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婷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于我院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1至5天后,显效80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114/120);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10/120)。结论: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同时,阿奇霉素拥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以此来尽可能地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作者:朱苏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使用醋酸染色结合碘染色筛查子宫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年间我院共接收1650例宫颈便便筛查患者,所有患者首先接收醋酸染色/碘染色筛查方式,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女性进一步接收阴道镜检查。结果:1650例参与宫颈病变初筛患者中,经 VIA 或 VI -LI 筛查表现为阳性的患者248例(15.03%)。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证实:163例女性均为宫颈病变患者,VIA /VI -LI 筛查率65.73%。结论:醋酸染色与碘染色后经肉眼观察这种筛查方式成本低,效果好,可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宫颈病变初筛手段。
作者:蔡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传播信息和对患者的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结果:健康教育对患者来说能够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培养健康自我护理能力。对护理工作来说能使护理工作有计划的顺利实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治疗与护理,利于疾病康复,而且可以增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谢荷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呈昼夜节律,而松果腺是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现,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有关其生理、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涉及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而发挥着生物节律的调节,性腺功能的发育与稳定,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作用。褪黑素因其能漂白皮肤色素细胞而得名,它的化学名称为 N -乙酰-5-甲氧基色胺。它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松果腺细胞内进行,以色氨酸为原料,其主要的降解途径是肝。在肝细胞中,褪黑素在微粒体作用下生成6-羟褪黑素。其中70%~80%与硫酸根结合,5%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同时还有小部分的褪黑素通过3位侧链氧化,形成甲氧基吲哚乙酸。另外还有少量褪黑素可经去甲基代谢途径。
作者:边绪强;马帅;胡凡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对产妇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8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剖宫产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3.89%(25/180),对照组剖宫产率42.78%(77/180),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9904,P =0.0000)。结论:产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贾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婴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5年1月收治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婴儿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骨髓学检查的特点。结果婴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仅有皮肤出血点表现,治疗仍以激素和 IVIG 为主,预后一般良好。
作者:方潇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药品标签是药品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员都将其重点放在药品本身的质量方面,而忽视其他细节方面,比如标签质量管理方面,目前我国药品标签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格式不够规范,二是相似度过高,三是其他方面。本文正是从这三方面出发来具体的介绍了药品标签的进一步规范,仅供参考借鉴。
作者:朱宏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有效使用期限方法对使用中的36瓶碘伏,在启用后的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后进行有效碘含量及染菌量测定。结果 除 6瓶在开启后第4天用完外,30瓶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未检查出细菌,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有效碘含量均高于标准的低有效碘含量。结论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第7天仍具有消毒效果。
作者:夏绮梦;邓成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股骨头坏死需要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芳;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主要以促胃动力药和抗抑郁药为主来进行治疗,效果一般,而中医对 FD 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在治疗 FD 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朱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治疗和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在静脉输液全过程中,需要护士的严密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各种情况并处理。首先,要在穿刺时为了尽量减少或避免病人的疼痛感,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苏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新形势下的西药房管理模式现状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新的管理模式的产生,实现西药房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某医院的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变革模式的新措施。结果西药房在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其快速发展。结论西药房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机制要求,因此需要采取变革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西药房的管理工作。
作者:杨海霞;陈艳梅;邓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给予探讨。方法:对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会议讨论、专家点评、查阅文献、初选指标、综述问题这五个方面来确定,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患者给予评试。结果:经过试验,建立的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结论:在临床中,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合理用药,治疗效果也比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中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治愈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情况和创面恢复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9—32d,平均愈合时间(12.8±3.6)d;抗生素应用率为13.75%;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成长良好,修复后皮肤表面光滑。结论:对于烧伤整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修复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云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其它学科相似,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防治疾病的知识,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好防治疾病的首要原则。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
作者:张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卵巢黄体和宫外孕的鉴别诊断。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及60例宫内或宫外孕伴妊娠黄体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宫外孕测量附件包块的大小、血流频谱,妊娠黄体测量黄体大小及血流频谱。结果宫外孕包块大小不等,卵巢黄体上下径(17.38±2.73)mm,前后径(15.68±3.12)mm,左右径(17.16±3.87)mm。妊娠卵巢黄体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型、厚壁囊型、薄壁囊肿内部回声型;宫外孕血流常显示为宫外孕病变处某局部血流信号,血流均不来源于卵巢,频谱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极低阻力型、低阻力型、高阻力型血流频谱和无舒张期、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而妊娠黄体血流常显示黄体周边环状血流信号,血流均来源于卵巢内,常表现为低阻力及高阻力型血流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妊娠卵巢黄体及宫外孕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优化模式和增加手术效果稳定的措施。方法:对32例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患者依畸形程度和分阶段进行相应手术治疗,术后对其鼻畸形的改善程度,是否复发及新畸形的产生进行跟踪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术后治疗效果,鼻畸形明显改善,随访期间,16例患者的健患侧鼻的外形基本对称,疗效稳定。结论:鼻畸形的整复是唇腭裂外科治疗中的难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整复,应该遵循序列治疗的原则,视畸形严重程度分阶段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承亮;张翠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中耳炎的规范化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上2013年5月~12月诊断为中耳炎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采取细菌学培养以及 hbv -dna 的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根据患者的细菌学培养及 hbv -dna 的检查能确诊其为感染性中耳炎,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患者感染性中耳炎所属的类型。结论病原学培养的方法是规范化诊断感染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并可以通过此种方法进一步的得知疾病的基本类型,对有效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延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静滴及雾化吸入两种途径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肺炎120例,治疗组60例,除常规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外,加用盐酸氨溴索静滴及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临床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肺功能疗效,还是副作用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静滴及雾化吸入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研究分析减轻患者手背静脉输液穿刺疼痛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6月至8月期间接受的202例患者,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实施局部的手指局部按摩,从而促进皮下血管充盈、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弹性,同时结合在穿刺点10cm 处系止血带以及松止血带的相关技巧,能够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手背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率。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穿刺过程中,因各方面原因造成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的难度增加,进而给患者带来了恐惧心理和穿刺疼痛感,导致护患矛盾多发[1]。本文通过在2013年6月至8月期间对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实施改良后的静脉穿刺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新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