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全景脊柱X光片的应用体会

高玉川;毛安彬;杨沁心

关键词:全电动单板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无缝拼接, 全脊柱, 双下肢
摘要:目的:探讨DR数字化X线摄影机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方法美国锐珂DRXEVP04590全电动单板数字X线机及全脊柱专用立位摄影架,柯达KODAK8900激光相机。一次性摄取全脊柱正位、侧位及左右侧弯影像。结果影像经电脑处理及拼接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全脊柱或双下肢图像,经激光机打印出胶片。结论 DR全脊柱双下肢摄影,一次按钮曝光,能在一张照片上显示双下肢及脊柱全景影像,图像可存储和传输,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全面方便快捷的影像学资料。无缝连接的脊柱全景图像,满足了诊断与骨科矫形手术的需要。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分析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使用医学名词的写作观念及相关对策,以确保论文质量和学术上的严谨性。

    作者:李世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发,并且患病率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增加而增加[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膝骨关节炎在4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中高达80%[2]。膝骨关节炎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互结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作为非药物治疗,因其禁忌症少、副作用小、治疗方便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的临床研究发现电针作为治疗手段在改善KOA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肯定。但是,电针作为KOA一种有效的治疗,在穴位的选择、治疗时间、疗效评定方法、结合其他治疗时治疗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KOA治疗组合的区别、组合中各疗法的治疗强度、频率、时间、波型、剂量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对电针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虞记华;张驰;胥方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柏拉图分析法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每季度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评价并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要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一季度对问题分析整改,二季度不良因素下降23%。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一针见血地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针对性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田爱娟;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原液与头孢唑啉钠皮试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头孢唑啉钠皮试及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2250例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行头孢唑啉钠皮试及头孢菌素原液皮试,对比皮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孢菌素原液皮试阳性率与头孢唑啉钠皮试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头孢唑啉钠皮试相比较,头孢菌素原液皮试,能显著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阴性的发生率,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兴兰;龚凯;樊强;梁峰;刘晓莉;崔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婴幼儿期多为隐性感染,并且这种感染状态可能持续终生[1],一般对机体是无害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若感染延迟至学龄儿童或少年时期则可能表现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约占此种病例的20%~50%[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推测急性IM可能会永久的改变或减弱宿主机体的免疫应答[3],更可能是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主要发病起源[4]。大部分IM病例发生于EBV原发感染期间,而慢性IM病例主要见于T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5]。国外文献报道IM发病率为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15~24岁的青少年[6]。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见于2~6岁儿童。I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其病程呈自限性,但也可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脾破裂、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疾病,甚至可引起爆发性感染。Aki等[7]报道了1例因EBV感染伴有肉芽肿样肺损伤的病例,推测可能与E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有关。IM患儿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则称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重症传单)。其病情重,预后差,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92.3%[8]。有文献报道存在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的重症传单病例发生率超过20%[9]。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10]。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IM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佳(综述);刘文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棉酚及其衍生物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着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物,而棉酚由于其抗肿瘤潜力得到肯定,对其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过研究,棉酚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不仅得到肯定,其作用机制也得到阐述,提示棉酚可能成为新的乳腺癌辅助治疗药物。本文着重介绍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在对棉酚及衍生物治疗乳腺癌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一些对本领域研究趋势的认识。

    作者:陶玉君;吴畏(综述);吴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煤矿矿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煤矿矿区高血压病控制效果。方法对丰矿八一社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该社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将3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建档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1.02%、80.15%、33.15%。管理干预一年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6.08%。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手段,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肖新明;江勇;罗义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军地医院地方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探讨

    随着军队医院允许收治地方患者以来,军地医院就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进行着技术合作,但彼此收治的地方患者医疗信息还未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这给地方患者在军地医院间就诊或转诊治疗带来了不便,甚至贻误宝贵的治疗时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整体推进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本文从军地医院地方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海生;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6~2012年西藏林芝地区疟疾发病分析

    目的:探讨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的发病流行地域及治疗方案。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1月~2012年12月207例疟疾发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207例疟疾病例中采用氯喹+伯氨喹治疗178例,治愈168例;用青篙素、氯喹或奎宁单一药物治疗29例,治愈24例。结论林芝地区是西藏唯一有疟疾发生并流行的地区,发病者多为青壮年,一旦确诊,建议采用氯喹+伯氨喹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耿涛;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视对讲系统在医院ICU病房中的应用

    ICU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是专门为方便医院ICU病房住院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沟通,而设计开发的一套运用现代化科技电子技术的图像视频、音频传输系统,是现阶段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媛媛;李明;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44名军、地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所有时间、体检相关满意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体检环境舒适、体检流程便捷、体检项目的宣教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检所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健康体检中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体检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

    作者:蔡羚琴;王晓湘;张一洁;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RKRAY AX-4030尿液分析仪评价

    尿液化学检查是尿液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日本ARKRAY公司生产的AX-403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使用双波长反射测光法,对专用试纸条进行检测,尿比重利用反射型曲折率测定法进行检测。它的仪器性能及其配套试剂质量是检测结果的可靠保证,如何选择和评价仪器性能及试纸质量尤为重要。作者对本科2012年引进的AX-403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雄;李兵;孟凡;赖欣;易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变化分析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电解质(K+、Na+、Cl-、Ca2+)于生后24小时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HIE患儿32例为HIE组,3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的电解质。结果 HIE组患儿平均血钠、血氯、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程度HIE组之间血钠、血氯、血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并且与病情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金珠;龚全业;胡国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部队医院伤病员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部队医院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尽快有效的诊治伤病员,使其早日康复,重返岗位。军队伤病员是军队建设和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1],伤病员一旦住院,就形成了医院对军队伤病员的管理关系,伤病员管理,是部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些患者不假外出、夜不归宿,甚至有少数患者只是挂个牌住院,根本见不到人。正常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和病员的安全均不能得到保证。

    作者:戎正;吴凡;董疆红;黄天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健康教育策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健康教育策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258例患者进行急性期、治疗期、康复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蛇咬伤的紧急处理及预防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蛇咬伤的过程中,作用显著。

    作者:金家琼;陈荣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35S中Twist基因表达与紫杉醇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能力不同的两种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435S中Twist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紫杉醇药物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Twist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两种细胞中均有Twist基因表达,在MDA-MB-435S细胞中的表达高于MCF-7(P<0.05);(2)紫杉醇对MDA-MB-435S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Twist基因在转移能力强的MDA-MB-435S细胞中表达高于转移能力中等的MCF-7细胞,同时高转移的MDA-MB-435S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弱于中等转移性的MCF-7细胞,且更易出现耐药。

    作者:张志霞;何涛;董衍东;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

    目的:针对胰腺外科患者术后引流管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多的情况,探讨外科病房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方法采取优化工作流程、梳理护理细节、管道名称标签化、引流颜色图谱化、责任护士分层管理等措施。结果优化了病房工作流程,从专业上细化了护理内容,体现了专科护理内涵,出院患者短信回复护理服务满意率持续大于98%。结论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外科病房,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充实优质护理内涵。

    作者:杨亚英;李春梅;邓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2例体会

    目的:探讨通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明确诊断儿童OSAHS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82例患者无手术并发症,治愈126例,有效56例。结论手术治疗儿童OSAHS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魏珍莲;熊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北地区武警某部实施医学干预前后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医学干预对降低西北地区武警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西北地区武警某部954名官兵实施医学干预;一年后,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一年内训练伤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的训练伤发生率(4.6人次/100人/年)与干预前训练伤发生率(8.2人次/100人/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后(22.7%)与干预前(42.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发生原因均有显著影响,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作者:任仲一;任高印;张建辉;史娜;谢荣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

    自1965年Newman[1]将托槽直接粘贴技术应用以来,固定矫治已成为临床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方法。但是矫治过程中托槽的脱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医生,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和疗程,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如何提高托槽粘贴的粘接强度就成为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冉萍(综述);杨四维(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