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骨前直肠后囊性畸胎瘤1例

姜辉;刘禄明;李炎

关键词:骶骨, 直肠, 右下腹包块, 囊实性包块, 表面光整, 肠黏膜, 患者, 后壁, 肛诊, 肠腔, 查体
摘要:患者女,23岁.查体时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肛诊:直肠后壁扪及一突入肠腔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cm×6cm×8cm,质软,表面较光滑,轻度压痛,相应部位直肠黏膜表面光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0mg.结果 30例中,服钡后2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29例(占96.7%).21例发现小肠病变,服药后60min服钡剂佳,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李春卫;王怀娥;林祥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数字减影系统下逆行胆道造影造影剂浓度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随着胆道介入及普通造影数字化的增多,DSA系统将大量用于胆道造影检查.本试验是为了探索DSA系统下行胆道造影时的佳造影剂浓度、提高图像的质量,以辅助胆道检查与介入治疗.胆道造影中ERCP因技术含量高、检查中肠气及患者的呼吸动度影响较大而难度大,其佳造影剂浓度应能满足如T形引流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及胆道介入的需要.本试验只用DSA系统进行了图像采集与后期处理,未行数字减影.

    作者:冷渌清;胡朝芬;顾明;何远忠;蔡炬;柯振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基底动脉的CT表现与眩晕或头晕的关系:151例常规CT与临床表现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中老年人的头晕或眩晕与其常规头颅CT平扫所示基底动脉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815例常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分析其中151例50或50岁以上有眩晕或头晕症状患者的基底动脉的CT密度、直径、分叉高度和位置,并与非眩晕组对照.结果中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基底动脉的CT值及直径的平均值大于非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3及0.036;非眩晕组85%的患者CT值范围为20~44.6Hu,而眩晕组大于44.6Hu的占30.5%;位置及分叉高度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动脉密度的增高、直径的增宽提示患者可能为血管性眩晕,应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作者: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占胃、小肠、结肠新生物的1%~4%.胃肠道,尤其是胃,是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至少有31%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胃肠道[1].Dawson 等对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标准做了以下总结:①体检时未发现可触及的淋巴结.②胸片或CT检查正常.③外周血涂片白细胞计数正常.④肝脾不大.⑤骨髓抽吸和活检正常.⑥淋巴瘤局限于胃肠道和局域性淋巴结[2].本文就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叶泳松;陈棣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肝脏错构瘤1例

    患者男,10岁.上腹部胀痛1个月.体检:右侧肝区有深压痛,无肌紧张.CT显示肝右叶一混杂密度肿物,内有囊性区.超声示肝右叶直径约93m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晰,稍高回声,血运不丰富.MR平扫及增强:肝右叶类圆形实质性肿物,呈中等信号,内有条形长T1长T2信号的液性成分.Gd-DTPA增强扫描见肿瘤轻度强化,液性区无强化(图1,2).术前诊断:肝血管瘤.

    作者:付旷;赵殿江;郝晶;卜丽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出独特优势,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来它在诊治妇产科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受到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的深入发展,现就其目前研究进展情况概括综述如下:

    作者:郑树卿;李平;孙辉;丁甫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转移性骨肿瘤36例的CT诊断

    肿瘤骨转移倾向发生于中轴骨,常见于脊柱、颅骨、胸骨、肋骨和骨盆诸骨,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能发现和观察骨转移灶的细微结构变化.本文收集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骨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4].

    作者:常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6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中膜厚度≥1.3mm.其中5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作者: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动态MRI定量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和计算峰值、大强化值、大强化比值、大斜率等各种参数,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AI治疗前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峰值分别为880.55±153.04,808.25±120.26(P<0.05);大强化值分别为400.70±99.82,336.25±139.70(P=0.05);大强化比值分别为1.86±0.26,1.78±0.33(P>0.05);大斜率分别为22.39±8.18,20.52±9.13(P>0.05).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15.91±10.73、23.86±7.77(P=0.267);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BAI治疗后VEGF表达与大强化值和大斜率呈负相关(P<0.05),其余各参数及其BAI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与MVD和VEGF无相关性.结论动态增强MRI的部分参数可以用来定量分析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微循环的影响,但其与MVD及VEGF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雁;刘玉清;周纯武;李槐;欧阳汉;张洵;刘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眼眶疾病的MRI扫描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眼眶疾病的MRI扫描方法.方法应用两次定位技术,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水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Gd-DTPA对比增强,多方位成像技术,多序列参数成像的扫描方法对183例眼眶病变进行MRI扫描.结果两次定位技术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脂肪抑制技术既能鉴别含脂类病变、抑制化学位移伪影,又能准确显示较小病变和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磁共振水成像与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辅助诊断囊性病变与血管类病变;对比增强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可以提供更多定位定性的诊断依据.结论应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可以快速高效、清楚准确地显示眼眶病变.

    作者:王宏;吕剑;边远;孙振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胰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复习3例胰腺炎性假瘤的超声、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B超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之球形病灶;CT平扫1例为低等混杂密度,1例为均匀等密度,另1例为囊性伴新近出血;增强后2例相当于延迟期扫描,显示病变实质有轻及中度强化,另1例囊性病灶之囊壁于静脉期及延迟期有轻度强化.结论胰腺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与肿块内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有关,但缺乏特征性.当胰腺内出现单发肿块性病变时,应将其列入鉴别诊断范畴.

    作者:徐宏伟;晁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颈外动脉主干释放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高血压性鼻衄1例

    患者男,66岁.因突发鼻衄量多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收入耳鼻喉科后行专科诊治.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中、下鼻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各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有10年高血压病史.经前后鼻孔填塞和镇静、降压、止血药物及输液输血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杨思福;王晓轩;李红伟;王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3D 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3D DCE-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CCM)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超声、3D DCE-MRA与其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①22例44条颈内动脉中,DSA诊断17条为正常,2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狭窄2条,中度8条,重度12条,闭塞5条.3D DCE-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40条(90.9%),3条高估,1条低估.②以阴性(正常)和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判断点时,3D DCE-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分别为100%、82.4%、93.2%与96.3%、58.8%、81.8%.③以70%狭窄为判断点时,3D 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分别为94.1%、96.3%、95.5%与64.7%、88.9%、79.5%.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3D DCE-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3D DCE-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包娜;蒋涛;翟仁友;姜桦;崔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多层CT颅内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的应用.方法 100例病人(包括30例疑颅内血管病变,4例血管畸形栓塞术后,19例脑外伤,30例脑肿瘤,其他17例)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团注2.5~3ml/s,延迟17~20s,凡脑肿瘤者1~1.5min后再进行一次扫描.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大强度投影,凡有血管病变者均作病变的仿真内镜观察.结果 94例病人显示颅内动脉优良,Willis环的后交通支显示率为81%(162/200),其余各支较大血管均显示佳.血管显示后处理技术以VR优,但不同病变的的优后处理技术略有不同,肿瘤以双期扫描结合VR显示佳.结论多层CT可以轻易完成颅脑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时技术略有差异,肿瘤病人的血管显示以双期扫描混合VR显示为佳.

    作者:张沉石;李惠民;金莉卿;于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 灌注成像,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P<0.0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P<0.05.减影系数为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而减影系数为0.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作者:刘翔;童隆正;杜光伟;戴建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骶骨前直肠后囊性畸胎瘤1例

    患者女,23岁.查体时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肛诊:直肠后壁扪及一突入肠腔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cm×6cm×8cm,质软,表面较光滑,轻度压痛,相应部位直肠黏膜表面光整.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造影剂强化后磁共振肺灌注成像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研究

    目的探讨造影剂强化磁共振肺灌注成像(CE-MRPP)对周围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肺栓塞于CE-MRPP表现的认识.方法 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制成周围型肺栓塞动物模型,然后进行CE-MRPP检查,以DSA发现为标准,分析栓塞低灌注区于CE-MRPP的表现形式和CE-MRPP的诊断敏感性及栓塞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结果 DSA共发现了26支肺段及以下水平的栓塞肺动脉,CE-MRPP共发现了15个低灌注区,界限清楚,诊断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栓塞低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直而不规则,无明显峰值出现,正常肺实质则明显强化,于注入造影剂后6.8s达峰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规则.结论 CE-MRPP是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可靠方法,可以通过显示栓塞低灌注区的存在对肺栓塞作出间接诊断.

    作者:郭佑民;王建国;杨健;吴晓明;雷晓燕;朱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分析42例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完全撕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12例挫伤、10例部分撕裂及2例完全撕裂经临床保守治疗前后超声对比观察证实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结论超声是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林发俭;冉维强;黄曼维;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引导下射频热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我院肝胆外科与特诊科联合,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热损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永杰;梁会泽;崔彦;周立艳;侯彦君;林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心肌速率阶差无创评价左室舒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速率阶差MVG评价左室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20例,高血压患者(HBP组)25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常规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W)和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检查.常规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PW获得二尖瓣口血流速率E/A及E峰下降时间(DcT);运用脉冲DTI于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测量左室后壁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心肌运动速度VS心内膜下、VS心外膜下、VE心内膜下、VE心外膜下,并计算MVGS、MVGE.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CM组EF显著降低,DcT显著缩短,E/A显著增高;HBP组EF与正常组间无差异,E/A显著减低,DcT显著延长.与正常组比较,DCM组MVGS、MVGE显著较低;HBP组MVGS与正常组无差异,而MVGE则显著较低.结论脉冲DTI测量心肌速率阶差MVG可早期、无创、准确地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作者:陈金玲;郭瑞强;孙有刚;刘岚;姜霞;郝力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