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膜联蛋白Ⅰ和胞浆磷脂酶A2在小鼠腭突融合中的表达

王(龙夭);石冰;左晖;黄磊

关键词:膜联蛋白, 胞浆磷脂酶A2, 腭裂, 免疫组化染色
摘要:目的观察膜联蛋白Ⅰ(Annexin Ⅰ)和胞浆磷脂酶A2(cPLA2)在地塞米松致畸敏感性小鼠腭胚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沿小鼠胚胎头部的冠状平面切取切片,获得10周龄近交系小鼠妊娠的第14~16天的腭胚突.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nnexin Ⅰ和cPLA2的分布情况.结果在小鼠胚胎腭突融合前后,Annexin Ⅰ、cPLA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腭突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中都为阳性,并且染色强弱呈时相性变化.结论Annexin Ⅰ和cPLA2在胚胎腭部发育进程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地塞米松诱导发生腭裂的重要介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又称圆柱瘤,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癌,好发于小涎腺,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腺样囊性癌标本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刘锋;马敏;张佐;张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藻酸盐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以藻酸盐为支架材料,经体外软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在体内异位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能性.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经转化生长因子β等诱导因子诱导10 d后与藻酸钠复合,并滴加氯化钙使其成凝胶状后注入大鼠背部皮下.对照组只注入藻酸盐.术后4周、8周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软骨形成,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发现有大量软骨形成,软骨内可见细胞团,软骨细胞周围基质丰富,藻酸盐降解明显,未降解的藻酸盐松散的分布于软骨间.对照组未见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经软骨向诱导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藻酸盐凝胶可在体内异位形成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软骨.

    作者:刘磊;陈润良;田卫东;闫征斌;陈希哲;李声伟;王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用途弓矫治高角深覆(牙合)的探讨

    深覆(牙合)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上下颌垂直关系异常,对于垂直生长型、长面的高角深覆(牙合)患者,矫治应首选切牙的压低,而不选择后牙的伸长[1].作者近6年应用多用途弓对20例高角深覆(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生成素在人口腔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家族中Ang-1、Ang-2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34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Ang-1和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Ang-1、Ang-2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均有表达.Ang-1在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组织及各级口腔鳞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且Ang-2的表达随口腔鳞癌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结论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水平升高.作为肿瘤血管新生的标志之一,可能与口腔鳞癌的血管生成和早期转移有关.

    作者:武云霞;梁萍;南欣荣;焦艳军;孙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健康成人戴用软(牙合)垫紧咬运动时脑激活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讨(牙合)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GE 2.0T磁共振系统成像,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实验组10各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戴软(牙合)垫后紧咬运动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牙合)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作者:王玉玮;马绪臣;金真;张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对30例样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上颌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小,高角组移动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多,高角组少.结论摆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 Ⅱ类高角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吴勇;罗颂椒;赵志河;袁晓;郑翼;刘颖;米晓晖;倪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下颌骨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恶性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来源于外周神经、神经鞘膜或神经纤维瘤[1],它多发于四肢和躯干,头颈部较少见,颌骨内尤为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曾收治1例下颌骨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广宁;王鹏;王虎;陈宇;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腔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合理术式

    转移是恶性肿瘤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常见、重要的转移播散途径之一.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90%以上为上皮源性癌肿,具有较高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1].根据国内大宗病例的分析报道,我国颊癌和舌癌在口腔癌构成比中一直位居前位[2],其颈部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高达39.9%[3]和38.07%[4],故颈部转移灶的控制是口腔癌根治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虽然口腔癌的颈部转移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但转移灶可较长时间停留在颈部发展,这就为治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作者:温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正畸弓丝回弯器的制作及使用

    固定矫治器的使用中,唇弓丝穿出颊面管的末端及固定托槽唇弓丝的结扎丝常需回弯,以避免刺伤软组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制作了一种简便的正畸弓丝回弯器,用于回弯唇弓丝和结扎丝十分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福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铸圈衬层厚度对铸件铸造精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铸圈衬层厚度对铸件变形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预制标记点的圆盘形蜡型,用同一种铸圈(GC No.2铸圈,内径39.5 mm,高50 mm)及包埋料,分别用0.70 mm和0.45 mm两种厚度的陶瓷纤维铸圈衬层对蜡型进行包埋铸造,测量相应标记点方向上铸件与蜡型的线性变化率△L,研究铸圈不同方向上的膨胀特性及不同的衬层厚度对铸造精度的影响.结果铸圈内包埋料表现为各向异性膨胀,径向膨胀量大于轴向(P<0.01);两种厚度的铸圈衬层对铸件变形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的研究条件下,所采用的两种厚度的衬层材料尚不能消除铸件的不均匀变形现象.

    作者:王魏新;巢永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牙龈瘤的临床观察

    长期以来,临床上在治疗牙龈瘤时,都是将龈瘤完全切除,并拔除所波击的牙,然后再用刮匙或骨钳将肿瘤波击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去除[1].此方法损伤范围大,并造成牙的缺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自1996年起,采用微波治疗牙龈瘤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敖忠邦;王正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膜联蛋白Ⅰ和胞浆磷脂酶A2在小鼠腭突融合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Ⅰ(Annexin Ⅰ)和胞浆磷脂酶A2(cPLA2)在地塞米松致畸敏感性小鼠腭胚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沿小鼠胚胎头部的冠状平面切取切片,获得10周龄近交系小鼠妊娠的第14~16天的腭胚突.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nnexin Ⅰ和cPLA2的分布情况.结果在小鼠胚胎腭突融合前后,Annexin Ⅰ、cPLA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腭突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中都为阳性,并且染色强弱呈时相性变化.结论Annexin Ⅰ和cPLA2在胚胎腭部发育进程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地塞米松诱导发生腭裂的重要介质.

    作者:王(龙夭);石冰;左晖;黄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牙用烤瓷支架钴铬钼合金的研制及机械性能的测试

    目的研究一种能同时用于烤瓷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的新型钴铬钼合金.方法设计合金的多元配方,使用真空感应电炉熔炼合金.通过机械性能测试、硬度测试、密度及熔点范围测试、铸造性能测试、显微结构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筛选.结果①合金的成份为Co 54%~67%、Cr21%~26%、Mo 5%~8%、W 5%~8%、Si 1%~3%、Mn 0.1%~0.25%、其他微量元素.②合金的屈服强度为584 MPa;抗拉强度为736 MPa;延伸率为15.0%;维氏硬度为322 HV;铸流率为100%.结论所研制的钴铬钼合金DA9-4的各项机械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巢永烈;刘长虹;李宁;杨晓喻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目的研究第三恒磨牙来源的人牙髓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方法从成人健康阻生牙中获取牙髓,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牙髓干细胞,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CFU-F);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体外分化诱导实验检测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分离获得的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克隆形成能力,诱导条件下部分牙髓干细胞可向脂肪、肌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符合干细胞的特征.结论成功的从人第三恒磨牙牙髓中分离得到牙髓干细胞.

    作者:何飞;谭颖徽;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正常(牙合)人牙(牙合)特点在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牙合)畸形患者时的注意事项.方法比较恒牙列正常(牙合)中国人与白种人的牙冠突距、冠角、牙冠转矩及磨牙补偿角的差异,以及测量正常(牙合)中国人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牙合)龈向轮廓形态和牙弓形态.结果正常(牙合)的特征、牙弓形态以及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和(牙合)龈向轮廓形态,在中国人与白种人间存在人种差异.结论使用方丝弓、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牙合)畸形患者时,弓丝弯制中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必要设计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直丝弓矫治器.

    作者:白丁;罗颂椒;陈扬熙;肖立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侧下颌牵张成骨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颞下颌关节髁突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狗的双侧下颌牵张成骨中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形态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髁突的表达.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为牵张6 d组、牵张后固定2周组、牵张后固定8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的牵张频率均为1 mm/d,1次/天.对每组动物的髁突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动物的髁突纤维软骨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增殖带、肥大带细胞增生活跃,软骨钙化层及其深层软骨成骨活跃;TGF-β1阳性染色主要定位在肥大带细胞胞浆、周围基质和成骨反应活跃处的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周围基质.牵张后固定2周时这种改建修复现象明显,8周时逐渐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表现.结论双侧下颌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髁突影响主要表现为髁突纤维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和软骨、骨的改建活动,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修复.

    作者:周诺;宋少华;麦华明;梁飞新;韦山良;杨亦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方法用钛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A、B、C 3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大复形力分别为20mm、700 g,15 mm、1 000 g,20mm、1 000 g.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按使用牵张器型号随机分为A、B、C组,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用不同的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术前及术后5周连续测量术区颌骨高度,拍摄X线片.结果A、B、C组在术后1周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7.55±1.00)mm、(4.97±0.34)mm、(8.54±0.82)mm,5周时为(7.20±1.05)mm、(4.93±0.21)mm、(8.04±0.78)mm.A、C组增高的高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术后不同时期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可见术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5周时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结论在允许的牵张力范围内,牙槽嵴增高的高度与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的大小即固定脚间距有关.

    作者:谢旻;胡敏;刘洪臣;姚军;周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3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皮下瓣(不保留腮腺嚼肌筋膜);4组:33例患者采用不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患者术后随访2年,每2月1次.通过Minor试验和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评价患者耳垂麻木和耳垂区软组织凹陷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1组(5.32%)或2组(4.76%)与3组(49.1%)或4组(51.5%)间在主观感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与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淀粉碘试验检测示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组和2组或3组和4组间在防止耳垂凹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未采用胸锁乳突肌瓣的2组与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出现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腮腺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防止耳垂区的凹陷,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保留耳大神经可预防术区感觉降低.

    作者:赵洪伟;李龙江;韩波;刘华;潘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外著名医学出版机构携手推出《国际牙科名著系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对牙髓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PCR(QRT-PCR)等实验技术及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nHA-PA66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结果牙髓细胞在nHA-PA66浸提液作用下,细胞外形无明显改变;nHA-PA66对牙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的表达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nHA-PA66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对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未见到明显的细胞生物活性作用.

    作者:苏勤;叶玲;周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