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冯征;文明
本文分析了1998至2001年45例经B超及病理证实的胎物残留病例,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宫内感染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曹霞;金国应;王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眼眶疾病的MRI扫描方法.方法应用两次定位技术,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水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Gd-DTPA对比增强,多方位成像技术,多序列参数成像的扫描方法对183例眼眶病变进行MRI扫描.结果两次定位技术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脂肪抑制技术既能鉴别含脂类病变、抑制化学位移伪影,又能准确显示较小病变和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磁共振水成像与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辅助诊断囊性病变与血管类病变;对比增强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可以提供更多定位定性的诊断依据.结论应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可以快速高效、清楚准确地显示眼眶病变.
作者:王宏;吕剑;边远;孙振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Chung's分型方法,将2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8例PPH病人中,大量出血型9例,死亡8例;基底被盖型8例,死亡7例;双侧被盖型11例,死亡4例;无1例单侧被盖型;总死亡率67.86%.其中大量出血型和基底被盖型与双侧被盖型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PH表现为大量出血型或基底被盖型或血肿量>4ml时,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作者:骆成;常莎;李监松;李茂进;甘万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并发症的独立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将511例自动肾活检(18G)患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1例自动肾活检患者出现并发症38例(7.44%),均为轻微并发症;高血压、急性肾功不全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分别为17.92%,29.17%),而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低(5.77%)(P<0.01,其OR分别为1.055~3.683,1.920~14.803,0.205~0.868).结论在诸多因素中,急性肾功不全、高血压(舒张压≥95mmHg)、肾病综合征是影响自动肾活检并发症的独立因素;而且急性肾功不全合并高血压对并发症的发生有相加作用(P<0.01).
作者:马琳;张武;韩向午;范敏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6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中膜厚度≥1.3mm.其中5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作者: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及动脉壁硬化.兔动脉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近十几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评价,并与血管造影、MR、病理等作对照,认为超声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现综述如下.
作者:马娜;田家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3D 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3D DCE-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CCM)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超声、3D DCE-MRA与其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①22例44条颈内动脉中,DSA诊断17条为正常,2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狭窄2条,中度8条,重度12条,闭塞5条.3D DCE-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40条(90.9%),3条高估,1条低估.②以阴性(正常)和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判断点时,3D DCE-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分别为100%、82.4%、93.2%与96.3%、58.8%、81.8%.③以70%狭窄为判断点时,3D 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分别为94.1%、96.3%、95.5%与64.7%、88.9%、79.5%.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3D DCE-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3D DCE-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包娜;蒋涛;翟仁友;姜桦;崔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肝胆外科与特诊科联合,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热损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永杰;梁会泽;崔彦;周立艳;侯彦君;林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0mg.结果 30例中,服钡后2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29例(占96.7%).21例发现小肠病变,服药后60min服钡剂佳,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李春卫;王怀娥;林祥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其用于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方法用三维、二维超声测量74例健康成人和6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获得满意图像的脂餐后胆囊的排空指数,其中51例同时采用核素显像法测量.以病理和核素显像法为标准,比较三维、二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结果三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分别为92.2%和93.4%,高于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测量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高于二维超声方法.
作者:白志勇;张卫方;张武;孔和花;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78岁,曾于3年前因荆棘刺伤右足底,出现皮肤溃疡,呈进行性扩大,伴疼痛、压痛,无寒颤、发热及双下肢水肿.曾两次给予溃疡切除治疗,术后伤口迁延不愈.
作者:陈凯;林赐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 灌注成像,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P<0.0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P<0.05.减影系数为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而减影系数为0.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作者:刘翔;童隆正;杜光伟;戴建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9例初诊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4周的缬沙坦治疗,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选择36例不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缬沙坦治疗4周后,用药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而心房收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及流速积分明显加大(P=0.001及<0.05),E/A比值增加(P<0.01),对照组仍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李东宝;华琦;陈海翎;刘荣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疼痛1个月,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为甚,近1周疼痛加剧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脊柱及神经系统正常.右上肢无畸形,局部皮肤无红肿,但压痛明显,肌力减弱.X线平片见右肱骨中段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内有部分高密度影,局部皮质变薄(图1).
作者:周俊;冯征;文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23岁.查体时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肛诊:直肠后壁扪及一突入肠腔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cm×6cm×8cm,质软,表面较光滑,轻度压痛,相应部位直肠黏膜表面光整.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50岁.因右小腿无痛性肿物2年入院.体检:右小腿腘窝下深部可触及一硬性肿物,范围约20cm×5cm,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压痛不明显.
作者:李静伟;王永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15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5例).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75%(6/8),特异度为94.9%(131/138).对于支架节段,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作者:侯阳;郭启勇;陈培青;岳勇;王凯;王国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66岁.因突发鼻衄量多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收入耳鼻喉科后行专科诊治.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中、下鼻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各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有10年高血压病史.经前后鼻孔填塞和镇静、降压、止血药物及输液输血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杨思福;王晓轩;李红伟;王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分析42例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完全撕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12例挫伤、10例部分撕裂及2例完全撕裂经临床保守治疗前后超声对比观察证实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结论超声是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林发俭;冉维强;黄曼维;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超声与红外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主要以肿块内部回声、血流等指标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来诊断;红外线主要以肿块灰影深浅、周围血管等特点来诊断.结果超声检出率为100%,红外线检出率为94%;超声及红外线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的均为27例,但两者误诊病理类型各不相同.结论超声较红外线对乳腺癌检出率高,但两者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病理类型上,超声对后方衰减明显的乳腺癌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蒋卓;楼晓楼;查跃英;燕山;徐秋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