塞7例,肝体积明显缩小5例.结论应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可充分显示肝脏病变的范围与性质,明确肝脏体积,采用动态3D血管成像方法可明确显示肝动脉起源,门静脉有无栓子,肝静脉是否通畅,为肝移植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王宏;吕剑;梁立武;董玉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颞叶中内侧硬化所致颞叶癫痫的MRI研究

    目的对儿童颞叶癫痫进行前瞻性MRI研究分析,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27例临床和脑电图检查诊断为颞叶癫痫的儿童进行MRI多序列成像,分析研究颞叶的形态结构、信号并判断海马有无萎缩性改变.结果 127例颞叶癫痫患儿中,9例(7.1%)海马有萎缩性改变,且在T2加权成像和液体率减恢复(FLAIR)成像上呈高信号.9例中,6例伴有海马受累同侧颞叶信号异常;3例伴有同侧颞叶皮层结构不良;1例伴有同侧颞叶萎缩.结论颞叶中内侧硬化是儿童颞叶癫痫的一个相对少见原因,受累侧海马MRI表现为萎缩和信号异常,同时常伴海马外颞叶结构受累.

    作者:李文华;张永平;俞炬明;何慧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褶曲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7例手术证实存在主动脉弓部畸形的患者,先后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评价MR检查图像质量,比较二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与术中病理结果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较高,诊断各种主动脉弓部畸形准确率略优于超声,测量11例主动脉缩窄和弓中断患者的畸形位置和主动脉内径与术中病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尽管样本量较小,但可以初步证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弓部畸形一类疾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兆琪;吕飙;马晓海;范占明;赵轶柯;晏子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卵巢肿物蒂扭转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蒂的超声表现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扭转血管蒂的声像图表现,评价无血流的血管蒂对附件组织的活性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探查有无动静脉血流频谱.如有血流,定为无扭转.如血管蒂是弯曲或螺旋状,而且无血流信号,则认为有扭转存在.结果 42例中有33例术前超声确诊有扭转,28例经手术证实.预测准确率为84.8%.结论通过声像图对血管蒂的观察来预测附件肿物有无蒂扭转比根据卵巢有包块和子宫直肠凹处见游离液准确率要高.

    作者:谢玉娴;侯东敏;吴青青;马小卿;陈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ZQ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置入国产ZQS.结果 161例共置入ZQS 165枚.其中置入3节ZQS者153例(含4例置入2枚3节ZSQ者),置入2节ZQS者6例,置入4节ZQS者1例.ZQS置入成功者157例,成功率为97.5%.失败者4例,占2.5 %.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3~60个月(平均28.9月),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作者:苏洪英;徐克;祖茂衡;赵金旭;崔进国;杨学良;冯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胸片演变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胸片的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的胸片,观测不同时期病变的位置、形态、数量、面积及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在首次胸片上,54例中,单侧受累33例,其中5例在随访胸片中转变为双侧受累:双侧受累者21例,以下肺野(64.82%)和肺中带(94.44%)多见.病变形态演变具有3种模式,以斑片状-片絮状-局部肺纹理增粗-完全吸收模式(64.82%)多见.病变数量演变包含5种模式,以单片型(40.74%)多见.病变面积演变包括单峰型(79.63%)、双峰型(12.96%)和持续恶化型(7.41%).病变密度演变包含单峰型(57.69%)、双峰型(29.49%)、三峰型(7.69%)和持续恶化型(5.13%).病程和病变占整个肺野大比例在病变形态、数量、面积和密度的不同演变类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ARS病人胸片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演变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李永忠;梁志刚;刘树良;卢洁;王志群;苏壮志;姚新宇;彭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例

    患者女,60岁.右侧乳房乳头间歇性少量血性溢液15天.查体:右侧乳房未见乳头偏向收缩或内陷,挤压乳晕区,可见乳头单孔微量淡粉色液滴,乳晕区未扪及包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ESAOTE BIOMEDICA AU4彩色超声诊断仪,10MHz线阵探头,在右乳距乳头6.0mm处,主输乳管内,可见一纵径2.62mm,横径3.25mm,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形态欠规整,略呈椭圆形,表面不平滑,界限清楚.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能量图均未显示彩色血流.结节有蒂与主输乳管管壁相连,蒂稍粗,宽径1.20mm(如图).用力挤压乳晕区,结节体积略缩小,纵径1.97mm,横径2.38mm,结节回声略增强.彩超诊断:右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作者:崔甦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跖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报告

    患者男,12岁,左足背部肿痛9月余.查体;左足背部隆起,第二跖骨远端可触及一大小约3.0cm×2.0cm的表面光滑包块,质硬,边界不清,不能推动,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溃料及颜色改变,皮温偏高,无静脉曲张.X线表现:左足第二跖骨远段见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区,病变长约2.2cm,宽约1.8cm,呈皂泡样改变,骨皮质明显膨胀变薄,内缘呈凹凸不平的浅弧状,边界清楚,内有稀疏骨嵴分隔,但未见明显异常钙化和骨化影,无骨膜反应和明显硬化边(如图).X线诊断:左足第二跖骨良性骨肿瘤,考虑:①骨巨细胞瘤;②内生软骨瘤.手术所见:左足第二跖骨头部有一大小约3.0cm×3.0cm的膨胀区,局部骨膜完整,其内见少量肉芽状物及淡红色液体.病理诊断:(左足第二跖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黄婵桃;陈卫国;贾铭;闫慧敏;涂茜;廖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应用自制声学造影剂经静脉心肌造影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自制造影剂进行心肌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超声粉碎仪振荡5%白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40)混合溶液,加入全氟化碳(C3F8)气体自制声学造影剂;应用HP 5500超声诊断系统,选择左室短轴乳头肌切面,采用Contrast程序,双触发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对14条正常犬进行32次经静脉心肌造影,应用自编Matlab软件可以定量进行心肌造影强度分析.结果 32次经静脉注射自制造影剂后31次获得满意的心肌显影.左室各壁心肌显影大视频密度值为49.4±17.3至117.3±23.4,明显高于本底对照(18.6±8.11至86.3±15.66,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自制造影剂可以成功地进行心肌造影并可对心肌显影强度进行定量研究.

    作者:杨军;郭启勇;任卫东;佟玉章;宋平梅;喻晓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右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23岁,未婚.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10余天而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稍肿大,于右侧睾丸上方可触及一肿物,直径约2cm,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挤压无缩小,改变体位肿物大小无变化.

    作者:张蓉;郑玉凤;刘倚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采用3D FLASH压脂序列,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对其中26例健康志愿者的10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评分在3分以上),其中左前降支26例和右冠脉26例均满意显示,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21例和12例.血管显示长度:左主干(1.54±0.31)cm、左前降支(6.64±0.54)cm、左回旋支(2.46±0.98)cm、右冠脉(9.75±1.14)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作者:张兆琪;马晓海;晏子旭;赵轶柯;范占明;吕飙;贺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超对肾囊肿介入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观察肾囊肿介入治疗前后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肾囊肿介入治疗前后的主肾动脉(SRA1)和段动脉(SRA2)及叶间动脉(SRA3)的多普勒频谱,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肾囊肿患者治疗前肾动脉Vs、Vd、Vm及RI、PI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各值降低,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超声治疗肾囊肿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为肾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王锡斌;赵春梅;许洪明;代林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