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间盘手术中的运用

张薏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椎间盘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椎间盘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6例椎间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康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路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间盘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7611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与分析。方法对7611例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手术患者使用访视单进行访视。结果经过术前访视的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紧张、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综合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访视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能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满意度明显提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经济负担,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宗旨。

    作者:杨加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23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术后3月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47例,发生率7.54%,术后经过营养神经、硬膜囊修补及再手术、抗感染等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病人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医生熟悉掌握椎间盘镜的常规操作及镜下腰椎间盘的解剖可大大减少该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浦小兵;杨双石;曹海泉;荆兴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55例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心理状态,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结果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均存在焦虑、抑郁症状,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分别为排斥反应、经济问题、婚姻生育。结论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针对各个时期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张契敏;李宪丽;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本文针对国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现状,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医疗质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提出应重视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并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

    作者:张树兵;张桂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昂丹司琼预防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昂丹司琼预防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全麻下接受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其分为术前用药组36例、术后用药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术前用药组于麻醉前30分钟通过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术后用药组麻醉清醒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止吐药物。观察至术后48小时,统计各组中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例数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6例患者共有25例发生恶心、呕吐反应。术前用药组、术后用药组和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7.8%、12.0%和48.0%。术后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5),说明术后用药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前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61,P>0.05),说明术前用药不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25例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给予经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有21例患者缓解,缓解率为84.0%,用药过程中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昂丹司琼预防和治疗LC术后恶心、呕吐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性用药佳时机应该为麻醉清醒时。

    作者:谭德明;陈怀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决策及进展

    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一半。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约1/4缺血性脑卒中是因颈动脉狭窄所致。随着颈动脉内膜剥脱( carotid end-arterec tomy,CE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颈动脉支架成形(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颈动脉狭窄所致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CEA和CAS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结合CEA和CAS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指南,对二者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龚浩;蒲锐;魏平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注重军校学兵健康人格的培养

    本文对军校学兵不健康人格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从优化军校文化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和健全自我意识培养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兵的健康人格。

    作者:王蕾;欧阳维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行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25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64例,感染率为19.7%,肺部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34.4%)、假单胞菌属(28.1%)、葡萄球菌属(24.3%)和真菌(14.1%);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过大、白蛋白<30g/L、化疗时间≥2周、肺不张、化疗后血象<3.0×109/L、KPS评分<80分(P<0.05)。结论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万青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防治对策。方法187例行PD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胰瘘分为术后胰瘘组(n=28例)和术后无胰瘘组(n=15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残余胰腺质地、胰肠吻合方式及术后是否应用生长抑素等方面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防治对策。结果 BMI、糖尿病、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术后出现胰瘘的单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术后出现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

    作者:李大登;魏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BL结合LBL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介绍了结合PBL与LBL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PBL结合LBL教学法能互补缺点,增强优势,在增强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胡晓艳;姜梁;向丽;张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31例,按应用钢丝、空心螺钉为内固定材料分别分为A、B两组,根据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1.4±2.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0.8±2.4)和(91.5±2.0),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1.1±2.3)和(92.4±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后钢丝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黎明华;周敏华;熊秉刚;黎润超;邬业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对干休所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76例干休所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卫生干预,包括定期体检、普及高血压常识、药物干预、生活、行为、饮食干预、实施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经过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血压改变、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情况与干预之前比较有显著改善。结论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对控制干休所高血压老年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险性,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周晓玲;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的研究和现状

    因外伤、脑血管疾病或者颅内占位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因继发颅骨缺损综合征、防御功能缺失、继发脑积水等并发症,以及美观需求需行颅骨修补[1]。何时进行颅骨缺损修补及采用何种修补材料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颅骨修补的时机和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抑郁的新亚型:阈下抑郁

    世界全球化在发展,我国经济在腾飞,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抑郁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重大且常见的社会问题。在普通人群中,有很多人出现了抑郁症状却不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被称之为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

    作者:袁丽;董超;金荣疆;庞日朝;王倩;刘建成;张如飞;张安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5月治疗的28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134例,口服消风散汤剂,一日一剂,分三次服,同时口服依匹斯汀10毫克,一日一次;对照组153例,口服依匹斯汀10毫克,一日一次。急性荨麻疹疗程为两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依匹斯汀治疗。

    作者:余先华;马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Ⅰ、Ⅱ型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Ⅰ、Ⅱ型骨折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简单距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骨折采用Hawkins分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9例,术后门诊复查随访,术后1、2、3、6、12月复查X片,根据复查结果于术后4~6周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Hawkins评分:优6例(Ⅰ型3例,Ⅱ型3例),良8例(Ⅰ型4例,Ⅱ型4例),中2例(Ⅱ型2例),优良率为87.5%。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能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对距骨血供的进一步破坏,降低距骨缺血性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

    作者:刘绍江;尹立;钟凤林;王川;向生健;李林涛;熊智巍;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IPO结合LCP技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 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5例使用MIPO技术采用LCP治疗的四肢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切口均1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71.53(37~145)min,术中平均出血183.74(50~450)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3(13~21)周,无骨延迟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短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MIPO结合LCP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感染率低、组织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作者:朱永周;谢化民;黄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第三磨牙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

    长期以来,第三磨牙的保留与拔除,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估第三磨牙拔除与保留的利弊,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所以,正确了解第三磨牙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第三磨牙的发生、发育、阻生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赖永先;吴俐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G网络与图书馆服务研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4G网络的高速特性,必将带来阅读体验巨大的改变。本文从4G网络引入图书馆的可行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引起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可能性,这必然会导致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变革,从而为4G时代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郑砾;王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许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