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桩修复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康成容;魏素华;张美超;张新春

关键词:纤维桩, 上颌中切牙, 三维有限元
摘要: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上颌中切牙采用全瓷冠修复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纤维桩修复对上颌中切牙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Mimics软件、ANSYS软件建立不同牙体量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行全瓷冠修复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模拟咬合加载,记录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和大拉应力.结果 相同牙体量的上颌中切牙,采用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值小于全瓷冠修复时的应力值,应力分布基本相似.结论 纤维桩的应用能降低上颌中切牙牙体组织的应力峰值,有利于降低牙折的风险,并且不改变原有应力分布模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内水刺激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D技术探讨高级中枢如何解读口腔内水刺激.方法 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利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将水注入口腔内,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以SPM99软件分析数据获得口腔内水刺激与静息状态对比的fMRI脑功能图像.结果 水刺激口腔时,广泛激活左侧岛叶、罗兰多区(BA1/3/4/43)、右侧眶额皮层(BA11)、额中回(BA10),其次是右侧顶叶(BA7)、中脑红核、扣带回和左侧额下回、岛叶(BA13).结论 口腔内水刺激引起口腔感觉运动代表区的激活,还引起其他相关脑区激活;在研究味觉和温度觉的神经解剖研究过程巾需要控制水和其他非味觉因素.

    作者:杨秀文;刘洪臣;金真;李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下颌骨骨密度的定量CT测量研究

    目的 对71名10~16岁儿童的下颌骨骨密度进行定量CT(QCT)测量,探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每名儿童的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和右侧下颌角分别进行QCT扫描测量,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10~12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29、89.70、54.31 mg/dL;13~16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85、122.47、70.23 mg/dL.结论 男性儿童10~12岁组与13~16岁组下颌骨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左右两侧下颌角及颏中部骨密度值有较大差异,男女之间骨密度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栗震亚;黄刚;王军;任卫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及软骨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口TNF-α的表达特点.结果 实验4、6、8周组髁突软骨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实验组出现以无菌坏死为主的软骨退行性变.TNF-α主要集中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2、6、8周组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实验4周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雌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 TNF-α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随时间延长,咬合紊乱较重者,髁突软骨的分解代谢活动更加明显.

    作者:刘蕾;王美青;孙磊;陈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纯钛镀制TiSiN薄膜后与光固化冠桥树脂结合强度的研究

    目的 在纯钛表面磁控溅射镀制不同Si量的TiSiN膜后,比较纯钛与光固化冠桥树脂Solidex的结合强度,并对其界面进行分析.方法 制作3组纯钛试件,1组表面不作处理,另2组分别在不同硅质量分数(9%和19%)下应用磁控溅射设备涂层试样表面后烤塑,采用AGS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纯钛与Solidex的剪切结合强度,并应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观察镀膜层一树脂界面的表面形貌和分析成分.结果 镀膜组结合强度优于未镀膜组(P<0.05),镀膜组中提高的Si量增加了结合强度,镀膜组中形成致密非晶态TiN、SiN.结论 纯钛表面经磁控溅射镀制不同Si量的TiSiN膜后烤塑可以增加界面结合强度.镀膜组中形成的致密非晶态TiN、SiN填补了金属基底与Solidex烤塑专用树脂可能存在的空隙,有助于阻止金属离子渗出.

    作者:尹路;郭天文;于绍冰;越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 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来测量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和(牙/合)平面的交角,第二磨牙与骀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拔牙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牙/合)平面交角的变化量更大,2组间年平均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上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年平均变化量在2组间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上颌第二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二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有利于第三磨牙倾角的改善,对第三磨牙萌出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玉宏;段银钟;潘继军;席兰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春期大鼠前伸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研究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 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作者:黄宁;陈开云;罗颂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20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每个患者分别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和1年,4个不同时期测定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并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拍摄数码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比较修复前后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结果 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6个月、1年后不同时期远中基牙菌斑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个月、6个月远中基牙牙龈指数和修复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高于修复前(P<0.05).同一个体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远中侧的平均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缺损时应注意维护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牟雁东;樊瑜波;杨小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 mm、深4 mm的种植体周骨缺损,A组骨缺损区填入rAAV-BMP7/Bio-Oss复合物;B组仅填入Bio-Oss;C组不充填材料.术后4、8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样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A、B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A组较B组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成熟程度更高(P<0.05).结论 rAAV-BMP7复合Bio-Oss较单纯植入Bio-Oss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形成新骨,新骨量大且成熟度高,并能形成理想的种植体一骨结合界面.

    作者:宋珂;杜建明;罗仁惠;曹颖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救护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参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具体事例,以及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经验,探讨了口腔医学专业如何参与灾难事故发生时的医疗救护工作,提出加强口腔医务人员灾难医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作者:万呼春;柳茜;王敏;周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VES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质量浓度VES处理后舌鳞癌细胞的凋亡率;Fas中和抗体进行阻断实验;以细胞免疫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ES处理后肿瘤细胞Fas蛋白水平和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的VES处理后,舌鳞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Fas中和抗体进行阻断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VES处理后细胞Fas蛋白表达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平均荧光强度也显著升高.结论 VES对舌鳞癌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肿瘤细胞表面Fa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作者:曹选平;王树斌;周弘;吴豪阳;张彦喜;刘学军;张松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替卡因麻醉下拔除上颌恒磨牙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拔除上颌恒磨牙时单用阿替卡因进行颊侧注射不施行腭侧注射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7年5-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4例需拔除上颌恒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为双侧上颌均有恒磨牙需要拔除,选择其中一侧作为试验牙,另一侧作为对照牙;两侧磨牙分2次拔除,间隔时间为7 d.66例患者为单侧上颌恒磨牙拔除,将需拔除牙作为试验牙,以前的拔牙经历作为对照.试验组由颊侧前庭沟注射点注入1.7 mL盐酸阿替卡因,对照组除颊侧注射外,在腭侧同时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0.25 mL.麻醉5 min后拔除患牙.由患者填写视觉模拟量表,对疼痛打分.结果 试验组上颌恒磨牙麻醉成功率为96.2%,对照组上颌恒磨牙麻醉成功率为97.1%,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恒磨牙的拔除中,阿替卡因颊侧注射麻醉后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以不进行腭侧麻醉.

    作者:彭敏;朱智敏;杨小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15件IPS-Empress铸造陶瓷修复体的加工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IPS-Empress铸造陶瓷修复体的加工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15件铸造陶瓷修复体在制作过程及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15件铸造陶瓷修复体中,因临床设计或操作不当出现问题的修复体有12件(5.58%),因加工制作不当出现问题的修复体有15件(6.98%),临床试戴时发现问题的修复体有14件(6.51%).随访2~3年,215件铸造陶瓷修复体中有11件修复体出现了问题,修复成功率为94.88%.结论 IPS-Empress铸造陶瓷修复体具有美观、与牙釉质同步磨耗的特点,但其脆性较大,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作者:赵娜;周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冷光美白技术与夜间活髓牙脱色技术协同漂白四环素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冷光美白技术与夜间活髓牙脱色技术(NGvB)协同治疗四环素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名四环素牙患者根据四环素牙着色的轻、中、重度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其中治疗组30名患者472颗四环素牙,采用冷光美白技术与NGVB对四环素牙进行漂白;对照1组30名患者466颗四环素牙,采用冷光美白技术对四环素牙进行漂白;对照2组30名患者469颗四环素牙,采用NGVB对四环素牙进行漂白.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半年及1年时采用Vitalescence美学修复比色板对四环素牙进行比色,记录牙齿漂白前后的色阶变化及疗程,计算治疗有效率,并评价疗效稳定性.结果 1)3组患者轻度四环素牙治疗后均有较好的牙色改善,美白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与对照2组中、重度四环素牙治疗后牙色改善及美白有效率好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轻、中、重度四环素牙的治疗疗程较对照2组分别缩短了43%、46%和49%.2)3组患者轻、中、重度四环素牙的美白疗效依次减弱(P<0.05).3)对照1组半年后及1年后的美白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2组半年后及1年后的美白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冷光美白技术与NGVB协同治疗轻、中度四环素牙可以在较短的疗程内取得令人满意的美白效果,并提高美白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作者:王旭东;陈书兰;于江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疱疹相关性多形红斑1例

    疱疹相关性多形红斑(HAEM)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渗出性疾病,其以CD4+1琳巴细胞增多为特征,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本文报道1例疱疹相关性多形红斑病例,并复习其相关文献,以讨论HAEM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作者:李庆福;李多;周红梅;林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正畸牙移动影响牙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正畸力对牙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达的影响,从体内实验角度阐明雌激素和应力对局部骨改建的调控途径和机制.方法 建立在Wistar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给予正畸加力的实验模型,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牙周组织中IGF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包,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 way ANOVA)比较动情周期同一阶段加力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行同一组内动情周期小同阶段各亚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正畸牙移动使处于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雌性大鼠牙周组织中的IGFmRNA含量增加,其中IGF-Ⅰ mRNA的表达在动情期低,而动情前期高(P<0.05);而IGF-ⅡmRNA的表达在动情周期中没有明显规律.结论 IGF-Ⅰ不仅可以在应力反应中由骨形成细胞在局部合成,而且还与动情周期的全身激素状态有关,而IGF-Ⅱ则是对应力发生反应的一种局部生长因子.

    作者:郭杰;赵青;陈扬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错(牙口)类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测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错(牙/合)类型患者下前牙区牙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恒牙列初期错(牙/合)畸形患者16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将患者分为9组,对其X线头影侧位片上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厚度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 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厚度大,其次为均角组,高角组小.高角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较窄,低角组较厚.在高角、均角、低角各组内部,骨性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较小,与高角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Ⅲ类患者与均角Ⅰ、Ⅱ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前牙区牙槽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密切相关,与矢状骨面型关系不明显.

    作者:李佳岭;李小兵;李佳园;乔鞠;彭明慧;钱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托宁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长托宁、阿托品及东莨菪碱术前肌注对唇腭裂手术全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唇腭裂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托宁组、阿托品组、东莨菪碱组,每组40例患者.3组患者术前分别肌注长托宁0.01 mg/kg、阿托品0.01 mg/kg、东莨菪碱0.006 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5 mjin、给药后30 min、插管后及术毕拔管时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等指标.结果 长托宁组患者用药后心率、体温、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品组、东莨菪碱组患者用药后心率明显加快、体温升高(P<0.05),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拔管时,长托宁组患者的分泌物较阿托品组、东莨菪碱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长托宁作为小儿唇腭裂手术前用药对心率、体温、血压无明显影响,对呼吸道腺体分泌有持久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托品与东莨菪碱.

    作者:尹力;李科;吕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型3DSS-STD-Ⅱ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重建牙颌模型的可靠性对比研究

    目的 应用一种新型的三维测量系统3DSS-STD-Ⅱ对牙颌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评价该三维测量重建结果的可靠性,为口腔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新型结构光测量系统3DSS-STD-Ⅱ对标准下牙列模型从咬合面、右后侧牙列、前牙列区、左后侧牙列和正后方5个角度进行扫描,扫描后的结果经过数据合并、数据精简,利用反求软件Geomagic 6.0重建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然后,用此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切牙牙冠宽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牙弓前段长度和牙弓后段长度相关指标,游标卡尺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各个相关指标,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以及扫描精度.结果 3DSS-STD-Ⅱ系统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好,扫描精度结果显示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3DSS-STD-Ⅱ可靠性高、测量速度快,可以满足口腔模型三维数据快速采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的需要.

    作者:吴江;高勃;赵湘辉;沈丽娟;毛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纳米抗菌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及对口腔细菌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载银纳米磷灰石/二氧化钛(Ag-nHA-nTiO2)和聚酰胺66(PA66)的浆料在常压共溶法下制成纳米抗菌复合膜,并对该膜的理化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X)等检测手段分析Ag-nHA-nTiO2/PA66(实验组)和n-HMPA66(对照组)膜的表面形貌和横切面、元素构成和分布.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和变异链球菌来检测两种膜的抗菌性能.结果 XRD检测显示两种膜中有HA的衍射峰.EDX结果显示实验组膜中含有Ca、P、Ti和Ag等元素,而且它们分布均匀.SEM发现两种膜的表面和横切面均为多孔结构,孔的直径为20~30μm.抗菌实验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人肠杆菌的抗菌率为50.10%和56.31%,而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分别为91.84%、90.49%和90.64%.SEM还发现实验组膜表面黏附的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纳米复合抗菌膜为口腔引导性骨再生技术提供了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有抗菌活性的新材料.

    作者:白石;莫安春;鲜苏琴;左弈;李玉宝;徐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的临床描述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情况,分析TMD患者疼痛的特点.方法 选择以口颌面部疼痛为主诉的TM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疼痛的强度和相关功能丧失的程度,记录患者自述的疼痛规律和描述疼痛的词汇.结果 90例患者主要为轻到中等强度的疼痛,男女之间以及急、慢性期之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D疼痛对咀嚼功能的影响大,其次是对心情状况有比较大的影响. 急、慢性期患者下颌静止时疼痛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患者常用酸痛、隐痛、刺痛和抽着痛来描述疼痛,慢性期患者常用的词汇是钝痛、木痛和胀痛.结论 急、慢性期TMD导致的疼痛强度均较低,主要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心理状态.急、慢性TMD疼痛的描述词汇有所不同.

    作者:周振;王美青;李楠;贺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