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惠卿;雍小兰;胡婷婷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婴幼儿期多为隐性感染,并且这种感染状态可能持续终生[1],一般对机体是无害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若感染延迟至学龄儿童或少年时期则可能表现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约占此种病例的20%~50%[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推测急性IM可能会永久的改变或减弱宿主机体的免疫应答[3],更可能是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主要发病起源[4]。大部分IM病例发生于EBV原发感染期间,而慢性IM病例主要见于T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5]。国外文献报道IM发病率为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15~24岁的青少年[6]。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见于2~6岁儿童。I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其病程呈自限性,但也可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脾破裂、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疾病,甚至可引起爆发性感染。Aki等[7]报道了1例因EBV感染伴有肉芽肿样肺损伤的病例,推测可能与E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有关。IM患儿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则称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重症传单)。其病情重,预后差,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92.3%[8]。有文献报道存在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的重症传单病例发生率超过20%[9]。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10]。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IM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佳(综述);刘文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44名军、地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所有时间、体检相关满意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体检环境舒适、体检流程便捷、体检项目的宣教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检所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健康体检中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体检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
作者:蔡羚琴;王晓湘;张一洁;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胰腺外科患者术后引流管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多的情况,探讨外科病房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方法采取优化工作流程、梳理护理细节、管道名称标签化、引流颜色图谱化、责任护士分层管理等措施。结果优化了病房工作流程,从专业上细化了护理内容,体现了专科护理内涵,出院患者短信回复护理服务满意率持续大于98%。结论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外科病房,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充实优质护理内涵。
作者:杨亚英;李春梅;邓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特征性表现是躯干部散在水疱。儿童的系统性表现轻微,但在成人、新生儿及免疫抑制者,系统性表现严重[1]。笔者曾收治1例成人水痘继发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杰;许长坤;丁前列;张家旭;朱荣欣;赵帅;李宏彬;陶延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在神经外科ICU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97例颅脑外科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与对照组匹配的2012年1~6月入院的124例颅脑外科高危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对新入院或手术后危重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然后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告知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放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并由专人实施预防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压疮、跌倒/坠床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外科ICU高危患者中应用压疮、跌倒/坠床和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有利于提高护患双方的重视程度,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充分体现了护士履行告知的义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蒋玲俐;宋敏;刘安璇;喻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自1965年Newman[1]将托槽直接粘贴技术应用以来,固定矫治已成为临床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方法。但是矫治过程中托槽的脱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医生,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和疗程,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如何提高托槽粘贴的粘接强度就成为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冉萍(综述);杨四维(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下行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55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皮下气肿、内出血、阴囊肿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总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为(3.24±0.24)d和(5.18±0.67)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12个月,观察组无一例患儿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配合优质护理模式,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毕丽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确诊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结节性痒疹患者69例,予以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外贴于患处皮肤,1次/天,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有效率91.30%,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治疗结节性痒疹安全、有效,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朱荣欣;曲德威;曹学勇;付红;马丽;方全;丁前列;程琦;尚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发生药物热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不良反应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对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刊载的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反应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性别分布较均衡,发热出现时间为用药开始后1~15d,高体温38.8~40.2℃,停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不良反应并不罕见,但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药学监护要点为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发热应考虑万古霉素所致药物热,对于出现药物热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停药,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可作为判定不良反应的佐证。
作者:史惠卿;雍小兰;胡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地震灾害会给人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伤害。灾难发生后,人们往往着力于抢救伤员的生命,关注生理上的伤害,而对心理上的伤害重视不够,事实上心理上的伤害远比生理上的要复杂的多。2008年“5.12”地震中我科收治一名地震伤截肢术后并发气性坏疽的伤员,其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经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燕;杨婷;付德会;张瑞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基层部队卫生员中医技能培训工作是把基层中医药普及应用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训真正发挥中医药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独特优势,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笔者就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药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培养的中医卫生士官应用所学服务于部队。
作者:杨璐璐;宁亚功;邓富;曹少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芍药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IL-22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哮喘发作组(B组)和治疗组(C组)。治疗组给予芍药提取物灌胃治疗10天,观察三组大鼠的外观表现、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IL-22和IL-13水平。结果 B组和C组经激发后出现典型的哮喘表现,C组经中药治疗后外观表现、肺组织病理改变较B组有明显好转,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的IL-22和IL-13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芍药提取物可通过调节IL-22和IL-13的水平治疗哮喘。
作者:陈霞;黄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妇科肿瘤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随着筛查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早期病例得以诊断。如何更好地评价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早发现复发病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螺旋CT的解剖图象的融合,以CT高分辨率解剖结构为基础,观察人体组织细胞代谢酶、受体及基因表达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先进分子影像诊断设备。PET/CT检查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为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回顾分析了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科行PET/CT检查的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杨勤;吴平;周克;向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ICU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是专门为方便医院ICU病房住院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沟通,而设计开发的一套运用现代化科技电子技术的图像视频、音频传输系统,是现阶段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媛媛;李明;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提高护生综合业务素质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方法对2011~2012年度100名护生实施优质护理带教模式,与2010~2011年度采用普通带教模式的80名护生分别在实习第1周和实习结束前1周从考核成绩、职业归属感、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生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带教模式的护生在各个方面的实习成绩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带教模式能够提高护生的业务素质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吕小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引进美式助产新理念及相关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1000例,采取传统助产法和美式助产法各500例,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和会阴疼痛进行比较。结果美式助产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疼痛明显低于传统助产组。结论美式助产法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周玥;杜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行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2012年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在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2小时内复查头颅CT:23例血肿完全清除,15例血肿清除>90%,2例清除率约60%,其中4例术后48小时内额颞部发生脑梗塞。术后6~12个月随访,按GOS分级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2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头灯辅助下经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血肿清除,血肿清除程度和远期疗效评估均与常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宋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煤矿矿区高血压病控制效果。方法对丰矿八一社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该社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将3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建档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1.02%、80.15%、33.15%。管理干预一年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6.08%。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手段,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肖新明;江勇;罗义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水中毒、电解质紊乱、气胸、空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栓塞、临近脏器损伤等。我院在此项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急性肺水肿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勇;高巨;于大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