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玲
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作者:高婧臻;袁莉;梁明霞;杨玉丹;林碧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种植义齿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55例老年种植义齿患者种植体植入和种植体义齿修复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对照种植牙的成功标准,总结老年种植义齿患者临床护理特点。结果经过种植全过程的精心护理,55例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种植体均顺利植入,术后3~6个月按期修复,患者能定期复诊,成功率100%。结论精致、耐心、科学的护理,在口腔种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更是如此。减少或消除老年患者对人工牙种植过程的恐惧和疑虑心理,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以积极的心理配合整个治疗过程,是人工牙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吴茹;赵雯;闫敏;夏玉镜;武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疗养院特勤疗养人员体检实施路径,切实提高体检效率。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涉核人员体检路径。结果通过路径的实施,我院特勤人员的体检效率得到了提高,体检漏检率由25%下降到10%,缓解了体检科室的负担,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结论体检路径可以在团队疗养中予以实施及推广。
作者:何莉;章舒琦;邓秀丽;杨军;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我国NAFLD的患病率已达15.35%,且呈不断升高趋势。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求NAFLD临床治疗佳疗效的依据,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关桥伟;姜慧玲;盘强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紫外线、他克莫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肥大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ASI、瘙痒指数和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胺、IgE、IL-4、IL-2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组胺、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他克莫司联合地氯雷他定片可有效提高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降低皮疹和瘙痒范围,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万彬彬;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脑血通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对需粉碎入药的白芷、丹参、蜈蚣、蝎子进行显微鉴别;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丹参、川芎、当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显微鉴别中相应药材组织特征均易察见,方法专属性好;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白芷、丹参、全蝎和蜈蚣运用显微鉴别取得了理想的鉴别效果,可作为脑血通片质量控制标准的参考依据;薄层鉴别可以作为脑血通片有效定性的鉴别方法。
作者:童志远;陈燕;马才敬;古雪;颜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较强的局部止血、防止瘢痕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等作用,其含有大量与创伤愈合相关的生长因子,可能会促进和诱导周围神经再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对其再生修复且大程度地恢复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吴昭君;葛建华;季星利;陈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n=36例)围术期听力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例)则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评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及护理效果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听力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
作者:王珏;李桂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或冈盂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肩部疾病常常表现为后肩部疼痛和冈上肌与冈下肌的萎缩。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是肩胛上神经病变诊断确诊的金标准,磁共振成像是评价肩袖肌肉萎缩及评估肩胛上神经卡压潜在原因的首选方式。非手术治疗仍然是初发病例的首选。但是,合并肩袖撕裂、盂唇撕裂或占位性病变时,则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开放性手术或关节镜手术,对于盂唇周围腱鞘囊肿,特别是伴随盂唇撕裂和其他关节内病变,关节镜手术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谢杰(综述);鲁晓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生存素(Survivin)是当前抗凋亡因子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中的关键一员,对许多组织细胞具备抗凋亡、调控其周期及促进血管形成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Survivin与肺癌、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等皆有关系,参与了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为人们探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其新的治疗靶点开阔了思路。本文就Survivin的起源、结构、分布、功能及与肺部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张莹莹(综述);王荣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四川省一民族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0点—2014年1月1日0点松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及转归,分析伤情月份分布特点。结果四肢骨折患者650例,年龄(33.21±17.71)岁,男502例,女148例,常住人口患者478例,流动人口患者172例,汉族316例(48.62%),藏族180例(27.69%),回族98例(15.08%),羌族55例(8.46%),外国人员1例(0.15%);伤情月份分布无高峰点(P>0.05)。受伤部位的前5位为桡骨骨折77例(11.85%),锁骨骨折57例(8.77%),手骨折48例你(7.38%),肱骨骨折47例(7.23%),尺骨骨折44例(6.77%)。受伤机制的前5位为跌倒351例(54.00%),交通事故所致小汽车乘员损伤79例(9.69%),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54例(8.31%)。四肢骨折住院79例(12.15%),转上级医院250例(38.46%)。结论加强当地道路建设,强化出行安全教育,重视民族地区的医疗投入及建设,对降低该地区四肢骨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康;谢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和中药熏洗,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模式。观测Lequesne指数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以及中值频率值,连续治疗8周,判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肌力训练模式。
作者:黄彬洋;庞日朝;王文春;王倩;江玥;孙年怡;刘浩;熊德启;刘晓瑞;熊兴娟;陈燕;张安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GHD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因无创、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心脏功能。3D-STI是近年来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技术。
作者:戴克菊(综述);顾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情况。方法用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方法检测634例脑梗死患者及878例非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及脑梗死发作次数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p阳性率为40.5%(257/6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8%(279/878)(P<0.05);Hp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发作次数脑梗死患者中Hp阳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现症感染率在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增高,Hp感染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和晓玫;张树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胰腺炎误诊现状,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水平。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发表的与急性胰腺炎误诊有关的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终纳入文献66篇,涉及病例643例。结果(1)误诊疾病多样:前5位依次是胆石症合并胆系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冠心病、消化性溃疡。(2)确诊依据:符合急性胰腺炎腹痛特征患者475例、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的患者331例、CT或腹部超声检查呈AP影像学改变的患者123例、手术探查56例等。(3)预后:死亡51例,病死率14.83%。结论急性胰腺炎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缺乏动态分析;不能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缺乏某些必要的影像检查;对特殊人群胰腺炎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些结果对指导临床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汤浩;杨晶露;岑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46例合并Hp感染者为实验组,另外46例Hp阴性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实验组加用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抗Hp治疗;治疗后检查Hp;检测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Hp检测均为阴性;治疗前实验组IFN-γ、IL-4及IFN-γ/IL-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4及IFN-γ/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p感染可致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Th1向Th2细胞漂移;兰索拉唑可逆转Hp致病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逆转Th1向Th2细胞漂移效应。
作者:高慧;牟东;张勇;周德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一组病理过程影响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大脑毛细血管的疾病。腔隙性卒中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它与复发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及死亡率增加这些长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脑出血仍然是溶栓治疗具破坏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并发症,而脑小血管病的存在是现在被公认为溶栓相关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腔隙性卒中患者溶栓疗效的文献和伴CSVD,如白质病变及脑微出血患者溶栓后脑出血发生风险的证据。
作者:戚欣;李小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门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门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管理,各纳入患者6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所得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80例,年龄19~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P组、F组和D组,每组各60例。P组为丙泊酚静脉麻醉,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D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三组患者生命体征、丙泊酚用量、人工辅助通气、术中不良反应(体动、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与P组比较,F、D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体动发生率降低;F组术后苏醒时间延长;D组人工辅助通气率降低(P<0.05)。与F组比较,D组人工辅助通气率降低、术后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抑制轻微,术后苏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承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余湘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