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英
近年来,药源性医疗损害事故屡见不鲜,护理用药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和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用药失误,轻则影响病患康复,重则危及病患生命,是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之一。是以,如何管理和控制护理用药安全的风险,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护理用药安全的基本原则,分析护理用药的风险点,探究高效管控护理用药安全风险的综合性举措。
作者:曹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在手术室器械处理过程中使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护理人员共18名,将实施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的采样数据结果及感染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手术器械、物体表面的采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处理过程中使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物体表面和器械的消毒效果,同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与传统的静脉氯胺酮方法作对比,比较小儿上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 ASA I ~II 级上肢手术患儿,年龄6~12岁,体重15~30kg,手术时间30~120min,手术种类:手外伤33例,植皮28例,多指,并指切除19例。随机分成 A,B 两组,A 组为氯胺酮组,B 组为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组,通过监测和采集相关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B 组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烦躁率均较明显低于 A 组。结论: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便,麻醉范围广,肌肉松弛,镇痛完善,使麻醉,手术过程更趋于平稳,间接的减少了患儿术后苏醒过程中的不良精神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便于术后管理,在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上优于氯胺酮麻醉。
作者:包煜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3%(56/57),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为96.5%(55/5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5%(51/57),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为85.9%(49/5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口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对口腔知识的认知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在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40例脾虚型浅表性慢性胃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6例,治疗有效的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15例,治疗有效的4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半年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对照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又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强露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012-2014年吕城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对2012年-2014年的吕城镇手足口发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4岁,以3-4岁为高峰值年龄段,男患儿占比60%以上,病程在一周以内得到到院控制治疗,治疗及时,没有死亡案例发生。3年的发病率均在0.2%以内。发病季节上依次集中在11月、7月和12月。结论:本地手足口病发病呈双峰模式,在做好全面防控的同时,还应结合季节和年龄重点做好防控工作。
作者:郑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有效使用期限方法对使用中的36瓶碘伏,在启用后的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后进行有效碘含量及染菌量测定。结果 除 6瓶在开启后第4天用完外,30瓶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未检查出细菌,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有效碘含量均高于标准的低有效碘含量。结论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第7天仍具有消毒效果。
作者:夏绮梦;邓成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 ST 段的回落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 ST 段抬高总和与总回落百分比(sumSTR)将患者分为3组,完全回落组(sumSTR >70%)、部分回落组(70%≥sumST≥30%)以及未回落组(sumST<30%)各30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数据对比显示,完全回落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部分回落组与未回落组,三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完全回落组为16.7%,部分回落组36.7%,未回落组43.3%;三组相比较完全回落组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但部分回落组与未回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的心电图 ST 段的回落程度越高,患者的左射血分数分数越高,心肌的再灌注水平越好,而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事件的几率就越小。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就诊的AMI 且经过 PCI 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血糖轻度增高组、高血糖组,分别采取介入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测定,记录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率。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再发心梗率、猝死率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术后3个月,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的 LVESV、LVEDV、EF 有明显的改善,与高血糖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 AMI 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血糖水平,对减轻左室重构及保护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幸福是什么?就是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影响医学生这种感受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例如:学习成绩,消费金额,情感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等。
作者:沈慧;王芳;万晓晓;周晓明;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平台,相关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革完善,不但能够减免许多繁琐的工作,还能有效地提高治愈几率。就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来说,介入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介入治疗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医疗人员的技术也日渐成熟,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介入治疗也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先心病患者非常不利,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对于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其展开了简要的阐述。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我院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2例,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未见药物性皮炎和化学性尿道炎发生,无膀胱挛缩现象,无尿道狭窄。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岩口镇村民对院前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宣讲与讲座的形式使村民掌握正确、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当地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问答或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方式,对当地近154户村民进行走访。结论当地村民普遍都能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能够合理应对,但对一些日常少见却极为紧急的事件缺乏处理能力。
作者:陈洁珊;张乾;王宇龙;黄文倩;宋超;唐陆林;欧阳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84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41例,该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43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2组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中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方式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女阴白色病损是以临床症状为特征命名的一组疾病,是指该部位的皮肤或粘膜,由不同疾病引起的白色损害,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本组通过对75例女阴白色病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女阴白色病损的病因及该组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癌变的关系。
作者:张祖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手术中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总结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要点,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即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
作者:葛锦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 B 超检查在诊断胎儿异常状况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胎儿状况异常的产妇50例,对其行经腹及经阴道 B超检查,观察产妇的羊水、胎盘与胎儿状况。结果:在我院接受 B 超检查的产妇共4587例,同时期内经过分娩证实为胎儿状况异常者共5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在产前 B 超检查中确诊者共47例,漏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94.0%。结论: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B 超检查作为超声图像诊断方法之一,诊断正确率高,对于胚胎早期异常、胎儿脐带绕颈、卵巢妊娠等胎儿异常状况均能够做出有效诊断,为制定分娩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曹博;孟盎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检验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质量管理干预。以临床检验中的血液检验为判断标准,了解若未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出现溶血现象是否会对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对比之下,相对于采用了质量管理的观察组中未溶血检验结果而言,出现溶血现象的对照组检验结果中血糖、总蛋白等多项检测指标均受到影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检验值受影响,对检验有效性意义重大。
作者:张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有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及、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妇科2012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对这5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对症治疗、心理治疗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在这56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其心悸、潮热、眩晕、失眠、头痛、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4%。另外有 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的无效率为5.36%。结论: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昭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