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

蔡羚琴;王晓湘;张一洁;白云

关键词:健康体检, 程序化, 和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44名军、地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所有时间、体检相关满意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体检环境舒适、体检流程便捷、体检项目的宣教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检所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健康体检中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体检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下行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55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皮下气肿、内出血、阴囊肿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总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为(3.24±0.24)d和(5.18±0.67)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12个月,观察组无一例患儿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配合优质护理模式,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毕丽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6~2012年西藏林芝地区疟疾发病分析

    目的:探讨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的发病流行地域及治疗方案。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1月~2012年12月207例疟疾发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207例疟疾病例中采用氯喹+伯氨喹治疗178例,治愈168例;用青篙素、氯喹或奎宁单一药物治疗29例,治愈24例。结论林芝地区是西藏唯一有疟疾发生并流行的地区,发病者多为青壮年,一旦确诊,建议采用氯喹+伯氨喹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耿涛;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分属4个家系,尿3-甲氧-4羟基杏仁酸(VMA)均升高。甲状腺髓样癌发病均早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示:病灶多侵及甲状腺双叶(8/11),以低回声为主(15/19),并伴有钙化灶(18/19),其中粗大钙化灶居多(12/18),边界多见不规则声晕(11/19),病灶血流多为Ⅲ级(15/19)。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例(8/11);病理示其中有5例(5/11)合并甲状旁腺增生,超声确诊其中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90%(20/22),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对该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对该病家族成员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董吉;丁炎;吴鹏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柏拉图分析法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每季度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评价并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要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一季度对问题分析整改,二季度不良因素下降23%。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一针见血地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针对性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田爱娟;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及补液治疗,对照组常规补液治疗,定期复诊至分娩,对照结果。结果治疗组的羊水指数(AFI)在治疗后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羊水指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羊水过少方便、安全有效,并减少了新生儿窒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菊花;朱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层中医卫生士官中药教学体会

    基层部队卫生员中医技能培训工作是把基层中医药普及应用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训真正发挥中医药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独特优势,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笔者就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药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培养的中医卫生士官应用所学服务于部队。

    作者:杨璐璐;宁亚功;邓富;曹少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

    自1965年Newman[1]将托槽直接粘贴技术应用以来,固定矫治已成为临床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方法。但是矫治过程中托槽的脱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医生,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和疗程,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如何提高托槽粘贴的粘接强度就成为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冉萍(综述);杨四维(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肠镜诊断结肠钩虫病11例报告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和)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人体引起以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钩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大肠钩虫病少见。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4202例,检出结肠钩虫病11例,检出率0.77‰,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光红;蔡王婷;李昌平;毛登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健康教育策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健康教育策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258例患者进行急性期、治疗期、康复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蛇咬伤的紧急处理及预防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过程中,作用显著。

    作者:金家琼;陈荣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96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护

    探讨PICC并发症的防护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PICC治疗的9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置管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症11例,除1例患者堵管再通失败,其他经正确处理后,均顺利恢复。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换药、妥善固定、正确封管以及置管后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万洪果;程贤敏;刘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棉酚及其衍生物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着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物,而棉酚由于其抗肿瘤潜力得到肯定,对其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过研究,棉酚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不仅得到肯定,其作用机制也得到阐述,提示棉酚可能成为新的乳腺癌辅助治疗药物。本文着重介绍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在对棉酚及衍生物治疗乳腺癌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一些对本领域研究趋势的认识。

    作者:陶玉君;吴畏(综述);吴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初级创伤救治在部队灾难救治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军队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能不仅包括平时接诊及收治伤病员,更重要的是担负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和战时机动卫勤保障支援任务[1]。但卫勤保障系统缺乏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中受伤人员救治的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是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在全球推行的项目,旨在规范在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等危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行为,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的培训项目。因此,熟悉并掌握初级创伤救治技能对提高灾难救治中部队卫勤保障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磊;陈文珏;赵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Ki67、nm23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异常有关,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Ki67与肿瘤细胞的周期、增殖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m23在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近些年ki67、nm2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文飞(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发生药物热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不良反应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对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刊载的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反应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性别分布较均衡,发热出现时间为用药开始后1~15d,高体温38.8~40.2℃,停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不良反应并不罕见,但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药学监护要点为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发热应考虑万古霉素所致药物热,对于出现药物热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停药,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可作为判定不良反应的佐证。

    作者:史惠卿;雍小兰;胡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前军队医院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日趋完善,患者对医疗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军队医院医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建立政策培训、目标考核等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医保管理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与专项制度;严格控制出、入院指征;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等措施;达到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丹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后急性肺水肿1例病例分析

    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水中毒、电解质紊乱、气胸、空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栓塞、临近脏器损伤等。我院在此项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急性肺水肿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勇;高巨;于大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发,并且患病率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增加而增加[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膝骨关节炎在4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中高达80%[2]。膝骨关节炎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互结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作为非药物治疗,因其禁忌症少、副作用小、治疗方便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的临床研究发现电针作为治疗手段在改善KOA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肯定。但是,电针作为KOA一种有效的治疗,在穴位的选择、治疗时间、疗效评定方法、结合其他治疗时治疗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KOA治疗组合的区别、组合中各疗法的治疗强度、频率、时间、波型、剂量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对电针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虞记华;张驰;胥方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视环节控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我院是首批通过国家评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担负着西南片区部队的医、教、研、防、卫、保任务。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军队医疗成果奖多项,自2002年首次参加四川省成果奖评审以来,先后6次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医院出色地完成了黎巴嫩维和、汶川、玉树地震抗震救灾、6.5公交车爆炸事件伤员抢救等多项重大任务。所有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是分不开的。医院承担着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军地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任务。

    作者:刘建华;侯凯文;王魁英;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35S中Twist基因表达与紫杉醇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能力不同的两种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435S中Twist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紫杉醇药物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Twist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两种细胞中均有Twist基因表达,在MDA-MB-435S细胞中的表达高于MCF-7(P<0.05);(2)紫杉醇对MDA-MB-435S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Twist基因在转移能力强的MDA-MB-435S细胞中表达高于转移能力中等的MCF-7细胞,同时高转移的MDA-MB-435S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弱于中等转移性的MCF-7细胞,且更易出现耐药。

    作者:张志霞;何涛;董衍东;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先天性直肠阴道瘘二次手术修补1例报告

    患者女性,15岁。因阴道漏大便15年于2012年7月12日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大便从阴道流出,当地诊断为“先天性直肠阴道瘘”。3岁时在当地医院行“修补手术”,手术失败。现入院要求再次手术。入院查体:身高156cm,体重43公斤,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乳房发育、外阴发育正常,未婚未产式,未做内诊。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检:截石位12点处距肛缘3cm扪及约1cm大小直肠瘘口通向阴道,距阴道口约2cm。以尿管插入阴道碘伏灌洗阴道4天,术前常规准备。肠道准备后于2012年7月16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先天性直肠阴道瘘修补术。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扩肛。直肠、阴道上端分别塞入碘伏纱布。在直肠和阴道后壁间隙注入1:20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约50ml,在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会阴体作一弧形向上的切口,锐性、钝性分离阴道后壁和直肠前壁,完整游离瘘管达瘘口以上3cm,两侧达盆壁。8号尿管牵引瘘管,沿瘘口周围切除阴道后壁,将瘘管经瘘口拉到直肠,检查直肠壁浆肌层缺如直径约1cm。3/0可吸收线不穿透直肠黏膜横行间断缝合直肠浆肌层,双叶肛镜扩开肛门,暴露直肠瘘口,边切除瘘管边以4/0可吸收线横行间断缝合直肠黏膜;3/0可吸收线纵行间断缝合阴道后壁,上端超过切口1cm;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间断缝合会阴皮肤。肛查缝线未穿透直肠黏膜。检查各处未见活动性出血,取出塞于直肠、阴道内的碘伏纱布。再次消毒后,碘伏纱布卷置阴道压迫止血,留置导尿,放置肛管。大纱布覆盖会阴,术毕。术后第一天取尿管,肛门排气后取肛管。术后第4天,患者感冒。术后第5天月经来潮,术后第7天自解大便。会阴伤口拆线,中间约1cm未愈合,且有一小孔与阴道相通,形成会阴阴道瘘。

    作者:贾艾丽;刘素清;苏加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