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东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 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112例,分别应用 MSCT、MRI 和联合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骨折组中 MRI 对软骨损伤、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MSCT,而移位碎骨折片、关节脱位以及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显著低于 MSCT(P <0.05);无骨折组中 MRI 检出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以及骨挫伤均显著高于 MSCT,而关节脱位检出率显著低于 MSCT(P <0.05)。结论MSCT 联合 MRI 诊断腕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针对医院临床检验人员面临各种职业感染的现状,为了全面降低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机率,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其中预防是关键。本文首先从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类别、原由和途径等方面分析临床检验人员面临的职业感染现状,在总结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预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全面的临床检验人员职业预防机制,将为全面改善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作者:龙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涡轮钻配合微创技术拔除智齿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拔除智齿的过程中为 A 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同时为 B 组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为(10.9±1.5)min,B 组为(8.1±1.3)min,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942,P =0.037)。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复杂智齿拔除的护理效果,可推广使用。
作者:司继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患者进行腰腹部吸脂术的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腰腹部吸脂术的患者中选出5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个小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要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比组。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腰腹部吸脂手术的围手术期,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并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手卫生干预前后,随机抽查2014年1月~2014年12月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后受细菌污染情况,分别监测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数。结果:干预洗手前后的手卫生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2cfu /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 /cm2,平均除菌率92.3%;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为96cfu /cm2,经洗手后平均细菌菌落数为10cfu /cm2,平均除菌率为89.6%;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消毒供应室人员无菌观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熟练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有助于规范洗手,降低因供应室人员手卫生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善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前置胎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孕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镁与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止血芳酸针、止血敏针、安络血片与维生素 K4等常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疗效与疗程周期以及安全性总结出硫酸镁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前置胎盘的可行性。结果:硫酸镁与补中益气汤治疗成功46例,成功率92%;对照组成功治愈33例,占66%。两组效果差异极为明显(P <0.01)。结论:应用硫酸镁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前置胎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钟致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痔疮的发病率很高,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痔疮对人体的危害虽然不如其他疾病那么严重,但是,其所带来的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却是患者不愿意接受的。我们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引发痔疮疾病的诱病因子较为繁复,不仅有病患生理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原因。与此同时痔疮具有难以彻底治疗,潜在发病人群跨度大、基数广等特点,一旦发病,会使病患异常难受且难以启齿。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对痔疮的发病机理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具体结合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总结出治疗痔疮疾病的几种措施手段。
作者:崔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新型免疫分子 TIPE2在肝癌患者癌细胞转移、侵袭中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31例肝癌患者,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5例健康人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发对两组人员外周血细胞中 TIPE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群的外周单核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肝癌患者,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肝癌患者平均细胞距离为(795±21.6)μm;健康人群平均细胞距离为(474±32.4)μm,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肝癌患者的细胞迁移数目平均为(493±11.2)个;健康人群的细胞迁移数目平均为(1492±46.3)个,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TIPE2可能参与到肝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造成影响。
作者: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在本次试验中主要是为了对包衣抛光工艺对消炎利咽丸溶散时限的法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实际的试验中主要采用的是规格达标的药品制剂,将起放置到设置好的筛选网中,然后通过测得水丸的溶解时限来对溶解度进行明确。结果:通过实验可知,塑制机制丸占据整个时限的71%,包衣丸占据21%,抛光丸的溶解时限仅占7.2%。结论:在实际的药品制备工作中,要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药品的外观需求。在实际的应用中,尽量选择包衣抛光工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消炎利咽丸的溶散时限。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
作者:吴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探究,分析其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结果和特点,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结果:3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显效率为9/35(25.71%),有效率为23/35(65.72%),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无效率(p <0.05);2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显效率为7/25(28%),有效率为16/25(64%),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无效率(p <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9月到2014年10月收治12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喹硫平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AMA 评分均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评分开始显著下降时间节点早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罗西汀联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灿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诊的76例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38人接受常规治疗,以吸氧、抗感染、解除痉挛和平喘止咳、平衡水电解质为主;实验组38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于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心率等。结果:实验组的 Ph 值、PaO2、PaCO2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在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方面的表现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忠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肾病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结果:经我院治疗及护理2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护理指导,使家属掌握腹膜透析全过程,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文清;王志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治疗在变异性心绞痛治疗中的意义及预后发展,为变异性心绞痛治疗手段创新及大样本研究增加一些研究资料。方法:统计收集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确诊变异性心绞痛病人,明确适应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应用高压氧治疗后,对资料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应用高压氧治疗,36例确诊变异性心绞痛病人中发作频率显著减少32例,近期发作急性心梗4例。结论:变异性心绞痛发病率较高,通过高压氧治疗手有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发生急性心梗病例明显减少,预后显著。
作者:史大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62例,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2%。结论: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包锁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病症缓解情况、治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73.3%,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进程,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周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 CT 肝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老年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老青年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螺旋 CT 肝双期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CT 肝双期扫描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老年人原发性肝癌多见于右叶(36/50,72.0%),类型多为巨块型(41/50,82.0%),CT 成像病灶区边边界清楚(35/50,70.0%),肝动脉期少血供型多见(33/50,66.0%),门静脉期多见无强化型(42/50,84.0%), CT 更低密度区类型多见多发斑点状(12/50,24.0%),门静脉癌栓及肝总管内癌栓较为多见,所占比例分别为18.0%及24.0%,肝内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及及腹水症状较为常见。与对照组比较,CT 成像边界清晰度、肝动脉期病症类型、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肝总管内癌栓、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等指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部位、类型、门静脉期、CT 更低密度区类型、动静脉瘘、肿瘤内出血及腹水等两者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螺旋 CT 行肝双期扫描,可较好了解患者肝癌生物学特征及血供情况,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宏;刘礼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10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 PT 和血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BE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1.8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32%)(P <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56例,应用健康管理理念与体检服务中,统计体检人员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及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有人员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为92.9%,所有体检人员已检查出疾病、处于亚将康状态及疾病预警期分别为7例、46例、3例,所有人员经过医生指导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不仅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能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值得大量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分娩全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计120例孕产妇在我院行分娩手术,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分娩手术前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则在分娩全程应用硬膜外阻滞。对比分析镇痛前后两组孕产妇的宫缩压力和宫缩间隔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宫缩压力、宫缩间隔及其持续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孕产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在分娩全程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有效地保证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有助于保证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水平。
作者:何荣井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