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冯征;文明
我院肝胆外科与特诊科联合,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热损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永杰;梁会泽;崔彦;周立艳;侯彦君;林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78岁,曾于3年前因荆棘刺伤右足底,出现皮肤溃疡,呈进行性扩大,伴疼痛、压痛,无寒颤、发热及双下肢水肿.曾两次给予溃疡切除治疗,术后伤口迁延不愈.
作者:陈凯;林赐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和计算峰值、大强化值、大强化比值、大斜率等各种参数,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AI治疗前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峰值分别为880.55±153.04,808.25±120.26(P<0.05);大强化值分别为400.70±99.82,336.25±139.70(P=0.05);大强化比值分别为1.86±0.26,1.78±0.33(P>0.05);大斜率分别为22.39±8.18,20.52±9.13(P>0.05).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15.91±10.73、23.86±7.77(P=0.267);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BAI治疗后VEGF表达与大强化值和大斜率呈负相关(P<0.05),其余各参数及其BAI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与MVD和VEGF无相关性.结论动态增强MRI的部分参数可以用来定量分析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微循环的影响,但其与MVD及VEGF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雁;刘玉清;周纯武;李槐;欧阳汉;张洵;刘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的CT影像认识.方法以13例肝癌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且经临床确诊为并发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病例的放疗前后CT影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3例肝癌病例在放疗结束后1~2个月CT复查时,均在肝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周围出现宽窄不一、形状各异的低密度带.结论结合3-DCRT放疗病史,对放疗前后CT影像和临床、化验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可以对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作出正确诊断.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分布范围与3-DCRT治疗计划的放射剂量分布有关;与肝脏的解剖结构无关.
作者:伍少鹏;陈彬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前列腺癌为欧美国家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 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男性平均寿命的提高,临床检查方法的改进,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成为危害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周良平;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支气管肺癌的供血及其在肺癌中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分别行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中,12例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血流以段和叶为单位灌注不足或无血流灌注,其CTA显示肺动脉分支被肿块包埋、管腔缩小或者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8例肺动脉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管径及肺血灌注正常,其对应的CTA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肺癌相贴、管径基本正常.20例肺动脉DSA及CTA均未见肺动脉形成肿瘤血管.结论肺动脉不参与支气管肺癌供血,肺癌的经导管动脉化疗和栓塞不应经肺动脉途径.
作者:史景云;肖湘生;欧阳强;董伟华;董生;李惠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23岁.查体时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肛诊:直肠后壁扪及一突入肠腔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cm×6cm×8cm,质软,表面较光滑,轻度压痛,相应部位直肠黏膜表面光整.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2例骨肿瘤患者,15个肿块,大小2~6cm.骨肉瘤5例,转移性骨肿瘤7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骨肿瘤导入微波治疗并测温,功率30~40W,时间300~600s.结果治疗后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肢体活动改善,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Enneking功能评价15~20分8例,大于21分4例,平均23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瘤均缩小,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增强,血流减少或消失.CT检查12例15个肿块缩小,11个无强化,4个周边少许强化.随访3~36个月,8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安全、有效、可行,并发症少,克服了外科和理疗微波治疗的不足,是一种治疗骨肿瘤较好方法.
作者:何文;姜晓红;徐利群;郑永才;余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临床受孕率.方法 33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需行生育要求,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追踪3~16个月的临床受孕率.结果栓塞术后月经恢复多在1~2个月,治疗后临床受孕率48.48%.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壁间肌瘤对需行生育要求的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微创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刘素云;李高文;朱雪莲;钟俊勇;钟永善;肖雨雄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UCG)与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ERVI)测定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UCG测量29例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内径(LVDd),并将其分为两组,A组:左室轻度扩大,LVDd≤60mm;B组:左室重度扩大,LVDd>60mm.用UCG与核素心室显像测29例心力衰竭病人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对照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有相关性(r=0.79,P<0.05).A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有相关性(r=0.66,P<0.05).B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无相关性(r=0.42,P>0.05).结论左室内径正常或轻度扩大者可选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左室内径重度扩大的心力衰竭患者宜采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心功能,以获得准确数据.
作者:杨红莲;王晓岩;于东明;王雪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老年人的头晕或眩晕与其常规头颅CT平扫所示基底动脉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815例常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分析其中151例50或50岁以上有眩晕或头晕症状患者的基底动脉的CT密度、直径、分叉高度和位置,并与非眩晕组对照.结果中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基底动脉的CT值及直径的平均值大于非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3及0.036;非眩晕组85%的患者CT值范围为20~44.6Hu,而眩晕组大于44.6Hu的占30.5%;位置及分叉高度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动脉密度的增高、直径的增宽提示患者可能为血管性眩晕,应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作者: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54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纳差,消瘦,发热反复出现,高至39.8℃,无腰痛、血尿.查体: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探及.B超检查:左肾下极可见5.1cm×3.5cm 的椭圆形,界清,周边包绕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内部回声不均匀,有低回声及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其内未见明显血流.右肾未见异常.B超提示:左肾下极占位(图1,2).CT:左肾下极占位,恶性可能,其他不除外.手术所见:左肾中下极5cm×4cm的肿物,有钙化,质硬.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作者:彤丹;李岩;陈秀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的应用.方法 100例病人(包括30例疑颅内血管病变,4例血管畸形栓塞术后,19例脑外伤,30例脑肿瘤,其他17例)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团注2.5~3ml/s,延迟17~20s,凡脑肿瘤者1~1.5min后再进行一次扫描.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大强度投影,凡有血管病变者均作病变的仿真内镜观察.结果 94例病人显示颅内动脉优良,Willis环的后交通支显示率为81%(162/200),其余各支较大血管均显示佳.血管显示后处理技术以VR优,但不同病变的的优后处理技术略有不同,肿瘤以双期扫描结合VR显示佳.结论多层CT可以轻易完成颅脑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时技术略有差异,肿瘤病人的血管显示以双期扫描混合VR显示为佳.
作者:张沉石;李惠民;金莉卿;于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摄取乳腺轴、斜位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主要X线表现:37例中显示肿块影33例,占89.2%;显示毛刺状改变18例,占48.6%;细小钙化如精盐样12例,占32.4%;所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扪及为小26例,占显示肿块病例的78.8%.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较特征性表现,乳腺钼靶检查是诊断此病基本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裘华兴;张建英;蒋宁;黄玉芬;张锡纲;单鸿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66岁.因突发鼻衄量多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收入耳鼻喉科后行专科诊治.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中、下鼻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各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有10年高血压病史.经前后鼻孔填塞和镇静、降压、止血药物及输液输血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杨思福;王晓轩;李红伟;王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3mm,Pitch=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90Hu,面积≥1mm2.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以存在血管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60例中冠心病患者38例,无冠心病患者22例.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169.55±227.5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3.88±11.24)(P<0.01).以单层螺旋CT检测有无冠脉钙化判断冠心病,在50岁以下组(年轻组)敏感度为43%,特异度为93%.在50岁以上组(老年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75%.结论单层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庆乐;高竞生;汤建忠;谢敬霞;郑宝霞;赵静;郑晓明;韩义;金建学;王东红;庞占泉;赵文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以主动脉峡部狭窄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主动脉缩窄的发病率为0.1%,在婴儿和儿童中占所有先心病的5%~8%[1].由于主动脉缩窄常伴发于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使主动脉缩窄易漏诊、误诊.本文就主动脉缩窄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莉萍;孙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随着胆道介入及普通造影数字化的增多,DSA系统将大量用于胆道造影检查.本试验是为了探索DSA系统下行胆道造影时的佳造影剂浓度、提高图像的质量,以辅助胆道检查与介入治疗.胆道造影中ERCP因技术含量高、检查中肠气及患者的呼吸动度影响较大而难度大,其佳造影剂浓度应能满足如T形引流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及胆道介入的需要.本试验只用DSA系统进行了图像采集与后期处理,未行数字减影.
作者:冷渌清;胡朝芬;顾明;何远忠;蔡炬;柯振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经导管小剂量持续步进输注尿激酶治疗17例患者,21段肢体闭塞动脉.结果急性动脉闭塞尿激酶平均用量75万IU,血管再通率100%(5/5段);慢性动脉闭塞尿激酶平均剂量225万IU,溶栓成功率81%(13/16段).结论经导管小剂量持续步进输注尿激酶为肢体动脉闭塞溶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同时应使用抗凝剂;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溶栓受诸多因素影响.
作者:王永利;贺能树;施海彬;孙建中;范海伦;张长林;杨建国;吕提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对以癫痫为主诉症状的1859例患儿进行CT扫描,33例确诊为脑结节性硬化,分析其临床与CT表现.结果脑结节性硬化临床上有癫痫、智力低下、皮脂腺瘤典型的三联征,但并不一定每一位患者都全部具备;CT上有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和皮质结节特征性表现.结论 CT结合临床,可对本病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王学廷;袁光华;兰磊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