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转移瘤超声诊断

郝玉芝;黄苏里;牛丽娟;李洪林;朱莉;王勇

关键词:卵巢癌, 卵巢转移瘤, 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
摘要:目的总结卵巢转移瘤超声表现.方法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观察肿物内血流、频谱.结果 53例卵巢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消化道肿瘤41例,肺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双侧卵巢转移25例.卵巢转移瘤声像图表现大部分与原发卵巢癌相似.本组有5例,在实性内见有1~2个无回声暗区,边光、内无分隔.此种表现是转移瘤的一个特点.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多在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伸延,RI在0.3~0.5之间.结论无肿瘤病史时,发现双侧卵巢肿瘤尤其内有光滑无回声时应想到转移瘤的可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TAS与TVS,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直接声像图表现为环状回声与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TAS对附件包块的诊断敏感性与包块大小相关;TAS与TVS对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敏感性无差异;TVS对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明显优于TAS.结论 TVS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玉新;徐钟慧;张淑琴;程玉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计算机乳腺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探讨

    目的探讨通过对计算机乳腺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以提高乳腺摄影的图像质量及降低X线剂量.方法对300例不同乳腺类型患者进行常规乳腺摄影和计算机乳腺摄影,对二者摄影参数进行比较;对计算机乳腺摄影影像处理参数修改前后的乳腺照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佳的乳腺影像处理参数.结果计算机乳腺摄影能显著降低受检者的辐射量,不同乳腺类型的X线剂量是常规乳腺摄影的1/3~1/2;适宜的计算机乳腺摄影影像处理参数为:GA=1.2; GT=G; GC=0.6; GS=0.3; RN=5; RT=P; RE=1.0.结论计算机乳腺摄影因其具有大的曝光宽容度和高的检测敏感性,通过合理的选择影像处理参数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降低辐射量.

    作者:姜洪;海鹰;蔡崧;李晨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结果①叶状肿瘤的二维表现为:乳腺较大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物,形态规则(3例)、哑铃型(2例),边界清晰,均可见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5例),内部多为欠均匀的中低回声(4例),2例伴有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②多普勒超声表现:多数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4/5).动脉大血流速度和RI变化范围较大.似与肿物大小有关.结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但无特异性.难于提示正确诊断.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声像图结合CDFI有利于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跃兴;肖健存;崔立刚;张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方法 1993年4月至2001年8月10831例作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1~0.2mmol/kg后,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083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例,其中非过敏性反应5例,轻度过敏性反应7例,中度过敏性反应1例,无重度过敏性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周高峰;王小宜;彭仁罗;王润文;廖伟华;于冀江;李季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栓塞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栓塞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超选择插管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70%~80%,栓塞材料为医用明胶海绵及PVA颗粒.结果 16例一次栓塞成功,半年观察,显效7例、良效5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部分脾栓塞是优于切脾而安全可靠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作为顽固性ITP治疗的首选.

    作者:孟昭明;郭新洪;张改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女性前列腺增生并肾积水1例

    患者女,28岁,因发热、腹痛、伴尿痛、尿频、尿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39℃,右肾区叩痛.B超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分离30mm(右)、25mm(左),双侧输尿管均扩张,内径8~10mm,内未见异常回声.膀胱充盈适量,壁厚5~7mm,内未见结石.膀胱颈部见一实性低回声结节18mm×15mm×16mm,轮廓清,内回声均匀(如图,BL为膀胱).排尿后剩余尿量约200ml.超声诊断:①膀胱颈部实性结节,提示:膀胱颈肥厚;②双肾积水、梗阻性肾病;③尿潴留.手术病理所见:膀胱颈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作者:王玉凤;刘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斑块超声表现与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183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D-CDUS)检查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研究动脉硬化斑块声像特征、病理变化和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88%患者周围动脉被检出斑块, 按形态可分成四种类型, 形态特征与患者年龄、动脉损伤程度及生长部位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对客观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硬化损伤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冰;王海清;顾成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图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1.0T超导磁场中完成,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肿块均位于胸段脊髓背侧,呈卵圆形,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肿块与脊髓间有条状低信号硬脊膜间隔,提示病灶位于硬脊膜外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范围和信号改变,一般能在术前作出诊断,目前属佳检查方法.

    作者:徐骁;顾海燕;华佳;李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

    患者女,38岁,因进行性肥胖6年余入院.查体:血压23/12kPa,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面容、皮下紫纹、无明显男性化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皮质醇:240.9ng/L,血钾3.31mmol/L.超声检查(如图):双侧肾周围脂肪层回声和肾上腺周围脂肪回声均明显增厚,左侧肾上腺部位见3.1cm×3.0cm圆形低回声区,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拟诊为:左肾上腺实质性包块(左肾上腺皮质腺瘤可能性大).MRI:左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及病理示:左肾上腺灰红色肿物约3cm×4cm ,切面暗红,瘤组织大小一致,排列成团块状,团块间由纤细的毛细血管分隔,病理诊断: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作者:金鹏;余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T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82.9%的食管癌病灶,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75%,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91.7%, 特异性80.5%,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1.5%,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5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8.9%,特异性77.8%,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林顺发;黄旭璇;陈俊辉;王少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单纯MRCP(sMRCP)及联合MRCP(cMRCP)诊断结果,并与B超对比分析.结果 cMRCP、sMRCP及B超对胆胰管梗阻诊断敏感性及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均很高,且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对病灶数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8.8%、58.9%及57.0%,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对恶性肿瘤性梗阻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6%、89.6%及89.6%,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差别(P<0.01).结论中场cMRCP对胆胰管梗阻病因学诊断明显优于sMRCP及B超.

    作者:张金平;罗宗甫;吴伟;章安庆;章崇志;汤永祥;高萍;宋波;方堃;王成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压力与血流速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PTA)前后的压力与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关系.方法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27例BCS患者PTA前后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IVC/HV)的血流速度,同时测定压力.结果 PTA前,在狭窄和闭塞病变,压力和APV呈负相关(狭窄:IVC:r=-0.82, P<0.001;HV:r=-0.83,P<0.001.闭塞:IVC:r=-0.45,P<0.05;HV:r=-0.44,P<0.05).PTA后,无这种相关关系.结论 PTA前,在狭窄和闭塞血管,其狭窄远心端的压力与血流速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而PTA后,这种相关关系消失.故简单的压力测量并不能完全替代血流速度的测量.

    作者:徐晤;李东野;祖茂衡;夏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评价肺动静脉瘘

    目的评价MRI、MRA等对肺部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6例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AVF病例的多种表现,其中男5例,女1例,采用 1.0T超导MRI仪,体线圈技术.分别行SE、2D-TOF、3D-TOF及cine-MRI多种序列成像,共行35次MRI和MRA等检查.结果 6例AVF中共发现9个病灶.2例共3个病灶在SE序列中可见大小不等流空信号,其余为等信号之软组织块影、边缘不规则;在梯度回波序列(2D、3D-TOF及cine-MRI)中病灶均呈高信号或极高信号影,在2D-TOF中可见到5例病灶的供血动脉及3例引流静脉;在3D-TOF中可见到4例病灶的供血动脉及2例引流静脉;在cine-MRI序列中可见到3例病灶供血动脉及2例引流静脉,且cine-MRI可见到5例病灶内信号强弱变化同心动周期一致.结论目前,MRI多种序列的结合应用,可以较准确地诊断AVF,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刚;王小宜;曾纪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

    目的通过脑磁图确定脑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方法对1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引起支配手的脑初级感觉皮质兴奋,脑初级感觉皮质的兴奋产生微弱的颅外磁场,用脑磁图机对这个微弱的颅外磁场进行测量.脑磁图检查后,受试者进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为SE序列,矢状T1WI.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20波峰及 M35波峰,只有2例出现明显的M60波峰.将同一受试者M20波峰及M35波峰的等电流偶极与MRI叠加,即可明确显示手区初级体感皮质在左、右侧半球的位置.同一受试者M20偶极位置与相应半球的M35偶极位置相近.结论将脑磁图获得的脑电生理学资料与MRI获得的解剖学资料叠加到一起所得到的磁源性影像可准确地确定脑的手区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

    作者: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3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MSCT(multi-slice spiral 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先对3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2,3甚至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邵广瑞;李振家;柳橙;周延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15例均行CT平扫,其中7例配合MRI扫描.结果 CT显示15例中伴有视网膜下积液5例;钙化14例;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7例肿块均伴有视网膜下积液,其中4例显示瘤内的致密钙化灶,1例显示视神经在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斑点状强化.结论 CT对肿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显示肿瘤的大小、有无视网膜下积液及肿瘤的分期较CT优越.

    作者:高雪梅;周志刚;程敬亮;高剑波;陈学军;王振豫;任翠萍;江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结肠癌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评价S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结肠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肌注低张药且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后作SCT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SCT低张水灌注结肠癌的病灶均可被发现.对结肠癌术前分期、黏膜下、浆膜外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能较准确估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有无远处转移.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分期正确率为89.8%.结论 S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肿瘤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许素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目的探索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了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超声CDFI的特征.结果①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②室间隔及其他部位侧支血流丰富.③左冠状窦内无左冠状动脉起源.④肺动脉增宽.结论超声CDFI可以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它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作者:倪金洪;郁怡;高玲玲;孙锟;陈树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脓胸与手术的对比

    目的探讨 X线不能很好正确诊断脓胸,借助于B超可以明确诊断,并对手术设计帮助.方法对我院近4年在CT诊断为液性片状阴影、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病人B超检查发现其胸膜改变及液性暗区,诊为脓胸病人34例,手术所见及术式设计的分析.结果 B超诊断脓胸其胸膜改变与术中胸膜增厚情况相符合(30/34) 88.24%,不符合(4/34) 11.74%.B超、CT与术式设计相符合(32/34) 94.11%,不符合(2/34 ) 5.56%.结论 CT与临床穿刺诊断脓胸,B超更为明确胸膜改变及术式的设计,统一手术方式.

    作者:柳仓生;张军;张捷;何新立;霍俊华;贾玉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盆腔动脉化疗及栓塞联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目的经盆腔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对21例妇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实施了选择性盆腔动脉造影和动脉内化学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参照WHO标准评价肿瘤的变化.结果 7例肿瘤完全消失,8例肿瘤缩小50%以上,3例肿瘤缩小25%~50%,3例肿瘤缩小25%以下.结论动脉内化学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显疗效,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小.

    作者:王藏海;汪国石;郑历明;刘增品;屈长强;贾香丽;尹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