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肱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周俊;冯征;文明

关键词:肱骨, 浅表淋巴结, 臂疼痛, 神经系统, 局部, 肌力减弱, 右上肢, 溶骨性, 破坏区, 高密度, 不规则, 中段, 硬化, 夜间, 心肺, 平片, 皮质, 皮肤, 脊柱, 畸形
摘要: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疼痛1个月,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为甚,近1周疼痛加剧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脊柱及神经系统正常.右上肢无畸形,局部皮肤无红肿,但压痛明显,肌力减弱.X线平片见右肱骨中段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内有部分高密度影,局部皮质变薄(图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并发症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并发症的独立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将511例自动肾活检(18G)患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1例自动肾活检患者出现并发症38例(7.44%),均为轻微并发症;高血压、急性肾功不全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分别为17.92%,29.17%),而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低(5.77%)(P<0.01,其OR分别为1.055~3.683,1.920~14.803,0.205~0.868).结论在诸多因素中,急性肾功不全、高血压(舒张压≥95mmHg)、肾病综合征是影响自动肾活检并发症的独立因素;而且急性肾功不全合并高血压对并发症的发生有相加作用(P<0.01).

    作者:马琳;张武;韩向午;范敏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数字减影系统下逆行胆道造影造影剂浓度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随着胆道介入及普通造影数字化的增多,DSA系统将大量用于胆道造影检查.本试验是为了探索DSA系统下行胆道造影时的佳造影剂浓度、提高图像的质量,以辅助胆道检查与介入治疗.胆道造影中ERCP因技术含量高、检查中肠气及患者的呼吸动度影响较大而难度大,其佳造影剂浓度应能满足如T形引流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及胆道介入的需要.本试验只用DSA系统进行了图像采集与后期处理,未行数字减影.

    作者:冷渌清;胡朝芬;顾明;何远忠;蔡炬;柯振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肺动脉不参与支气管肺癌供血--CTA和DSA研究

    目的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支气管肺癌的供血及其在肺癌中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分别行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中,12例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血流以段和叶为单位灌注不足或无血流灌注,其CTA显示肺动脉分支被肿块包埋、管腔缩小或者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8例肺动脉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管径及肺血灌注正常,其对应的CTA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肺癌相贴、管径基本正常.20例肺动脉DSA及CTA均未见肺动脉形成肿瘤血管.结论肺动脉不参与支气管肺癌供血,肺癌的经导管动脉化疗和栓塞不应经肺动脉途径.

    作者:史景云;肖湘生;欧阳强;董伟华;董生;李惠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多层CT颅内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的应用.方法 100例病人(包括30例疑颅内血管病变,4例血管畸形栓塞术后,19例脑外伤,30例脑肿瘤,其他17例)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团注2.5~3ml/s,延迟17~20s,凡脑肿瘤者1~1.5min后再进行一次扫描.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大强度投影,凡有血管病变者均作病变的仿真内镜观察.结果 94例病人显示颅内动脉优良,Willis环的后交通支显示率为81%(162/200),其余各支较大血管均显示佳.血管显示后处理技术以VR优,但不同病变的的优后处理技术略有不同,肿瘤以双期扫描结合VR显示佳.结论多层CT可以轻易完成颅脑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时技术略有差异,肿瘤病人的血管显示以双期扫描混合VR显示为佳.

    作者:张沉石;李惠民;金莉卿;于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三维重建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左室功能:活体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用三维重建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3D TDI)方法,研究左室壁运动特点及左室不同部分的射血分数 (EF).方法用重建的3D TDI的方法,对8只心尖部心肌梗死的活体羊模型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进行左室壁运动的测定和左室不同部分的EF测量.结果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 左室梗塞区域的室壁运动振幅明显低于正常部分(P<0.001), 整个左室、左室正常部分的EF 明显高于梗塞部分(P<0.001), 左室正常部分的EF 明显高于整个左室(0.0001<P<0.039).结论重建的3D TDI提供了一系列动态空间组织多普勒数据确定室壁异常运动区,并能测量左室不同部分的EF,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它有助于非侵入性心脏功能的估测.

    作者:王慧芳;Xiaokui Li;David J Sahn;Michael Jones;Crispin H Davies;Rosemary A Rusk;Arthur D Zetts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右大腿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78岁,曾于3年前因荆棘刺伤右足底,出现皮肤溃疡,呈进行性扩大,伴疼痛、压痛,无寒颤、发热及双下肢水肿.曾两次给予溃疡切除治疗,术后伤口迁延不愈.

    作者:陈凯;林赐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分析42例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完全撕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12例挫伤、10例部分撕裂及2例完全撕裂经临床保守治疗前后超声对比观察证实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结论超声是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林发俭;冉维强;黄曼维;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超声对胎物残留的诊断价值

    本文分析了1998至2001年45例经B超及病理证实的胎物残留病例,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宫内感染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曹霞;金国应;王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右肱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疼痛1个月,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为甚,近1周疼痛加剧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脊柱及神经系统正常.右上肢无畸形,局部皮肤无红肿,但压痛明显,肌力减弱.X线平片见右肱骨中段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内有部分高密度影,局部皮质变薄(图1).

    作者:周俊;冯征;文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基底动脉的CT表现与眩晕或头晕的关系:151例常规CT与临床表现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中老年人的头晕或眩晕与其常规头颅CT平扫所示基底动脉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815例常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分析其中151例50或50岁以上有眩晕或头晕症状患者的基底动脉的CT密度、直径、分叉高度和位置,并与非眩晕组对照.结果中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基底动脉的CT值及直径的平均值大于非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3及0.036;非眩晕组85%的患者CT值范围为20~44.6Hu,而眩晕组大于44.6Hu的占30.5%;位置及分叉高度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动脉密度的增高、直径的增宽提示患者可能为血管性眩晕,应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作者: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引导下射频热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我院肝胆外科与特诊科联合,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热损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永杰;梁会泽;崔彦;周立艳;侯彦君;林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妊娠合并双卵巢的黄素化囊肿1例

    患者女,32岁,孕37周,来我院行筛选超声检查.彩超所见:于孕妇子宫两侧髂骨上缘见两个无回声囊块,左侧11.0cm×9.8cm×6.9cm,右侧11.2cm×9.7cm×8.8cm,内均见大量分隔,分隔较薄,粗细均匀(图1);CDFI:探及囊壁及分隔上存在点状血流(图2),S/D=1.59,PI=0.48,RI=0.37.询问病史该患早孕期间B超检查:子宫前位,稍大,内见1.7cm×1.0cm大小GS,胎芽0.4cm,胎心(+),双卵巢正常大小.彩超诊断:①单胎、头位、晚期妊娠;②双卵巢多房囊肿(超反应黄素化囊肿可能性大).孕妇于39周剖宫产一女婴,身长50cm,体重3250g,无畸形.手术部分切除卵巢,术后病理为:(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

    作者:宋文龄;陶艳玲;徐峰;王明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6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中膜厚度≥1.3mm.其中5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作者: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口服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0mg.结果 30例中,服钡后2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29例(占96.7%).21例发现小肠病变,服药后60min服钡剂佳,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李春卫;王怀娥;林祥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三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其用于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方法用三维、二维超声测量74例健康成人和6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获得满意图像的脂餐后胆囊的排空指数,其中51例同时采用核素显像法测量.以病理和核素显像法为标准,比较三维、二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结果三维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分别为92.2%和93.4%,高于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测量胆囊排空功能及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准确性高于二维超声方法.

    作者:白志勇;张卫方;张武;孔和花;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腿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50岁.因右小腿无痛性肿物2年入院.体检:右小腿腘窝下深部可触及一硬性肿物,范围约20cm×5cm,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压痛不明显.

    作者:李静伟;王永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与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UCG)与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ERVI)测定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UCG测量29例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内径(LVDd),并将其分为两组,A组:左室轻度扩大,LVDd≤60mm;B组:左室重度扩大,LVDd>60mm.用UCG与核素心室显像测29例心力衰竭病人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对照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有相关性(r=0.79,P<0.05).A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有相关性(r=0.66,P<0.05).B组两种检测方法LVEF无相关性(r=0.42,P>0.05).结论左室内径正常或轻度扩大者可选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左室内径重度扩大的心力衰竭患者宜采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心功能,以获得准确数据.

    作者:杨红莲;王晓岩;于东明;王雪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ERCP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重点分析ERCP在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ERCP能直观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大小、开口的形态及狭窄程度和胰胆管扩张,特别是对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的形态、边缘的显示.结论 ERCP是目前诊断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佳方法.

    作者:朱明霞;文明;黄永火;罗洪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桥脑出血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

    目的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Chung's分型方法,将2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8例PPH病人中,大量出血型9例,死亡8例;基底被盖型8例,死亡7例;双侧被盖型11例,死亡4例;无1例单侧被盖型;总死亡率67.86%.其中大量出血型和基底被盖型与双侧被盖型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PH表现为大量出血型或基底被盖型或血肿量>4ml时,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作者:骆成;常莎;李监松;李茂进;甘万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展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以主动脉峡部狭窄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主动脉缩窄的发病率为0.1%,在婴儿和儿童中占所有先心病的5%~8%[1].由于主动脉缩窄常伴发于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使主动脉缩窄易漏诊、误诊.本文就主动脉缩窄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莉萍;孙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