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娟
细菌染色作为微生物实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染色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具体认识细菌形态及特点,随着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断发展,一些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得到了有效改良,在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将从四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入手,对染色方法使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阐述改良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学生进行细菌染色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陈琳;杨云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出现肝性脑病后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护,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减轻并发症、促进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白钰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宫内节育器在人流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12月收治人工流产患者3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避孕药,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5.3±1.4)d与对照组(5.5±1.6)d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0)和闭经率(0)显著高于观察组3.3%、3.9%,P<0.05.结论 人流患者术后即时方式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能够预防宫腔粘连,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张革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沟通,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要明显优干对照组.结论:对患儿的护理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方法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靳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子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分析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和钙磷乘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MHD患者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和钙磷乘积较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血钙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
作者:王怀艳;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护士告知义务含义是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或者死亡的过程中,护士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并解答患者有关的咨询,给予患者技术专业的指导.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履行告知义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容推卸的责任.然后由于诸多原因制约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1.1 对告知的认知程度不够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时间长,机会多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眼神、动作、几句恰当的解释、一番温情的告知,对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况且几乎患者们都迫切的想了解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护士应该满足患者的这种需求,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2].
作者:胡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92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阳性患者32例,占34.78%;使用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阳性患者37例(40.22%).其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的患者30例(32.61%);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阴性的患者2例(2.17%);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阴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阳性的患者10例(10.87%).结论:应用嗜银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法联合检验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提高,能够改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1坎/日)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1次/日)联合厄贝沙坦(75mg/次,1次/日)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比较明显,对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为91%,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水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中医正骨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患者,采用中医正骨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袁锡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造成患者生化检验异常结果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为今后临床生化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常规检测标本进行审核复检,找出前后检验结果差异明显的样本160例进行详细检查分析,对生化检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操作等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排除误差影响后再次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在160例生化检查结果明显异常的患者样本中,因临床因素导致的结果异常共52例,占总明显异常例数的32.5%,因实验室因素造成的检测明显差异共108例,占总差异例数的67.5%.结论:造成患者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主要的原因是实验室因素和临床因素,在具体临床操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临床因素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实验室检验全程质量管理.
作者:高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在进行解剖时,发现一例因不明原因膈肌上移合并胸廓变小标本.方法:采用卷尺(0.1cm)、游标卡尺(0.02mm)进行测量.结果:在平第四肋下缘的中点的平面上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16.9cm:23cm,肝上界平第四肋的上缘.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测得,心尖平左侧第四肋的上缘,距离胸骨线79.80mm.讨论:该具标本不明原因导致膈肌上抬,导致胸腔内空间变小以及胸腔内的脏器发育不良,肺部和心脏均有缩小,尤其肺部明显缩小.
作者:贺伦;赖育鹏;黄玮轩;黄彬;彭东;孙建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于头位难产的情况找到早期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方法 统计和分析152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 结果 存在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的产妇易发生头位难产,除此之外,还可能因为宫缩乏力、产道和胎头位置异常等.152例头位难产的产妇有110例(约72%)选择进行剖宫产,有42例(约28%)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120例困胎头位置异常导致难产的产妇中,有91例(约76%)选择剖宫产,有29例(约24%)选择阴道分娩.结论 头位难产经常发生,原因也是多样化,不容易识别,检查、诊断、治疗应该尽早,减少对母儿的伤害.
作者:彭盛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3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2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对症治疗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肝汤(主要药物组成:灵芝15g,金钱草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水红花子15g,小蓟159,白茅根309,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5.68%;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唐晶磊;倪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角色”是指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位置.妇产科护士把握好护士角色,可以和患者进行心里交流和沟通,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要做好护士角色,必须首先明确病人角色的权利,并尊重其权利,同时完成好护士角色应尽的义务.对患者一视同仁,不能用护士个人的道德观念,来评判患者有无违反政策、道德等行为,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学会换位思考,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和健康咨询.提供性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同时护士要加强语言修养,在谈话方式上、方法上及语言技巧上注重和患者交流沟通.护士也要把握好非语言性交流,从而使患者感到暖和,使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作者:雷素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肿瘤科2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双因素理论下的护理管理.结果 在护理管理中落实双因素理论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高达98%,相较于实施前的7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双因素理论引入肿瘤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可明显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左裕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临床常见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2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101例,对照组99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抗生素药物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抗生素药物管理和监督,管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率为85.14%,对照组患者的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率为69.70%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品选用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方面不合理是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对临床常见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的用药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药物不合理应用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的细菌展开检验,得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从而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150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感染标本展开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操作.结果:从伤口感染患者标本中一共分离出了98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5.3%.其中,检出率位于前四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6%)、金黄色葡萄球菌(23.5%)、表皮葡萄球菌(12.2%)、鲍曼不动不动杆菌(10.2%).其中,MRSA占检测出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2.2%(12/23),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8.4%(15/31),此外,实验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特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非常高的耐药率.结论:目前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以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在降低耐药菌产生的基础上,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耿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前来我院治疗的38例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干预组中胆囊结石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感染率上都大大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一定的护理措施,利于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减少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治愈效果.
作者:韦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腹泻患儿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沄,观察组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具体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脱水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对腹泻患儿临床症状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继发感染率,有效缓解患儿病情.
作者:张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外科手术室操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外科手术室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由护理前的(38 45±9.47)分降至护理后的(30.28±10.74)分,患者的手术配合度达到88.50%,护理满意度达到97.50%;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由护理前的(38.37±10.59)分降至护理后的(33.64土9 57)分,患者的手术配合度达到66.67%,护理满意度达到85.83%.结论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手术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作者:何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