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沛然;庄艺;周洁;蔡定均;任玉兰
在当前医院管理中,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提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注重护理技巧与心理沟通,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代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程堵管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9月-2011年元月98例留置 PICC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堵管的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98例 PICC 患者中有28例出现堵管,发生率为28.6%,其中一例乳癌并胸腔积液患者45天内出现了3次全程堵管,溶栓后导管全部通畅,有效率为100%。结论:肿瘤患者 PICC 堵管的并发症已不容忽视,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和时间,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杜绝堵管的发生。
作者:韩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作性晕厥1年,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次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听诊无罗音,心率92次/分,律齐,第二心音分裂,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及头颅 CT 扫描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65mm57mm,肺动脉收缩压91 mmHg,三尖瓣中-重度返流,胸片示:右肺中外带血管纹理稀疏、纤细,肺透亮度增加。追问病史,既往3年前有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史。故考虑不排除肺栓塞可能性,建议其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 MRI 示:双肺动脉及其分支弥漫性血栓形成。经肺动脉造影检查可见左、右肺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肺动脉高压,左肺动脉舌叶、中叶,右中下肺动脉基底段血管栓塞,远端分支不显影。确诊为肺栓塞,经溶栓及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输卵管堵塞中使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并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输卵管堵塞情况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不孕年限的不同治疗效果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不孕年限越低通常率越高;两组患者经过系统后在1年时间内出现宫内妊娠,观察组25例(71.43%),明显优于对照组11例(31.43%)。结论:在输卵管堵塞的治疗中,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的运用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姿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缺牙应用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缺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应用口腔修复治疗后,观察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口腔修复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并发症发生率为2%,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应用口腔修复治疗,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患者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 Motic 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形态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其对病理学形态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把12五年制护理1-4班共200名学生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绘图、病例分析和考试对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绘图、病例分析和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otic 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形态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采用骨瓜提取物对我院患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和康复科住院的患者38例,患者均在静脉滴注注射骨瓜提取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患者静脉滴注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静脉滴注后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消化系统(7.80%)与心血管系统(10.50%)、神经肌肉系统(34.20%)、呼吸系统(21.20%)、皮肤及其附件(26.30%)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患者在静脉滴注注射骨瓜提取物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患者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忠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将左心室肥厚者列为试验组,非左心室肥厚者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查及心脏三片检查等,之后根据 Lown 分级标准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观察和分级。结果:对照组的75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69.33%,试验组的75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10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P <0.05)义;其中试验组Ⅱ、Ⅲ、Ⅳ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观测,对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可以有效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呈昼夜节律,而松果腺是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现,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有关其生理、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涉及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而发挥着生物节律的调节,性腺功能的发育与稳定,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作用。褪黑素因其能漂白皮肤色素细胞而得名,它的化学名称为 N -乙酰-5-甲氧基色胺。它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松果腺细胞内进行,以色氨酸为原料,其主要的降解途径是肝。在肝细胞中,褪黑素在微粒体作用下生成6-羟褪黑素。其中70%~80%与硫酸根结合,5%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同时还有小部分的褪黑素通过3位侧链氧化,形成甲氧基吲哚乙酸。另外还有少量褪黑素可经去甲基代谢途径。
作者:边绪强;马帅;胡凡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如何对头位难产进行诊断和识别,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同时,还有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等因素,研究例数中,有97例产妇选择剖宫产,37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100例产妇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其中76例产妇选择剖宫产,24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同时,头位难产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孙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考核指标。但是,由于医疗体制等种种原因,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医院管理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广大医疗工作者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严重阻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因此,完善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
作者:肖同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优化八珍益母草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筛选八珍益母草涂膜剂制备的佳提取工艺进行金葡球菌、大肠肝菌的抑制实验,并从成品的外观性状、成膜时间、稳定性、皮肤刺激性等一系列指标评价涂膜剂的质量。结果: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为制备该涂膜剂的质控步骤;该涂膜剂在体外抑菌试验,外观性状、成膜时间、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均有良好表现。结论:该制备工艺可靠,质量稳定。
作者:吴俊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实施组主要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情感状态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愤怒、疲倦、迷茫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十分有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成人口腔正畸矫正后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需要口腔正畸矫正并修复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正畸后修复治疗;同期选取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直丝矫正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其中显效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人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疗效安全,可促进原有的口腔功能恢复,美观性良好,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越萍;张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 静注,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稀释后静注;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是为0.1mg/kg 静注,1小时后按0.01mg/(kg·小时),经微泵持续静注,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着差异 P <0.01。结论: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衰老性皮肤分析1.1衰老性皮肤特征皮肤衰老是伴随机体衰老发生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过程。但衰老的进程与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肌肤保养等因素有关。其一表现为皮肤组织衰退。表皮细胞形态与大小不一。增殖减少,颗粒层渐萎缩到消失,棘细生存期缩短,角质层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通透性增加,黑色素增多,肤色变得越来越深;真皮在3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层结缔组织减少,胶质性物质浓缩变硬且弹性减弱,弹力与胶原纤维变性、增粗、缩短、数量减少.使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和张力;由于细胞代谢减弱,老化细胞附着于表皮角质层不脱落,使皮肤表面失去柔润性而变硬、无光泽。其二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汗腺的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乳化膜,润泽皮肤。伴随皮肤的衰老,皮脂腺、汗腺功能衰退,再加上血液循环功能减退,皮肤缺乏必要的营养补给而变得干燥。衰老性皮肤的表现为皮肤弹性减弱,无光泽,皮下组织减少,变薄,皮肤松弛,下垂,皱纹增多,色素增多。典型表现为松弛和皱纹。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当中,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等,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TPN 可提供氨基酸、足够的热量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和修复机体,促进康复,还可使机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和体重的增加。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证实中药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中药组应用中草药洗方每天冲洗患处1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洁尔阴洗液每天冲洗患处1次,10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疗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和治疗时间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均衡可比(P >0.05)。结果:治疗2 疗程后,中药组32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32例患者痊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中药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次临床验证,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效果好,标本兼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相当的可靠性,建议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金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院的药房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医院的经济来源之一,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药品质量还是药学服务都与医院的医疗质量息息相关[1]。随着国家对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视,医院药房的服务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已转变为促进合理用药,推行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医院药房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个药学人员的责任所在。
作者:李天一;纪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