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芳
目的 探讨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1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88例手术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180例效果满意,5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术后高热惊厥.讨论 为了使患儿能接受手术和安全度过手术期,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均需要共同针对患儿的特点,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及生活上的照顾,以使小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92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阳性患者32例,占34.78%;使用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阳性患者37例(40.22%).其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的患者30例(32.61%);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阴性的患者2例(2.17%);使用嗜银染色法检验出阴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出阳性的患者10例(10.87%).结论:应用嗜银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法联合检验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提高,能够改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究其对策,为提高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送检的1200份血液标本,其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共有146份,统计分析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究处理对策.结果:我院送检的1200份血液标本,其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共有146份,比例的12.2%,其中凝血标本共76份,为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52.1%,其次为溶血标本共42份,占28.8%,未及时送检共10份,占6.8%,错误标本共9份,占6.2%,标本量不足共5份,占3.4%,其他共4份,占2.7%.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凝血标本、溶血标本、未及时送检、错误标本以及标本量不足等,正确的采集血液标本可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娄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创伤后成长主要是指患者在病发后的心理积极方面的变化情况.目前,国际医疗人员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关注,其普遍认为,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拥有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以期医疗人员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房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84例阴道分娩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满意度为75.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翠花;王德慧;卢美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45例膀胱肿瘤术前术后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术后护理,术后治愈出院43例,好转2例.结论:全面分析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成功疗效及为重要.
作者:蔡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外疝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65例腹外疝患者,术前进行详细评估、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防止腹压增加,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中,切口Ⅰ期愈合63例,Ⅱ期愈合2例,住院8~15天,均痊愈出院,随访10 ~30月,无复发.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是促进腹外疝患者康复,也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钮玉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痔疮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手术治疗是根治痔疮的重要手段.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于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舒适度.
作者:余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结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去过20年里大多数国家地区结肠癌发病趋势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肿瘤死亡统计中,结肠癌占据第4-6位.而腹腔镜下结肠肿瘤切除术已经过20余年的历程,近几年来开展的医院越来越多,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在许多临床中心已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成果[1].作者就我院开展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强;杨正东;张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患儿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Bihpsic)模式,比较通气治疗12 h、24 h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aCO2、pH、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结果:经过治疗12 h、24h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p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上机12h、24 h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并发症、治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通气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林凡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直视和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2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视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结石清除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直视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是一种直观、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志辉;丁建业;刘坤;余学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扁平疣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自体疣包埋术联合维生素A软膏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中心实施治疗的扁平疣患者,时间为1年,患者的数量为50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维A组以及包埋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25例.维A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仅使用维A酸乳膏的方式进行治疗,包埋组患者在维A酸乳膏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自体疣包埋术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结果 包埋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维A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对于扁平疣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维A酸乳膏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体疣包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在对于扁平疣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吴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将86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镇痛泵使用率以及住院时间都好于对照组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为6.8%,对照组并发率4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对机体创伤性较小,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机体恢复.
作者:罗晋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扩血管、降脂等常规冠心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应用于冠心痛治疗,治疗后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明显改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降低血栓的发生,降低异常升高的血脂等作用.
作者:赵剑;王桂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对窒息新生儿进行产房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对室息新生儿进行产房常规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对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并调查孕妇对其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观察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助产士在处理新生儿窒息时,采用产房常规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蒋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小儿手术全麻苏醒后,多数患儿往往会出现哭闹和躁动,令家长感到担心无耐和焦虑不安,从而增加对手术和麻醉的疑惑.本文研究了在小儿手术的全麻过程中应用氟哌利多,它可以显著改善麻醉苏醒后小儿的哭闹和躁动,从而提高麻醉的苏醒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和降低骨科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措施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27例住院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跌倒发生时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7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中,均发生在术后,依据原发疾病统计如下:上肢骨折4例,下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6例,骨关节损伤与畸形例4,骨肿瘤与其他2例.为了减少或避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住院期间,骨科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干预,采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并制定护理措施,降低跌倒发生,保证骨科患者安全.
作者:王春艳;宋荣;张琴;李佳琪;汪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观察Depulpin失活剂在急性牙髓炎中与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局麻下牙髓摘除术、牙髓失活术、局部使用镇痛剂、用樟脑酚(CP)棉球放置于开放髓腔的疗效对比.Depulpin失活剂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处理方式,是目前临床急性牙髓炎应急处理效果好的止痛方式.
作者:张桂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总结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分析医院收治的实施消化道手术治疗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情况,总结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00例实施消化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8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2%,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相关,明确影响因素后实施对应护理,减少感染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罗永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护士长管理自我效能感,为医院的建设工作提供管理依据.方法:在2014年3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我市18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220名护士长的管理自我效能.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护士长中有63.63%的护士长管理自我效能感良好,其余的护士长管理自我效能感较差.结论:部分医院需要加强护士长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汪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