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欣;李小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和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两组治疗7天为一疗程,服药3、5、7天复诊胆红素值。结果74例患儿中,对照组38例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总有效率78.9%;治疗组36例苯比妥钠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总有效率94.4%。治疗组较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结合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结合(苯比妥钠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单一苯巴比妥治疗。
作者:王明惠;王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0岁,左前臂肿块10余天,近2天反复出现左前臂疼痛入院。查体:左前臂皮肤未见红、热现象,局部一凸出皮肤肿,约3.0cm×2.0cm×2.0cm,质软,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尚可,上肢活动正常。MRI扫描(图1)示:左前臂肱桡肌肉外侧间隙内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灶,信号较混杂,STIR呈稍高信号,于SWAN见条状低信号影,病灶包绕桡侧血管,相邻肌肉结构受压变薄,桡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术中所见:左前臂上段皮下可见一肿物,大小约3.0cm×2.0cm×2.0cm,皮下见血管明显扩张,质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切除肿物及周围粘连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赵梓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技工申请单系统在口腔修复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义齿加工单管理系统软件,对义齿制作全过程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结果技工申请单系统明显缩短了口腔医生记录义齿制作要求并完成义齿加工单的时间,有利于快速、准确、详细的记录义齿加工制作信息,系统地提供跟踪查询修复体加工流程的功能,便于医生合理安排患者复诊时间,并针对义齿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患者沟通,避免医患纠纷。结论技工申请单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临床修复工作效率,为患者就医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
作者:武小红;赵雯;夏玉镜;吴茹;闫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46例合并Hp感染者为实验组,另外46例Hp阴性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实验组加用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抗Hp治疗;治疗后检查Hp;检测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Hp检测均为阴性;治疗前实验组IFN-γ、IL-4及IFN-γ/IL-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4及IFN-γ/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p感染可致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Th1向Th2细胞漂移;兰索拉唑可逆转Hp致病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逆转Th1向Th2细胞漂移效应。
作者:高慧;牟东;张勇;周德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余湘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和中药熏洗,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模式。观测Lequesne指数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以及中值频率值,连续治疗8周,判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肌力训练模式。
作者:黄彬洋;庞日朝;王文春;王倩;江玥;孙年怡;刘浩;熊德启;刘晓瑞;熊兴娟;陈燕;张安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紫外线、他克莫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肥大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ASI、瘙痒指数和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胺、IgE、IL-4、IL-2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组胺、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他克莫司联合地氯雷他定片可有效提高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降低皮疹和瘙痒范围,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万彬彬;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疑似外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检测339例疑似HPV感染者外生殖器皮损HPV21种亚型感染情况。结果共检出217例HPV阳性者。21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共检出363例次。检出前三位的基因型为6型、11型、16型。不同性别患者HPV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PV感染占62.67%,多重感染占37.33%,高危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为主。女性多重感染率高于男性。21~50岁年龄段患者检出阳性者多。结论疑似外生殖器HPV感染患者中HPV型别主要是低危型,高危型多以多重感染形式存在,性活跃人群阳性检出者多。
作者:陈伟;胡婕;赵静;李灿;邹晓曦;兰长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6岁,因“呼吸困难、右肩背疼痛伴右眼上睑下垂2余月”入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右肩背疼痛,放射至右腋下、右上肢内侧,呈游走性火灼样疼痛,伴右眼上睑下垂,声音嘶哑,偶有咳嗽、咳痰,到当地医院行胸部平片示:双上肺尖部陈旧性病灶,肺气肿征象。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到我院呼吸内科就诊。以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意识清楚,声音嘶哑,右眼上睑下垂,眼裂大小左:右为10mm:5mm,右侧眼球轻度内陷,瞳孔双侧不等大,左:右为3mm:2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无眼震,见图1。右侧颈静脉充盈,右侧颈部较左侧增粗,右侧腋窝处扪及黄豆大小1枚淋巴结,局部无红肿、粘连、溃烂,余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入院后行胸部增强CT示:(1)右侧肺尖区实性分叶肿块,邻近胸膜增厚、多发丘状突起,性质:肺上沟癌,伴胸膜转移瘤、胸膜间皮瘤或其它,合并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增大。(2)双肺散在多发慢性感染灶。(3)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见图2~3。在胸部CT引导行经皮穿刺右上肺包块活检术,病理类型为腺癌。临床诊断:右肺尖癌(腺癌,IV期)-Horner综合征。
作者:吴昭萍;袁娇;李光清;亓占中;李强;吴明亚;李东;张琼;梁颖隽;夏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中药熏蒸及外用丹皮酚软膏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治疗组先行NB-UVB光疗,再行中药熏蒸,之后皮损处外涂丹皮酚软膏;对照1组采用NB-UVB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3组采用NB-UVB联合中药熏蒸不涂用丹皮酚软膏治疗,以上各组均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1组(75%)和对照2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略高于对照3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照射联合中药熏蒸及丹皮酚软膏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满意。
作者:柳研;柴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是卫生保健事业的必然趋势。截止2010年底,我国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开展数量名列第三位[1]。老年病房患者的特点为疾病的多样性、活动受限性、大小便失禁较多,这决定了老年病房的压疮、糖尿病足和失禁性皮炎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将大大降低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将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老年病房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者:陈小燕;杨婷;伍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四川省一民族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0点—2014年1月1日0点松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及转归,分析伤情月份分布特点。结果四肢骨折患者650例,年龄(33.21±17.71)岁,男502例,女148例,常住人口患者478例,流动人口患者172例,汉族316例(48.62%),藏族180例(27.69%),回族98例(15.08%),羌族55例(8.46%),外国人员1例(0.15%);伤情月份分布无高峰点(P>0.05)。受伤部位的前5位为桡骨骨折77例(11.85%),锁骨骨折57例(8.77%),手骨折48例你(7.38%),肱骨骨折47例(7.23%),尺骨骨折44例(6.77%)。受伤机制的前5位为跌倒351例(54.00%),交通事故所致小汽车乘员损伤79例(9.69%),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54例(8.31%)。四肢骨折住院79例(12.15%),转上级医院250例(38.46%)。结论加强当地道路建设,强化出行安全教育,重视民族地区的医疗投入及建设,对降低该地区四肢骨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康;谢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经导管介入治疗的6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08例,房间隔缺损(ASD)230例,室间隔缺损(VSD)217例和肺动脉瓣狭窄(PS)7例。结果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97.73%(647/662),其中PDA、ASD、VSD封堵术成功率分别为98.56%、98.26%和96.31%,PS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100%。各种类型的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18/662),其中封堵器脱落3例,残余分流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III° AVB )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3例,心包填塞1例,与介入治疗无关死亡1例。平均随访6个月,PDA和VSD完全闭合率达到100%,ASD完全闭合率均达到99.12%,PBPV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至正常范围,血小板减少和III° AVB在3星期内完全恢复。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注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经导管介入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作者:冉迅;吴立荣;张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33岁,G2P1,2009年在华西附二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12年8月于当地县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本次因停经35+5周,腹痛1天于2016年2月13日急诊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5年6月6日,预产期2016年3月13日。孕期无阴道流血,未定期行产检。入我院前1天因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自述腹痛以上腹为主,超声示晚孕,胆囊结石,具体治疗不详。入我院急诊科后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心率160次/min,血压140/90mmHg,呼吸30次/min,腹部膨隆,轮廓不清,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辅助检查:急诊彩超(2016年2月13日)示:单胎,头位,双顶径8.9cm,股骨长6.8cm,未测及胎心搏动,羊水指数:10.3cm,胎盘前壁:厚度3.3cm,成熟度I级。血常规(2016年2月13日19:00)示:白细胞计数35.14×109/L↑、红细胞计数2.69×1012/L↓、血红蛋白浓度79g/L↓、红细胞压积24.90%↓、血小板计数36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3.00%↑。入院初诊为:1G2P135+5周宫内孕死胎;2瘢痕子宫;3子宫破裂;4失血性休克;5胆囊结石。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腹腔内大量积血及血凝块约2000ml,原剖腹产切口处未见破裂,后壁与肠管广泛粘连,子宫右后壁见一长约14cm破口,破口处可见羊膜囊及胎儿肢体,胎头位于宫内,刺破羊膜,吸尽羊水,羊水清亮,以头位取出1死女婴。缩宫素20u宫体肌肉注射,人工剥离胎盘胎膜完整,大小约18 cm ×18 cm ×2.5cm,胎盘母面见大量血凝块,约500g,3张大干纱布擦拭宫腔内壁,不遗留胎盘、胎膜。术中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要求尽量保留子宫。用组织剪修剪破口创面,间断缝合子宫破口全层并间断加固,细致检查子宫破口无活动性出血,常规探查双侧附件无异常。子宫破口无渗血,反复冲洗盆腹腔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潘虹;杨志玲;熊丁;涂洪霞;李胜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QQ远程协助功能在医院病理科的应用。方法利用互联网腾讯QQ平台的远程协助功能来解决医院病理科之间的会诊、教学,集体阅片及病例讨论等工作。结果 QQ远程协助功能既省时省力,又可以弥补基层医院病理医生人员少,经验不足的困难。结论 QQ远程协助功能操作简单,无需另外投入设备,还可推进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工作。
作者:刘学蓉;唐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作者:高婧臻;袁莉;梁明霞;杨玉丹;林碧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阿替普酶组(n=94)与对照组(n=9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行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PS(P选择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大脑主要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阿替普酶组PS、hs-CRP、IL-1、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24h、7d、14d,阿替普酶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脑部血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燕宏;刘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于术前1d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术后第1d开始主、被动屈伸膝关节。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出院后第1、6、12个月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进行VAS和HSS评分并询问患者主观满意度,将记录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随访,随访时间25~37个月,平均28.4个月;末次随访VAS 0~1分,平均(0.32±0.12)分, HSS 93~98分,平均(96.34±3.64)分;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髌骨轨迹不良、髌骨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对本次手术满意率100%。结论髌股关节置换能有效减轻乃至消除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所致疼痛,改善因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是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良好选择。
作者:李仁明;李忠;刘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GHD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因无创、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心脏功能。3D-STI是近年来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技术。
作者:戴克菊(综述);顾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80例,年龄19~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P组、F组和D组,每组各60例。P组为丙泊酚静脉麻醉,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D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三组患者生命体征、丙泊酚用量、人工辅助通气、术中不良反应(体动、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与P组比较,F、D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体动发生率降低;F组术后苏醒时间延长;D组人工辅助通气率降低(P<0.05)。与F组比较,D组人工辅助通气率降低、术后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抑制轻微,术后苏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承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