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炫;梁景平
[日]/外山三智雄…∥日本口腔科学会杂志.-2000,49 (2).-62~69许多报道认为,唾液腺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采用99mTcO4唾液腺闪烁扫描和并用67Ga肿瘤闪烁扫描有效.本文对10%枸橼酸刺激前后唾液腺机能与肿瘤性质大小、患病时间、存在部位及浸润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诉唾液腺肿胀,经造影、CT检查、唾液腺闪烁扫描、病理组织学确诊唾液腺肿瘤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6~86岁,平均52.8岁.其中腮腺23例,颌下腺19例.诊断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15例.检查方法:先99mTcO-4 185(370)MBq静注,间隔45min后,行头部3个方向CT摄影.然后10%枸橼酸0.5ml口服,再次摄影.唾液腺机能分为机能正常型和机能异常型.其中机能异常型又分为机能低下型和无机能型.结果 42例中,机能异常13例,其中恶性肿瘤为11例(73.3%),良性肿瘤为2例(7.4%),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无机能型8例全部为恶性肿瘤,良性2例均为机能低下型.机能正常29例,良性肿瘤为25例(92.6%),恶性肿瘤为4例(26.7%).机能异常型的肿瘤小直径为20mm,大直径为88mm,机能正常型的肿瘤小直径为13 mm,大直径为53 mm,二者间大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时间与唾液腺机能二者间未见明显差异.肿瘤存在部位与唾液腺机能二者间也未见差异.机能异常13例中,肿瘤浸润12例(92.3%),无浸润1例(7.7%).机能正常29例中,肿瘤浸润6例(20.7%),无浸润23例(79.3%),二者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以上结果显示,恶性、直径大、有浸润性的肿瘤唾液腺机能多异常.提示唾液腺闪烁扫描对判定唾液腺机能、肿瘤性质及大小、有无浸润性都有帮助,可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张来虎汪月月摘凌贤才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Rabie ABM…∥Am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0,117(1).-1~9本文研究了假性Ⅲ类错的牙颌面特征,从而总结出假性Ⅲ类错的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为假性Ⅲ类错组,B组为I类错组.A组36例(女15例,男21例),平均年龄为10.6±2.0岁,选择标准:①习惯位时至少2个切牙为反 ;②下颌可后退;③通过牙齿的移动即可纠正反而未用矫形力;④青春高峰期后无复发.B组31例(女17例,男14例),平均年龄为11.2±1.4岁,选择标准:①牙、颌骨关系均为I类,覆、覆盖正常;②轻或中度拥挤;③直面型.两组均为中国南方儿童,对研究对象从家族史,磨牙、尖牙关系,颅颌面的头影测量分析三方面来评价,并进行A,B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①家族史:A组中72%无家族史.②磨牙关系:A组中75%在习惯位时为I类关系,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B组在正中关系位时均为工类关系.③尖牙关系:A组81%在大牙尖交错位时为I类关系,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B组在习惯位时均为I类关系.④头影测量分析:a.骨骼方面:Co-A,SNPg,SNB角,ANB角,面轴角等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A组的面中1/3矢状向长度短,B点靠前,下颌位置前移,下颌有水平生长趋势,但两组SNA、SNB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下颌骨体长度两组也无明显差别.b.牙体方面:上、下切牙倾斜度A、B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与正常标准相比,A组的上切牙更直立,并且A组上切牙舌侧倾斜率比B组高.c.软组织:A组上唇更靠后,鼻唇角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假性Ⅲ类错的诊断特征如下:①大部分无遗传史,主要由局部环境因素造成.②尖、磨牙关系在习惯位时为I类关系,在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或终末平面平齐.③面中份长度减小.④下颌位置前移,但下颌体长度正常.⑤上切牙舌倾,下切牙正常.[李江宁摘张孟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由于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特殊性,在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应考虑种植义齿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机械相容性.本文对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影响负荷的有关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种植体的数目、排列及植入部位;修复体设计制作中应考虑咬合因素、力臂设计和联合支持设计等.
作者:施斌;王贻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口腔恶性肿瘤所致的颌骨缺损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研究问题,而组织工程学是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本文就口腔癌与下颌骨缺损的关系、组织工程学再造骨的重要内容及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慧勇;吴求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Wong TY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57(11).-1297~1299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致命.本文对台湾地区1996年来近3年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死亡情况作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所有入选的研究病例仅限于台湾地区63所医院,均因严重口腔颌面部感染而在口腔颌面外科或牙科住院,根据台湾地理位置将病例分为北、中、南和东等四个区.结果 3年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而住院的病例总计2790例,分别为台湾北区11个科1239例,中区10个科834例,南区8个科501例,东区4个科216例.3年内死亡18例,分别是北区3例、中区5例、南区9例和东区1例.总死亡率0.65%,以南区高(1.8%),其次为中区(0.6%)、东区(0.46%)和北区(0.24%),其中北区和南区组病例的死亡率呈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7).所有死亡病例年龄均大于40岁,其中41~65岁8例,10例大于65岁;14例伴有免疫功能损伤,以合并糖尿病为多见(12例,66.7%),合并应用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机能减退各1例.在死亡的感染病例中,深颈部感染5例,Ludwig's咽峡炎和脑脓肿各2例,感染性放射性骨坏死、毛霉菌病和颊蜂窝织炎各1例,坏死性筋膜炎和不明原因感染各3例(所有坏死性筋膜炎和毛霉菌病均发生在台湾南区).病例死亡的直接原因中,10例因败血症致死,6例先前存在器官衰竭,上呼吸道梗阻和麻醉后并发症死亡者各1例.在病例死亡的时间上,9例死于住院后3~7 d,8例死于住院后8或8 d以上,仅1例死于2 d内,死亡原因为先前合并器官衰竭.在回顾这些致命病例时,9位医生中的7位认为死亡的原因是机体防御功能的损伤,另2位医生认为是感染太严重难以控制.其中2名医生承认在1例脑脓肿和1例毛霉菌病中存在误诊,治疗毛霉菌病的医生也承认治疗不当.1例病例被认为死于麻醉后并发症.讨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病例需住院,应警惕若不接受快速有效治疗,则会引起死亡.本研究18例死亡病例占住院病例1/150,其危险性决不能低估或忽略.死亡病例的突出表现为:年龄大于40岁,常合并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如糖尿病;大多数病例为严重感染,如深颈部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脑脓肿和Ludwig's咽峡炎等.调查研究中77.8%的医生认为口腔颌面部感染重要的死亡原因为机体防御功能损伤,这与本文调查结果一致.[陈建军摘陈筱玲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Bondemark L…∥Eur J Orthod.-2000,22(1).-53~60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OSAS)是人群中较常见的疾病.OSAS可以引起高血压,夜间心律不齐,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猝死.使用下颌前移类 垫治疗鼾症和OSAS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口面部的负担,对TMJ和口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对用下颌前移类垫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年后患者TMJ和咀嚼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选择鼾症和OSAS患者共32名.制作每个患者的下颌前移类口腔矫治器,下颌前移占下颌大前伸量的50%~70%,垂直向打开至上下切牙切缘间5 mm的间隙,用后牙卡环固位,矫正器垫覆盖所有牙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MJ和症状的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下颌运动和TMJ功能的临床检查,并在模型上测量前牙覆、覆盖和磨牙关系.结果 2年间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下颌前移矫治器的治疗,并能坚持每天戴用6~8 h,每周5~7d.对比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检查显示2年后下颌运动正常,无下颌运动痛,TMJ、咀嚼肌触诊和治疗前无区别.但是关节弹响者从治疗前的9人增加至2年后的12人.测量模型表明前牙覆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更偏近中.提示下颌前移及切牙唇倾度改变.讨论使用下颌前移垫治疗鼾症和OSAS是否会增加口面部负担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戴用此种垫2年后并未发现对颅颌系统有副作用,治疗前TMJ和肌肉健康的患者口颌系统能很好地耐受这种治疗.模型测量表明下颌近中移动,切牙唇倾,但是变化量很小,临床检查和患者本人并未发现.这些变化可能是因为TMJ改建或神经肌肉的适应性使下颌位置产生变化.研究中发现患者头痛减轻,原因可能是睡眠中憋气减少,睡眠质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提高,因此戴用垫对头痛是有益的治疗.尽管治疗2年后关节弹响的患者有所增加,但并无显著性,可能仅仅反映了关节弹响的正常变化.结论戴用下颌前移垫并未对TMJ和口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说明此种治疗是可以耐受的.但是关系的确发生了微小变化,特别是垫治疗要持续终身,因此需要对TMJ、牙面形态、牙齿移动、牙周组织进行更长期、进一步的评价.[张士杰摘贾培增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Kahn J…∥J Prosthet Dent.-1999,82(10).-410~415许多因素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如结构异常、压力所致肌肉活动过度、以及创伤所致关节负载过重等.但是对于牙齿咬合因素一直不清楚.文献报道对于特殊的导(尖牙保护与组牙功能 )、磨牙关系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TMD产生之间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本文目的是对有症状囊内TMD患者的磨牙关系、侧导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无症状志愿者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63名有症状TMD患者和82名无症状志愿者.无症状志愿者符合下列条件:①主观调查问卷表明无颌骨疼痛、关节杂音、锁和TMD阳性病史.②临床牙科检查无与TMD有关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症状患者均有局部关节疼痛和运动时疼痛或咀嚼时疼痛.让受试者在牙椅上坐直,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并嘱受试者从正中开始向左和向右移动3 mm,使用咬合纸、牙线或肉眼观察记录侧方移动和非工作侧接触.将1个上、下尖牙接触的定为尖牙保护 ,2个或2个以上牙齿接触的定为组牙功能 .磨牙关系根据安氏分类进行划分.第一磨牙缺失者无分类.安氏Ⅱ类中1分类和2分类的区分是通过临床检查和头部测量法测定上颌切牙长轴倾斜度和水平覆盖大小进行划分.所有受试者均作MRI扫描,根据有无盘移位(disk displacement,DD)分为四组:①组:无症状志愿者,正常MRI;②组:无症状志愿者,MRI表明DD;③组:有症状患者,正常MRI;④组:有症状患者,MRI表明DD.结果 4组磨牙关系均以安氏I类关系多见.④组与①组相比,左侧磨牙关系以安氏Ⅱ类1分类多见,二者间有显著差异.④组右侧以尖牙保护多见,与①组有显著差异.①组的一点或多点非工作侧接触比③组和④组多见,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没有系统的牙齿咬合差异能够明确区分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研究结果表明磨牙关系、侧导、非工作侧接触这3种因素与囊内颞下颌关节紊乱之间的关系是不明显的.[张玉玮摘刘顺利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Baumann A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4).-389~392本文报告了颊脂垫在软硬腭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自1995~1998年,29例患者采用颊脂垫作了口腔缺损的重建,年龄6~85岁,男13例,女16例.口腔上颌窦瘘12例,其中5例直接采用颊脂垫修复重建,7例经颊侧滑行瓣修复失败后又作颊脂垫术.肿瘤切除后采用颊脂垫重建9例,分别为鳞状上皮癌4例,多形性腺瘤2例,粘膜表皮样瘤、巨细胞龈瘤和血管瘤各1例;肿瘤缺损部位5例在硬腭,3例在软硬腭连接部,1例在颊粘膜,手术前后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3例软硬腭连接部瘘管裂作了闭合术,1例6岁男孩采用颊脂垫关闭口腔广泛腭裂.2例上齿槽嵴和1例下颌磨牙部位的骨移植采用颊脂垫覆盖.1例上下颌角化囊肿切除后,采用2个颊脂垫重建粘膜和关闭残余骨缺损.其他的2例患者采用颊脂垫作了软硬腭重建.所有病例术后均作了抗生素预防治疗和至少1周的流质饮食,凡软腭肿瘤病例均作了鼻咽插管.暴露颊脂垫的方法可选择在上颌磨牙区作前庭水平切开,在一些肿瘤病例中,广泛的暴露已经可以看见颊脂垫.颊脂垫经钝性剥离,用薄钩夹住转移到缺损,扩展后作边缘缝合.软腭重建病例,移植瓣固定到硬腭上.在局部腭粘膜下,不必作颊脂垫转移.脂肪暴露在口腔不必覆盖.结果大重建骨缺损达5.5 cm×4 cm,所有脂肪垫移植瓣均愈合,而无任何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障碍.在关闭巨大口腔上颌窦瘘时,前庭呈轻度缩小.软腭缺损重建病例,其吞咽和语音均良好.术后3~4周上皮生长完全,随愈合过程,脂肪出现皱缩;愈合完全后,与局部粘膜的层次和颜色均无差异.术后3月活检显示上皮层下为纤维结缔组织,无脂肪组织.2例肿瘤病例术后15 d,分别在脂肪垫中心和接近腭中缝部位继发小瘘管,经局部组织适应而关闭.3例在下颌后磨牙和软腭部位采用了颊脂垫的患者继发张口受限,但经张口训练4~6周后病情改善.讨论颊脂肪是一种特殊组织类型,它不同于皮下脂肪.采用颊脂垫瓣修复重建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移植瓣生长良好并有丰富的血供,易于接近缺损修补部位,能充分扩展,其成功率高,确认是一种理想的口腔内缺损闭合重建的移植瓣.[陈建军陈筱玲摘陈衍恩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致龋微生物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致龋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PCR技术在口腔致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的分离、表达、测序、应用范围等作一综述.
作者:彭炫;梁景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Bartlett DW…∥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89(3).-312~315上颌牙齿酸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食管返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引起的胃液返流.造成GER原因很多,何种食管因素在牙齿酸蚀中起着重要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选择39位(15~74岁)上颌牙齿有酸蚀症的患者和10位(26~46岁)无GER也无牙齿酸蚀症的健康者,采用静止食管压力测定技术测量了他们的食管下端括约肌长度(LES,包括全长TLS和腹腔内括约肌长度ALS)及压力(LESP)和食管能动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Mann-whitneyU检验分析.结果和讨论存在牙齿酸蚀者的平均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 mmHg(0~26mmHg),平均括约肌总长(TLS)为4cm(2~5 cm),腹腔内平均括约肌长(ALS)为2 cm(0~3 cm).健康者LESP为9.5mmHg(0~14 mmHg),TLS为3cm(2~4 cm),ALS为1 cm(1~2 cm),以上相对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食管的异常蠕动平均为8%(0~100%)、对照组平均为0%(0~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牙齿酸蚀症和GER病理学非常复杂,LESP、LES和食管能动性均在其中起着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内LES及LESP在有症状GER的患者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口腔酸蚀症的患者,食管运动则起主要作用.健康食管能够通过蠕动将酸液经食管下端括约肌输送至胃而清除食管内的生理性酸液,防止损伤周围粘膜和其它组织.而GER者有异常的食管蠕动,从而使酸液返流进入咽部和口腔,引起牙齿酸蚀.[王世文摘王学侠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采用疫苗防龋应成为预防龋病的重要手段.防龋疫苗的剂型、免疫途径、佐剂和配体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脂质体及生物降解性微颗粒防龋疫苗安全、高效、靶向性好,具有缓释效应.本文将对这两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晓莉;凌均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Smith D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0,15.-124~130本实验通过鼻内、胃肠道或皮下途径给予一种有生物附着性的多聚D,L-乳酸乙交脂(PLGA)GTF微粒,观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材料和方法 GTF源于远缘链球菌株6715,经分离培养、亲和层析、FPLC液相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而得.PLGA(W/W为75/25)复合体经凝胶渗透层析测定分子量.微粒由10%远缘链球菌GTF和1%明胶与PLGA干混后经高压提炼而成.选鼠龄45d的SD大鼠作研究对象,鼻内免疫组和胃肠免疫组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PLGA/明胶微粒或GTF明矾,初次免疫4周,每周1次共4次,再次免疫3周,每周1次共3次.皮下注射组在唾液腺附近进针,给予GTF/明胶微粒/PLGA或GTF明矾,共2次.初次免疫后第1、3、7、11周和再次免疫后第1、3、7周分别取尾静脉血和唾液,ELISA测量血清IgG和唾液IgA抗体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表明2 h后GTF从PLGA微粒中释放至大值,此时释放的GTF活性占总量的26%.远缘链球菌GTF诱导的唾液IgA抗体水平在鼻内注射后第28天后明显升高.6只鼠中的5只在鼻内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诱导唾液IgA抗体产生,该鼻内组平均唾液IgA抗体水平是其他胃肠组或皮下组的30倍,并且初次免疫后至少维持10周,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组.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更高,超过初次免疫的抗体峰值后持续约42d.而血清IgG,皮下注射2组诱导的IgG抗体水平均较高.在鼻内给予GTF微粒后,6只鼠中的4只初次免疫后第4周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再次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升高超过10倍,与皮下注射2组水平相近,并且整个实验中,持续该高水平.讨论采用压缩、提取和研磨等技术使GTF进入PLGA微粒中,该制备程序并不影响GTF结构,GTF微粒诱导的免疫包括对某些构象依赖的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体外实验表明GTF与PLGA结合后酶活性释放仅1/3,故粘膜免疫中PLGA微粒较明矾的GTF剂量高3倍,但微粒中的GTF并不会全部释放出来.本实验中皮下注射PLGA-GTF微粒比皮下注射GTF明矾(前者GTF是后者3倍)诱导的血清和唾液抗体水平均较低,间接表明鼻内注射组中PLGA-GTF微粒释放的GTF水平并不高于可溶性GTF即GTF明矾.鼻内给予PLGA-GTF微粒诱导的IgA抗体水平远远高于其他途径,也较GTF明矾高,这可能是由于肠较鼻/扁桃区域抗原易稀释或快速裂解,隔室现象的程度也可能导致该差异,因为鼻/扁桃体诱导IgA抗体水平较肠相关淋巴组织高,后者更利于诱导抗体在肠的表达.微粒的生物附着性使GTF微粒与粘膜表面接触时间增长,从而使抗原更有效诱导局部免疫应答.鼻内注射GTF-PLGA微粒再次免疫诱导的IgA抗体水平极高,甚至超过初次免疫峰值持续约42 d.说明反复鼻内给予适当抗原诱导免疫应答是可行的.在粘膜或系统途径中鼻内注射GTF生物活性微粒诱导了高和为持久的唾液免疫反应,有希望成为诱导粘膜免疫的又一种有效途径.[陈舟摘刘天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牵引成骨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外科正畸手段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严重颅颌面部畸形.本文就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继发的重度上颌后缩进行综述.
作者:叶翁三杰;东耀峻;李金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 Mizukawa N…∥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90(1).-78~81防御因子是一族较小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碱性肽,含有29~34个氨基酸,带有保护性的二硫键,它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和抗肿瘤细胞及内皮细胞毒性的能力.人类防御因子α1(HNP-1)存在于人类中性粒细胞中.本研究中,作者采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从颌骨囊肿囊液中测定HNP-1、分离提纯和鉴定HNP-1,并对不同颌骨囊肿囊液中的HNP-1浓度进行了测定.材料和方法收集22例患有颌骨囊肿患者的囊液,应用逆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所含肽成份,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分子称重技术鉴定HNP-1的存在,同时测定其浓度.结果和讨论 HPLC显示颌骨囊肿囊液有3个峰,停滞时间大约为3、12和14 min,峰3氨基酸序列为A-Y-RIPA-IAGERRYGT-IYQGRLWAF--,分子称重为3443.4 D,与HNP-1相一致.峰1和峰2则不是肽或非N末端阻滞肽.HPLC也证实合成HNP-1与提纯的峰3物质停滞时间为均为14.4 min,为相通物质.HNP-1在不同囊液中的浓度分别为根尖囊肿:1480.4 μg/ml,牙源性囊肿:451.0μg/ml,牙源性角化囊肿:196.0μm/ml,切牙管囊肿:29.4μg/ml.大和小浓度分别为3725.4μg/ml和27.0μg/ml.HNP-1在血浆中的浓度仅为0.04μg/ml,严重感染者(如脓肿)浓度仅高于0.12μg/ml.本文作者首次从各种颌骨囊肿囊液中测出HNP-1,且浓度很高(低27.0μg/ml).它在颌骨囊肿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王学侠朱淑云摘刘军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Kan JYK…∥J Prosthet Dent.-1999,82(3).-307~311上颌窦底升高术的应用,使牙槽嵴吸收明显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吸烟已被确定为影响种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吸烟与否及吸烟量对植入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域的根状骨内种植体的成功率的影响.60例患者(16例吸烟者和44例非吸烟者)在共计84处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内植入228枚种植体,其中吸烟组在26处上颌窦底升高术区植入70枚种植体,非吸烟组在58处相对应区域植入158枚种植体,经过平均41.6月(2~60月)的追踪观察,总的绝对种植体成功率为89.9%(205/228),累积种植体成功率为76%.其中非吸烟组的累积种植体成功率(82.7%)明显高于吸烟组的累积种植体成功率(65.3%)(P=0.027).在吸烟组中,未发现种植体失败率与吸烟量存在相关关系.香烟中所含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成份会严重影响种植术后组织的愈合.有学者研究表明,吸烟患者在种植术前1~2周至术后2~8周期间戒烟,能明显提高种植成功率.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吸烟者在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域植入种植体的成功率低于非吸烟者;②种植体失败率与吸烟量间未发现相关关系.[陈岩摘高卫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Rotstein I…∥Oral Surg Oral Med OralPathol.-2000,89(2).-216~219过氧化氢和过氧化脲是常用的牙齿漂白药物,局部应用相对安全,对全身副作用不大.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它能使牙科汞合金表面汞水平升高,而在漂白溶液中不存在汞.本研究目的是测定和比较10%过氧化脲对4种牙科汞合金汞释放的作用能力.材料和方法 4种商业用牙科汞合金:Megaloy、Megat、Nongama 2、Valiant Ph.D,各取16个样本调拌后压缩至带有10 mm×5 mm×3mm洞腔的硅酸盐印模中,60min后,生理盐水冲洗.16个样本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以10%过氧化脲处理眄(pH6.5),对照组以0.1 mol/L磷酸(pH6.5)缓冲液处理,37℃48 h后冷蒸气原子吸附汞分析器进行分析,并经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和讨论 48 h后,10%过氧化脲处理的汞样本溶液中汞浓度明显高于磷酸盐处理组,P<0.001;Megaloy和Valiant Ph.D的汞浓度高于Megat和Nongama 2,P<0.001;Megat高于Nongama 2,P<0.05;Megalloy与Valiant Ph.D间无差异.本组研究结果表明,10%过氧化脲能够增加汞合金中的汞释放量,且因汞合金品牌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过氧化脲去除了合金表面保护膜,使合金易于降解,从而暴露出银汞基质.当未受保护的汞合金表面进一步被氧化后可导致汞相发生化学性溶解并释放汞至周围溶液中.由于银汞合金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前磨牙和磨牙充填材料,牙齿漂白虽然主要用于前牙,但漂白剂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汞合金修复的后牙,使其受到腐蚀并释放汞至口腔中,损害机体组织.因而,临床医师进行牙齿漂白时应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汞释放.[赵光华摘王学侠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颅面生长发育涉及长度、宽度、高度三方面,以往的研究多是在矢状面上分析长度和高度的变化,冠状面上宽度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获得对颅颌面结构生长发育的全面了解,颅面宽度的研究是必须的.本文主要对颅面结构宽度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后前位片上颅面结构宽度的测量及其生长发育的趋势特点、生长发育的预测进行综述.
作者:周文莲;林久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视黄酸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生理水平时它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致畸原,视黄酸又可以诱导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和过量的视黄酸可以诱导腭裂畸形形成,而目前其诱导腭裂的分子发病机制仍不确切,本文从动物实验、配体-受体-基因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就视黄酸诱导腭裂畸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吕宝辉;黄洪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O'Sullivan EA…∥Caries Res.-2000,34.-82~87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酸蚀症儿童的唾液流率、缓冲力和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并与同年龄、性别的无龋和龋活跃个体比较,以确定酸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实验组选择3~16岁常规检查出酸蚀症的103个儿童,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儿童组成的无龋组和龋活跃组.所有试验对象唾液收集均在早晨及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采集前2 h禁食禁饮,测定唾液变链菌数、菌斑pH值、唾液流率和唾液pH值、缓冲力.变链菌用压舌板法采集后接种于培养皿,以Joyce Loebel Magiscan分析系统计数.非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取坐位,低头流入刻度管5 min;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在咀嚼1 g石蜡后吐入刻度管3 min.唾液流率、pH值、变链菌计数的差异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缓冲力用卡方检验.计算各因素的未校正概率,评估其危险性,大于95%认为相关.结果刺激性唾液流率增高,pH值增高(仅有0.3个单位提高).试验组约一半刺激性唾液缓冲力低.变链菌平均计数:试验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无龋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龋组唾液流率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值则无龋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唾液缓冲力为试验组低缓冲力的个体百分数高,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表明变链菌数、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pH值、缓冲力是酸蚀症的危险因素,非刺激性唾液pH值低于6.5则酸蚀症易感性提高5倍,低缓冲力可提高易感性2倍.[杨德琴摘刘天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前根管治疗的技术方法很多,但都有其不足之处,不能彻底清洁和充填根管的所有解剖空间并对牙体组织有破坏.非器械根管治疗技术不破坏根管解剖结构,根管预备充填较为彻底而克服以往方法的缺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孜;樊明文;范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