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余先华;马虎

关键词:消风散, 依匹斯汀, 急性荨麻疹
摘要:目的:观察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5月治疗的28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134例,口服消风散汤剂,一日一剂,分三次服,同时口服依匹斯汀10毫克,一日一次;对照组153例,口服依匹斯汀10毫克,一日一次。急性荨麻疹疗程为两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依匹斯汀治疗。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行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25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64例,感染率为19.7%,肺部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34.4%)、假单胞菌属(28.1%)、葡萄球菌属(24.3%)和真菌(14.1%);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过大、白蛋白<30g/L、化疗时间≥2周、肺不张、化疗后血象<3.0×109/L、KPS评分<80分(P<0.05)。结论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万青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IPO结合LCP技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 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5例使用MIPO技术采用LCP治疗的四肢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切口均1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71.53(37~145)min,术中平均出血183.74(50~450)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3(13~21)周,无骨延迟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短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MIPO结合LCP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感染率低、组织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作者:朱永周;谢化民;黄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55例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心理状态,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结果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均存在焦虑、抑郁症状,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分别为排斥反应、经济问题、婚姻生育。结论未婚肾移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针对各个时期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张契敏;李宪丽;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防治对策。方法187例行PD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胰瘘分为术后胰瘘组(n=28例)和术后无胰瘘组(n=15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残余胰腺质地、胰肠吻合方式及术后是否应用生长抑素等方面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总结相关防治对策。结果 BMI、糖尿病、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术后出现胰瘘的单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术后出现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残余胰腺质地及胰肠吻合方式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

    作者:李大登;魏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许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疣状皮肤结核1例

    患者男性,47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丘疹伴瘙痒,面积逐渐增大,出现斑块及苔藓样增生,当地医院先后以“湿疹、股癣”给予皮炎平、达克宁等治疗,效果不佳,皮疹未消退,并逐渐增生,瘙痒显著。既往体健无发热、盗汗、咳嗽、喀痰等症状。否认系统疾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皮肤科检查示右侧臀部内侧及左臀上侧有一约10cm×20cm大小暗红增生性斑块,边界基本清楚,表面粗燥,呈疣状增生,以鳞屑覆着的结节向外扩展呈环状。无疼痛压痛,无明显糜烂及渗出。胸部及四肢未见同形皮疹。

    作者:李娜;彭凤祥;唐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紧急情况下到基层部队开展血浆采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介绍紧急情况下到基层部队采集血浆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应用NGL XJC2000型血浆采集机及一次性使用单采血浆分离器,在所到部队卫生所(队)的房间选用普通的睡床,选择合适的肘静脉按常规操作技术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单针),单次血浆采集量三个循环共600ml。结果应急血浆采集664例,一次性穿刺采集成功655例,因血管通路不畅第二次穿刺采集成功5例,因血管通路不畅采集成功但不足量3例,两次穿刺均不成功采集失败1例;肉眼明显脂血1例,谷丙转氨酶增高不合格血浆2份。结论国产血浆采集机携带方便,操作简易,献血员耐受性好,有利于因紧急需要新鲜冰冷血浆时在基层部队开展血浆单采,是军队血站战时血液保障和突发事件血液保障应急训练的一种方式。

    作者:曾丽红;岑艳陶;周雪花;陆眩奉;蒙玉香;万花燕;刘东华;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鼻硬结病2例诊断报告

    鼻硬结病是鼻硬结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低度传染性慢性肉芽肿病,该病比较少见,且其发病有一定地域性,现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胜;耿勇;朱昱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CU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3年2月ICU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共325株,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诊产ESBLs阳性细菌,采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2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出产ESBLs菌71例(21.8%),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8.9%)、肺炎克雷伯菌(37.7%)、阴沟肠杆菌(33.3%)和产气肠杆菌(20.0%);71例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从痰液(45例)和术后引流液(11例)中分离而来,痰液和术后引流液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株分离率分别为16.2%、13.4%,明显高于尿液、血液及静脉导管的分离率,所致院内感染主要在下呼吸道和外科手术部位;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而对绝大多数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呈耐药性表现。结论产ESBLs所致ICU院内感染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和外科手术部位,仅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予以治疗。

    作者:洪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放电与MRI病灶相反定位1例

    患者男性,7岁。患儿出生后43天出现发热,哭闹,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维生素K缺乏、脑出血”,经治疗后仍发育较差,并间断性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6年余。近日患者发作频繁,病情加重,要求入院治疗。入院查体:语言不清晰,理解力、自知力、记忆力、计算力差。查体不合作,左手精细动作尚可,能抓握、对指、指鼻,右侧肌张力高,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尚可,肢体肌力约Ⅵ级,浅反射存在,巴氏征阳性,髌阵挛阳性。长程视频脑电图(long-term 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LTVEEG)监测示间歇期左侧半球懒波表现(背景节律缺损,主要被低幅θ、δ活动代替),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右侧导联可见中-高幅慢波、尖波及尖慢波单个或成串频繁发放。监测中患者临床发作5次,记录到的脑电活动痫样波起源提示均以右侧为著。头部增强MRI扫描,发现左侧幕上大脑半球及右侧额叶少部分软化灶,双侧脑室扩大。DT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神经纤维束明显少于右侧大脑半球,且左侧大脑半球纤维束较短,右侧大脑半球FA值(0.402)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FA值(0.366)。患者在全麻下行左侧大脑半球软化灶切除术,在皮质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 ECoG)监测下行癫痫病灶切除术。术中见硬脑膜下软化灶粘连紧密,悬吊硬脑膜,显露软化脑组织,见其下脑脊液流出,颞叶脑组织缺如,顶叶、枕叶脑组织大部分缺如,额叶有部分脑组织残留,术中ECoG发现软化灶各部位均有高幅棘波灶,额叶较明显。探查中颅窝顶,打开侧脑室颞角,向内侧分离暴露海马组织,见海马组织色黄,在切除海马组织及痫样灶后复查ECoG,痫样波消失。病理证实:左侧大脑脑组织结构疏松、水肿,少量慢性炎细胞侵润;其间多灶性血管团呈畸形改变。术后1月复查VEEG:右侧尖波及尖慢复合波等异常放电消失。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精神状有文献报道[1]外伤、血液循环障碍、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液化坏死、均可称为脑软化灶。本例患儿于出生后43天有脑出血病史,发育较差,并间断性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6年余,经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后未能控制。VEEG示间歇期右侧导联可见慢波、尖波及尖慢复合波频繁发放,左侧导联可见低幅懒波,并且发作期痫样波起源仍以右半球较活跃。头部增强MRI示左侧幕上大脑半球及右侧额叶少部分软化灶,双侧脑室扩大。本例患者VEEG表现无论间歇期或发作期痫样波提示均在右侧,而MRI软化灶显示主要在左侧,是属于罕见的定位相反病例。继发性癫痫引起的原发灶侧懒波、继发灶侧痫样放电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1)棘波的出现,必须是神经细胞还具有一定的传递信息和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功能,损伤侧皮质由于神经元的破坏和退行性变,血液供应不足,致使神经细胞凋亡、突触变性,导致神经细胞失去其正常功能,故棘波可减弱或消失。(2)头皮脑电图描记到棘波并不是起源于颅内的某一个点,而是神经元群电活动的簇聚,据文献[2]报道,至少6cm2范围的皮质神经元同步放电才能在头皮导联中记录到。故无论是囊肿、外伤、脑萎缩或其他因素引发的癫痫,均可使相当一部分神经元失去其正常的功能,致使病损侧参与簇聚行放电的神经元数目相对减少,均可出现头皮脑电活动减弱波幅低平,在大脑的整合机能下,经过某些特殊的传导通路,例如胼胝体等纤维,点燃对侧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细胞膜的超极化引起痫样放电。

    作者:王红美;匡永勤;王建珺;党世华;赵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武警部队黑热病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经白蛉传播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在我国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1-2]。全球利什曼原虫的感染人数在1200万左右,受威胁的人口约3.5亿[3]。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口到达或居住于利什曼病的自然疫源地,部队作为遂行多样化任务的特殊群体,军事训练频繁,常常参加自然灾害的救援活动,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执行应急任务,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我们根据武警部队人群分布,结合相关资料对黑热病感染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黄云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某院剖腹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剖腹产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达30%~60%,甚至更高[1]。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剖腹产率及剖腹产指征的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的研究和现状

    因外伤、脑血管疾病或者颅内占位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因继发颅骨缺损综合征、防御功能缺失、继发脑积水等并发症,以及美观需求需行颅骨修补[1]。何时进行颅骨缺损修补及采用何种修补材料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颅骨修补的时机和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对干休所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76例干休所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卫生干预,包括定期体检、普及高血压常识、药物干预、生活、行为、饮食干预、实施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经过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血压改变、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情况与干预之前比较有显著改善。结论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对控制干休所高血压老年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险性,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周晓玲;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BL结合LBL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介绍了结合PBL与LBL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PBL结合LBL教学法能互补缺点,增强优势,在增强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胡晓艳;姜梁;向丽;张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决策及进展

    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一半。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约1/4缺血性脑卒中是因颈动脉狭窄所致。随着颈动脉内膜剥脱( carotid end-arterec tomy,CE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颈动脉支架成形(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颈动脉狭窄所致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CEA和CAS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结合CEA和CAS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指南,对二者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龚浩;蒲锐;魏平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31例,按应用钢丝、空心螺钉为内固定材料分别分为A、B两组,根据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1.4±2.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0.8±2.4)和(91.5±2.0),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1.1±2.3)和(92.4±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后钢丝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黎明华;周敏华;熊秉刚;黎润超;邬业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纱布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纱布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用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12例,小纱布块应用于检查手术创面214例、钝性解剖分离97例、压迫止血68例、预防结石残留腹腔46例,术中发现胆漏12例、预防钛夹残留腹腔6例。全组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灵活使用小纱布块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熊春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梅毒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策略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策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对今后的工作及生活恢复信心。方法对11例患者实施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的健康教育路径。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本病的预防及消毒处理知识。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治疗梅毒患者的过程中,作用显著。

    作者:金家琼;张瑞;余丙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1例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四肢关节疼痛2年伴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1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息、气促、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继而出现消化不良、全身皮肤反复破溃及肢体功能障碍。近1年来患者反复出现意识障碍,四肢肌力降低,不能下床活动。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四肢疼痛剧烈,并频繁出现意识障碍,经相应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入科查体:体温:36.8℃,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5mmHg。患者神志不清,发育正常,营养差,体重35Kg。面部及全身皮肤干燥,呈灰褐色,弹性差。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广泛分布大小不等斑疹,呈淡红色、灰黑色或白色,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毛发稀疏,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口腔内可见大小不等溃疡。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左上肢活动正常;左下肢及右上肢肌力Ⅰ级,张力减弱;右下肢肌力0级;所有肢体对疼痛刺激敏感。骶尾部可见1.1cm ×1.3cm皮损,创面呈暗红色,有少量渗液。辅助检查:血液:白细胞7.2×109/L、淋巴细胞:0.50×109/L、葡萄糖10.37mmol/L、血清胆碱酯酶3695U/L、腺苷脱氨酶42 U/L、抗rRNP(+)、抗核抗体:弱阳性;抗-DsD-NA:弱阳性;C30.64g/L,C40.08 g/L,血沉92mm/h;尿常规:尿色淡黄,透明管型(-)、白细胞(++);尿酸碱度测定5.0;隐血(+++)、尿糖(+++)。头颅CT扫描示:(1)右颞枕叶出血;(2)右基底节脑梗死。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2)狼疮性脑病;(3)右颞枕叶出血;(4)右基底节脑梗死;(5)骶尾部压疮;(6)I型糖尿病。

    作者:冯崇义;马厚志;李瑞;童永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