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菱丽
目的:探讨经直肠弹性成像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及经直肠弹性成像(TRTE)检查,查找可疑结节行目标活检,并进行12点系统活检,比较恶性结节的检出率。结果:TRUS检出可疑恶性结节58个,其中2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55%,TRTE检出可疑恶性结节40个,其中3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80%,TRUE和TRUS的恶性结节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TRTE能提高前列腺恶性结节检出率,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检出率。
作者:曾福强;陈华彬;黎羡;吴汉辉;范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微生物随泪液潴留在泪囊中,生长繁殖而发病。患者因常年流泪而痛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等检测方法的提高,慢性泪囊炎患者有增多、发病年龄低龄化趋势。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发展,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下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建立术后随访登记,具体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冯长生;张海侠;高明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龄患者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对28例合并其他病变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P,并比较手术前后IPSS评分、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结果:所有患者拔管后恢复正常排尿,术后IPSS由33.4±4.3分降至11.7±1.1分(P<0.01);大尿流率由5.6±1.3ml/s上升至18.2±1.3ml/s (P<0.01)。结论:TUVP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治疗高龄患者前列腺增生的理想方法。
作者:时健身;方林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讨论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治疗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不良反应。结果126例患者中,有121例患者经过进行X检查后显示骨折线的对位恢复较好,治愈率为96.00%,3例患者出现了张口受限,1例患者的下唇出现麻木,剩余1例患者的咬合恢复情况不是很良好。所有的患者没有出现下脸外翻及上脸下垂的症状。结论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较好的减少患者的面部损伤,对于复位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朱志国;寇强勇;邓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加深对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控制在手术室内发生的医院感染。方法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并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有效组织实施,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增加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就能有效的控制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城乡常见中毒之一,由于其毒性大,常为医务人员所关注,尤其是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即出现呼吸循环衰弱,故早期基本生命支持,彻低洗胃并及尽早使用解毒剂、短期尽快达阿托品化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敏;宋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ASEK术前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06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150例行LASEK术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292眼中6只出现干性视网膜裂孔,占2.1%;34只眼有视网膜变性,占11.64%。患者均在氩激光治疗后半月至1个月形成良好的激光斑,行LASEK术,术后随访一年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现象。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前散瞳查眼底非常必要,对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眼底激光治疗,半月至1个月后出现良好的激光斑后方可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
作者:孙平;马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科共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治疗术650例,现就其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陶春容;王捷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外科手术病人护理要点。方法:316例手外科病人给予相应的专科护理和相关健康教育措施。结果:严格病房管理、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护理和完备的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恢复功能的关键。
作者:杨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颌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230例颌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清晰、准确的将骨折线显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将骨折的部位、形态立体的显示出来,并能够显示出骨折块移位特点。结论:在颌面骨折诊断中应用三维影像能够全面、准确的将骨折情况反映出来,从而为病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号;熊波;龙玉芳;蒋校文;鲁坤;杨寿康;孙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监测住院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对象根据往年监测结果,选取全院实施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留置尿管等)多的科室为监测对象,其中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ICU、新生儿科、肿瘤科、妇产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方法每日由该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统计实施操作人数进行登记,月末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统计科室实施上述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以及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感染控制技术措施。结果我院2014年3月-2014年9月的尿道插管应用率(‰)为5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为6.61。呼吸机应用率(‰)为4.48,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为7.63。动静脉插管应用率(‰为48.29,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为0.35。结论院感科得到了我院上述科室的高危因素人群数,以获得我院的导尿管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日感染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日感染率,指导临床科室对该类人群进行有关医院感染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感染率。
作者:张桂莲;冯秀兰;吴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发性的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早期常以小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的疼痛肿胀,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晚期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及畸形,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掌握康复要点,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适当休息,锻炼,饮食调理等护理手段,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关节病的恢复,保持关节功能。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莉;王云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经筛选、剔除,获得程序化护理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获得常规护理患者4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1.90%高于对照组0.00%,病残1-3级率23.81%、卒中后遗症发生率66.67%低于对照组38.78%、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脑出血护理中实施程序化护理,有助于明确护理重点,丰富护理内容,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尤其是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这样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影响护理质量。若溃疡久治不愈,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日常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期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冠心病患者126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相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病情转归,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对足月正常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并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进行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母婴分离结束后母乳喂养率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乳腺泌乳始动时间(16.85±5.23h)较对照组(33.60±5.13h)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d、2d、3d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8、5.69、8.72,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d发生乳房肿胀者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产妇在产后3d发生乳房肿胀16例,发生率为16.6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d发生乳房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7,P<0.05)。两组产妇在出院后一周均获得随访,母婴分离结束后一周,统计母乳喂养率显示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不但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又能推动护理文化的建设,充分体现整体护理思想的内涵,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借鉴。
作者:曾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8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每一位患者胎膜早破的原因。结果:影响因素包括胎位异常(17.07%)、双胎多胎(6.10%)、羊水过多(13.41%)、胎盘早剥(9.76%)、前置胎盘(7.32%)、瘢痕子宫(11.63%)、流产史(15.85%)、阴道炎(25.61%)、盆腔炎(19.51%)及原因不明(7.32%)。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分娩护理、会阴护理及产后护理等措施以减小母婴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马培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正常子宫20例、子宫肌瘤28例、子宫内膜癌8例、葡萄胎5例、子宫畸形23例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超声能够准确评价子宫肌瘤与宫腔的关系、宫腔病变形态及范围、子宫畸形内膜走向,三维血流图能明确显示血管的空间构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有助于子宫疾病的诊断,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作者:刘彦丽;靳元;邓锁琴;韩秋;李万荣;王宇;陈伟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危险行为发生率的影响,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方法:采用N-BPRS量表评定患者的危险行为。根据评分结果结合病情观察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结果:比较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翁钟来;方岚;吴开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妊娠期亦称怀孕期,。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的过程。从妇女卵子受精开始至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除之间的一段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妊娠通常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约为280天。妇女妊娠后由于胎儿生长的需要,在胎盘激素的参与下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呼吸道、泌尿系的感染等。有的孕妇错误地认为胎盘是天然屏障,可以随意用药,妊娠期用药直接关系到母婴以后的健康。在此期间,妊娠母体由于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的半衰期,有导致药物蓄积和药物中毒的危险;而对于胎儿。由于尚处于发育过程的初阶段,器官功能不完善,如选择药物不合理,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胎儿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优孕、优生、优育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妊娠期用药需特别谨慎。而有些孕妇谈药色变,患病不肯用药,延误病情。孕妇要慎用药。但在妊娠过程中,患了疾病仍需合理治疗,否则延误病情,也会造成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妊娠期间,要正确对待用药问题。执业药剂师,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能及对孕产妇、胎儿的不良影响。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杨景娟;吴承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