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梅;高云华;崔华;何作云
目的建立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nuchal skinfold thickness, NT)的正常参考值,以便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提供参照.方法经腹超声测量3203例中晚孕期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得出各孕周胎儿NT的参考值范围.NT随着孕周增加而增长,其回归方程:NT=-1.448+0.401×孕周(r=0.790, P<0.0001).结论 NT的变化遵循胎儿发育的规律,有其本身的固定图像特征.本文提出的各孕周的NT超声测值,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5.06%,准确性为95%.
作者:陈彦红;许春梅;严思萍;万里凯;宁加玲;张永兵;王小燕;马刚;黄向红;康利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59岁,因贫血来我院就诊,B超:肝切面形态失常,左叶增大,右叶缩小,肝包膜呈锯齿状,实质光点分布均,呈地图样改变,门静脉内径1.5cm.脾厚12cm,脾长为脐下4cm,脾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稍强回声光团(如图),后方无声影,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较大的直径为1.0cm,较小的为0.4cm,似满天繁星.彩超示脾稍强回声光团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血吸虫病肝硬化,巨脾并弥漫性实质性占位病变,多发性小血管瘤不能排除.因血吸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切脾手术.病理报告:淤血性脾肿大.
作者:傅景霞;陈常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例马蹄内翻足的三维CT图像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例马蹄内翻足中左下肢2例、右下肢4例、双下肢2例.3DCT较X线平片更能准确地反映马蹄内翻足程度和跗骨的发育异常以及各骨间的异常空间关系.结论 3DCT在马蹄内翻足的术前诊断和疗效评定上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手段.
作者:陈志新;梁立华;万建群;赵清洲;陈耀强;李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筛窦解剖方面的作用,同时探讨筛窦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Plus多排螺旋机对250例进行筛窦横断面HQ或HS模式扫描,然后经工作站作冠状面、矢状面等切面三维重建.结果筛窦的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建图像几乎与直接扫描相同,筛窦的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所见的解剖变异有5种,其中筛大泡104例,占总变异的56.5%;Onodi气房48例,占26%;眶下气房12例,占6.5%;筛凹低位8例,占4.3%;纸样板内移12例,占6.5%.结论筛窦横断面HS或HQ模式的扫描,经三维重建可以得到冠状面及其他任何切面图像,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它能如实反映筛窦的解剖变异,对鼻内镜外科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李玉华;高煜;薛建平;朱铭;曹荣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作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将VX2细胞滤液、VX2瘤株小块及VX2瘤株小块+明胶海绵分别注射或接种于2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一周后不同时间行超声检查.结果 A组滤液注射法:平均成瘤时间约21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75%.B组包块埋植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83%.C组包块埋植+明胶海绵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88%.三组成瘤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χ2=1.118,P>0.05).肝脏内的移植瘤在超声上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亚汝;许小云;张贵祥;李玉洁;赵京龙;姜露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45岁以上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结果肿物均为低回声,回声均匀32例,不均匀18例,后方回声增强28例;3例肿物内有粗大钙化伴声影;肿物边界清晰38例,模糊12例;椭圆形28例,分叶状22例,11例有侧方声影.CDFI:27例肿物内部或周边可见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其中血流丰富8例,RI变化范围0.45~0.89.结论 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大多具有典型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少数超声表现不典型,根据肿物后方回声及肿物内钙化特点有助于诊断.
作者:朱利;周纯武;郝玉芝;黄苏里;李洪林;王勇;李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直接PTCA术18例,入院后第10天进行LDDSE.结果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61.9%、88.2%、76.5%.②再灌注<12h(11例)和>12h(7例)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85.4%、62.2%,而未行PTCA组(10例)仅为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俊华;宋建平;杨向军;蒋廷波;李勋;王育林;张健;王立志;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30岁,因发现双侧手、腕关节周围皮下结节近4年,结节缓慢增大,每日晨起消失,活动后出现,于2003年5月9日来我院诊治.查体:双侧手、腕关节周围多发皮下结节,1~2cm,质软,活动度可,压之消失,周围皮肤无异常,左手中指掌骨略增粗,关节活动可.一般情况可,无内分泌、消化道及其他异常症状,无家族史.X线及CT检查(图1,2)见双手多发掌指骨及双足多发趾骨骨干或干骺端可见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囊性透亮区,以左手掌、指骨为著,病灶边缘可见分叶状,骨皮质变薄,尚连续,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斑块,左侧尺骨远端软组织内可见肿块影,邻近骨皮质受压、凹陷,并且有硬化边缘,左侧桡、胫骨远端可见骨性隆起,其基底部宽广,表面光滑.双侧手腕关节CT增强表现:两侧腕关节周围可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影,密度尚均,境界清楚,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程度和血管相似.
作者:成建明;强金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在人体血管重建中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对1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测定狭窄程度及狭窄比,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并将两种方法测得的狭窄比作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测狭窄比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测值呈高度正相关(r=0.977).结论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用于人体可行,测值准确;可以动态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进程及转归;为内外科室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田家玮;费洪文;孙立涛;李如萍;冷晓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48例对象研究,正常组30例,经CT诊断为EH的18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组蛛网膜下腔2.5mm大脑半球间裂3mm,EH组蛛网膜下腔3~8mm,大脑半球间裂4~10mm.两项指标,患儿组均高于正常组.结论由于超声能清晰显示婴儿颅内组织结构,应用方便,易于观察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半球间裂的变化,使超声检查成为诊断EH的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
作者:李世杰;张西平;刘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了17例肝癌和47例肝泡球蚴肿块的声像图表现,探讨了两者的鉴别要点,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组64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和CT、MRI检查及血清AFP、Em2免疫试验阳性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肝泡球蚴具有肿块巨大坚硬、呈分叶状、表面不平、边缘模糊、内无血流、回声不均、地图样征、砂样钙化、中心坏死、增大缓慢等12种声像图特征,这些特征是与肝癌肿块相鉴别的要点.结论探讨的12种声像图对肝癌与肝泡球蚴实质性肿块的鉴别诊断颇有帮助.
作者:张玉英;宋书邦;马娥生;马钦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46岁,孕4产2,因腹胀下腹隐痛伴尿频半年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前方触及偏实性肿物,直径约15~16cm,子宫左后方可及稍囊性不活动包块,直径约10cm.超声所见(图):子宫形态大小回声正常,子宫左侧及前上方可见一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的巨大肿物,上界达脐上三指,两侧达左右锁骨中线,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呈无回声.肿物
作者:孟杰;曹喜琴;李长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柔脑膜转移的解剖基础、转移途径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病人均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 横轴位T2WI和横轴位FLAIR平扫.团状注射Gd-DTPA 0.2mol/kg后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 和冠状位T1WI抑制脂肪序列增强扫描.结果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占17.24%.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占24.14%.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单纯柔脑膜结节灶6.90%.单纯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沿室管膜以及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脑实质转移伴柔脑膜以及颅神经脑池段增厚、增强影10.34%.结论柔脑膜的解剖结构、血供特点和脑脊液循环决定了柔脑膜即可发生血源性转移又可发生脑脊液源性转移.恶性肿瘤怀疑柔脑膜转移的病人必须行MRI增强检查,以免漏诊.
作者:张贵祥;李玉洁;赵京龙;胡运胜;周根全;张悦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对照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并设对照组3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5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分别在喂养前一周及喂养后第1、2、3、4、5个月末对所有动物做血钙、血磷、血PTH测定,并进行骨影像学及喂养后动物的甲状旁腺、肾及其骨骼病理学观察.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血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前3个月时,血钙水平下降,而血磷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在第4、5个月末,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而血磷水平明显下降.甲状旁腺组织学检查:在1个月时无变化,2个月时实验组10例中6例显示轻度增生,3个月时10例中9例显示轻、中度增生.在第4、5个月末,20例均明显增生.影像学检查:前3个月骨骼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第4个月末,10例有7例肋骨、骶骨及髂骨密度降低.第5个月末,10例均显示肋骨、骶骨及髂骨骨密度减低及骨膜下骨皮质吸收,而对照组中所有动物未发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高磷饮食可成功地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
作者:白荣杰;韩铭钧;吴振华;张慧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来评价肺老化进程的可能性.方法对54例正常志愿者(年龄19~84岁)的右肺在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进行上、中、下三个固定层面HRCT扫描.并对其CT值、层面面积变化率、空气滞留区及肺内微小结构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其是否随年龄变化.结果呼气相平均CT值与吸气相平均CT值的差值随年龄增长其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5).结论 HRCT能够提供肺老化的某些信息,可以做为肺老化的评价手段之一.
作者:李子川;黄连军;曾庆玉;霍建伟;李坚;何作祥;王士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25岁,产后1周,从产前1个月开始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产后1周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彩超检查:右房、右室扩大(右房横径59mm,右室前后径38mm),左房、左室腔小(左房前后径24.9mm,左室前后径26.9mm),主肺动脉及左右支均扩张(主肺动脉内径39.3 mm,右肺动脉内径27.5 mm,左肺动脉内径21mm),房室间隔连续完好,大动脉短轴切面于右肺动脉内可探及大小约48.1mm×23mm的中低回声团块(图1),不随心脏收缩而移动.心包腔可探及少量积液.CDFI:右肺动脉内的中低回声处于收缩期出现充盈缺损(图2),肺动脉瓣下于舒张期探及明亮的红色反流信号,反流速度2.94m/s;心尖四腔切面于三尖瓣上收缩期探及蓝色为主的反流信号,反流速度3.99m/s,反流面积约占右房面积的40%,跨瓣压差为64mmHg;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74mmHg;心内未见分流.超声诊断:①肺动脉主干及左右支扩张并肺动脉反流,右肺动脉内中低回声考虑为血栓;②肺动脉高压;③右房室扩大,左房室偏小;④三尖瓣反流(中-重度);⑤心包腔少量积液.螺旋CT扫查提示:右心增
作者:陈卫华;叶军;陈燕玲;葛贻珑;肖文胜;任苓;谢谨捷;游宇光;凌月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TDI观察13例应用螺旋CT诊断的急性PE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功能参数的改变,并分析TDI参数与肺动脉栓塞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PE患者治疗后右室侧壁基底段VE较治疗前显著增高(10.27±3.83)cm/s vs (13.48±3.82)cm/s,P<0.05,VA显著降低(23.16±6.89)cm/s vs (17.88±3.79)cm/s,P<0.05,右室侧壁各节段VE/VA增高显著;右室侧壁基底段VE/VA与螺旋CT肺动脉阻塞指数之间显著相关(r=-0.459,P<0.05).结论 TDI参数对急性PE患者病变程度及疗效判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华;尹洪宁;袁雅东;郭平珍;周存河;刘兰燕;邢恒国;李路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的形态变化.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心型肺癌行螺旋CT扫描,应用SSD方法对支气管三维成像.结果支气管狭窄43例,呈鼠尾状、偏心状、串珠状和不规则状狭窄;支气管梗阻57例,呈截断性、斜状、不规则状梗阻和先狭窄后梗阻,狭窄和梗阻后支气管显影18例.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能良好地显示支气管腔的形态变化.
作者:王万旗;寇景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22岁,咳嗽,咯血1月余.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右肺中叶不张并肺门肿块.超声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腹腔间隙少量积液,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胸部CT示:右侧胸腔、心包大量积液,纵隔少量积液;前纵隔、隆突下、主-肺动脉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块状,包绕在大血管周围;右后纵隔中下份内见一圆形巨大块影,约9.5cm×7.1cm×10.5cm大小,CT值为43.9Hu,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CT值为67Hu,肿块向右侧生长,突破胸膜,包绕中间段及下叶支气管,致管腔狭窄,但仍可见含气支气管,肿块边缘清楚,无分叶,密度欠均匀,其内见散在点片状低密度影,未见钙化和脂肪成分,邻近椎体无骨质破坏(图1,2).肺窗可见右肺下叶不张,右肺内数个粟粒大小结节灶.CT诊断为:右侧中央型肺癌.
作者:宋光义;韩丹;刘俊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3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CDFI及CDE探测1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小征;吕健;莫雪红;束枫;华莎;马廉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