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及提取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唐洪波;沈宝茗

关键词:中药提取物, 肿瘤, 活性成分,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
摘要: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开发周期长以及研发费用昂贵,且临床毒副作用大,制约了其应用.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由于毒副作用小、药理作用独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辅助药物.其抗肿瘤的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本文综述近年有关中药及提取物的发展现状和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肾、输尿管结核的临床和CTU表现

    目的 探讨肾、输尿管结核的临床和CT尿路造影(CTU)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输尿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U检查资料.结果 23例中,6例仅肾脏受累;11例肾脏、输尿管同时受累,其中4例伴有膀胱受累;6例仅输尿管、膀胱受累,肾脏未见明显病变;11例伴有肾周受累.结论 CTU能准确显示肾、输尿管病变本身及周围受侵犯情况,在肾、输尿管结核患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亭;郭春梅;何平;张洪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因病毒、酒精、化学毒物、寄生虫等各种损害因子长期刺激的结果,并终可能发展至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研究证明人类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故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问世,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也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肝纤维化基因治疗在细胞因子调控、siRNA技术运用及靶向载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阐述国内外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现状,探讨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作者:舒福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中应用的疗效及降低急性放疗副反应的情况.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67例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总剂量DT60~66Gy/30~33次/6~7w,2.0 Gy/次/d.观察组在放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放疗结束时以食管吞钡X线造影片判断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3%,81.3%(x2=1.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癌放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虽不能明显提高疗效,但可以减少急性放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作者:李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栓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和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栓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和BNP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祛痰、吸氧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0.5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和BNP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和BNP水平明显下降,与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栓通可降低肺动脉压和BNP,可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杨冬梅;陈小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CP -1及其受体CCR2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MCP -1是G蛋白耦联受体CCR2的配体,一种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也是一种免疫、炎症调节因子.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CP -1及CCR2受体有望成为临床上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陈园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肠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uperfusion injury,IRI)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的现象,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由Sewell在1955年结扎狗冠状动脉后首先发现,并在之后的大量动物实验中普遍得到证实.IRI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心肺功能不全、肠移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肠缺血再灌注除了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外,更会由于细菌和毒素的释放,会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谢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防治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约15%,其中有18%~ 38%的病人早期会发生血肿扩大,从而使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差的风险增加,因此增加对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血压管理和rFVIIa的应用,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回顾与评价,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邓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利用处方自动筛选系统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 PASS)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方法,考察药师应用PASS对“医嘱条”进行审核和干预,以及药师在操作现场对“医嘱条”护士执行情况即“医嘱执行”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按预设条件,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152条,53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86条,22种.干预后组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31条,26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23条,19种.结论 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发生.

    作者:雍小兰;胡婷婷;史惠卿;董朝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上肢手术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对骨科上肢手术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骨科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骨科上肢手术术中及术后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液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腹腔免疫环境的改变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腹腔液内各种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龙玉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6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33%,脱发、乏力、腹泻及皮疹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术后1年内的存活率为76.67%.结论 护理人员应密切掌握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杨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经腰穿脑脊波验证,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天数,头痛激烈程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出现再出血甚至死亡的概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11天,其中治疗过程中需维持服用止痛剂缓解症状的27例,出现血管痉挛表现3例,再发性出血2例,合并坠积性肺炎8例,合并脑梗塞2例,死亡4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来势凶险,出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外植联合鼓膜成形术疗效观察

    目的 用内外植联合法行鼓膜成形术,并术后随访,了解其鼓膜形态变化和听力转归.方法 对32例单纯性鼓膜穿孔患者用内外植联合法行颞肌筋膜移植,术后2月、6月、12月记录鼓膜形态;对术前与术后12月骨气导差进行比较.结果 鼓膜穿孔愈合率3/32,其前倾角形态均保持良好;术后1年言语频率骨气导差平均提高16.42d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内外植联合鼓膜成形术能够保障移植筋膜的血供,限制鼓膜外移,有效增加鼓膜震动面积,缩小骨气导差.

    作者:仇弋戈;何蓉;陈永国;麻宁;郭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OX -2与胃肠道间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2(COX -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限速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COX -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过量表达,主要参与胃肠道间质瘤的血管形成、改变黏附因子活性、促使肿瘤转移、抑制凋亡、抑制肿瘤免疫等.因此,提示COX -2可作为胃肠道间质瘤防治的新靶点,抑制COX -2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等,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及改善预后,以选择性COX -2抑制剂作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研究新热点.本文现就COX -2和胃肠道间质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方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称主动脉夹层)是因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是主动脉疾病中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本病起病急剧,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1].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观察和控制好血压以及做好疼痛护理是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良琴;刘惠;金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卵巢黄体破裂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黄体破裂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黄体破裂大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第20~23天,突然发作性下腹疼痛,很容易被误诊误治.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该疾病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邱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略高于对照组的95.6%,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评分为(20.4±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2.3)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7.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邓介华;温艳;田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9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评价舒适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对96例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舒适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愉快地接受静脉化疗,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化疗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顺利地完成化疗.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脊髓损伤

    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和存活是近年来骨科与神经科学界研究的重点.近来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涉及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机体组织提取物中的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1984年Gospoddarowicz等先从牛的大脑和垂体中分离纯化出来[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证实具有潜在的神经营养作用以来,已引起神经科学界极大的关注.

    作者:邓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科患者在社区卫生中心的康复护理探讨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诸实施并不间断,以帮助患者恢复到佳状态.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康复效果慢等特点,部分患者必然由大医院康复科转入当地社区继续康复[1].社区护士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骨科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陈卫红;唐翠萍;王志琼;靳学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