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王俊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再出血, 死亡
摘要:目的 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经腰穿脑脊波验证,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天数,头痛激烈程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出现再出血甚至死亡的概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11天,其中治疗过程中需维持服用止痛剂缓解症状的27例,出现血管痉挛表现3例,再发性出血2例,合并坠积性肺炎8例,合并脑梗塞2例,死亡4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来势凶险,出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上肢手术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对骨科上肢手术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骨科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骨科上肢手术术中及术后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hs-CRP及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93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31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其hs - CRP及脑钠肽浓度.结果 ACS患者血浆hs - CRP、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又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s - CRP、BNP浓度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勇;夏腾飞;吴征臻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川芎嗪、奥扎格雷钠治疗)和对照组(28例,采用丹参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9%、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率为53%、总有效率为79%,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平天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FTY720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 Multip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芬戈莫德(FTY720)是一种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来的鞘氨醇1—磷酸盐受体抑制剂,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归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及免疫耐受、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等作用,而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FTY720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复发一缓解型MS,在二期临床试验和三期临床试验中显示着安全有效.已经于2010年9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开辟了MS(复发-缓解型)治疗的全新途径.本文从FTY720的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免疫抑制中的相关作用和在MS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潘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利用处方自动筛选系统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 PASS)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方法,考察药师应用PASS对“医嘱条”进行审核和干预,以及药师在操作现场对“医嘱条”护士执行情况即“医嘱执行”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按预设条件,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152条,53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86条,22种.干预后组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31条,26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23条,19种.结论 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发生.

    作者:雍小兰;胡婷婷;史惠卿;董朝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经腰穿脑脊波验证,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天数,头痛激烈程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出现再出血甚至死亡的概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11天,其中治疗过程中需维持服用止痛剂缓解症状的27例,出现血管痉挛表现3例,再发性出血2例,合并坠积性肺炎8例,合并脑梗塞2例,死亡4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来势凶险,出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临床的诊断

    本文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的概念,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及近期的研究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万鹏程;曾宪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中不同剂量维库溴铵对呼吸动力学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测不同剂量的维库溴铵对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中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评价其是否对CO2气腹所致的呼吸动力学紊乱具有防治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维库溴铵1×E(Ⅰ组)、2×E(Ⅱ组)、3×E(Ⅲ组)三组,每组21例.分别于气腹前、静注维库溴铵前、静注此药后5、10、15、20、25、30及35 min,监测通气功能、呼吸动力学参数.结果 CO2气腹前、气腹后(静注维库溴铵前)及静注3种不同剂量维库溴铵后各时点及三组间吸、呼气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气峰流速、PEEP、内源性PEEP、压力.时间乘积、吸气时间比值及频率,潮气量比值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CO2气腹后,气道平均压,食道压(胸腔内压),吸气峰压,呼吸驱动力,气道阻力,呼吸机做功较气腹前显著增高或增加;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与CO2气腹后静注维库溴铵前相比较,静注不同剂量维库溴铵后各时点及三组间各时点此类呼吸动力参数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中及机械通气的条件下,CO2气腹主要影响呼吸动力学参数,而不同剂量的维库溴铵对此类呼吸动力学的紊乱无防治作用.

    作者:王朝红;李金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75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并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18min,住院时间平均为4d,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12个月精液质量显著提高,未见复发,无睾丸萎缩.结论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利泉;郭建军;王战强;夏斌;张彦生;裴俊;贾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采用从鹰嘴窝上向近端逆行穿针法.结果 32例肱骨干骨折在3个月后全部骨性愈合,肩肘关节活动恢复95%以上.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中,可有效地稳定骨折,并促进肩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颈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断

    目的 总结颈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断体会.方法 将我科200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311例颈椎骨折患者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148例患者共发生19例DVT,发生率为12.83%,其中无脊髓损伤患者1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3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例.观察组163例患者共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5.22%,其中无脊髓损伤患者无1例发生,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6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例因肺动脉栓塞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中,伴有脊髓损伤、多发伤者更易发生DVT.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颈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吴韬韬;朱宗波;叶飞;冯大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眼穴按摩配合舒目镜等治疗儿童近视749例分析

    目的 了解眼穴按摩、舒目镜和明目功能操对儿童近视的治疗价值.方法 使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结合散瞳验光检测4 - 18岁儿童视力4731名,检出近视1050名,对其中的749名进行眼穴按摩、舒目镜、明目功能操等综合治疗.结果 每个疗程20天,治疗平均4个疗程,巩固2-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9%.本治疗方法对各年龄组近视,轻、中、重度近视及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疗效有统计学意义,对年龄小,近视程度轻,假性近视有较好疗效.结论 近视是目前我国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之一,眼穴按摩、舒目镜和明目功能操等综合治疗对纠正儿童因屈光不正所致的近视有效率较高,尤其以年龄小,近视程度轻和假性近视者效果明显,该方法具有无创、经济、效果显著的特点.

    作者:覃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68例急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68例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6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阑尾炎61例,诊断准确率为89.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阑尾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和萍;晏咏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9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评价舒适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对96例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舒适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愉快地接受静脉化疗,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化疗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顺利地完成化疗.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因病毒、酒精、化学毒物、寄生虫等各种损害因子长期刺激的结果,并终可能发展至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研究证明人类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故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问世,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也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肝纤维化基因治疗在细胞因子调控、siRNA技术运用及靶向载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阐述国内外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现状,探讨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作者:舒福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防治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约15%,其中有18%~ 38%的病人早期会发生血肿扩大,从而使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差的风险增加,因此增加对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血压管理和rFVIIa的应用,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回顾与评价,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邓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的早期观察护理及预防

    目的 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37例患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的观察及护理干预,对及时治疗与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倩;易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36例阑尾炎穿孔病人观察分析及护理

    阑尾炎是临床腹部外科常见多发病,其治疗以阑尾切除为主.因小儿不能提供病史,大网膜发育不全及盲肠位置较高,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腹肌薄弱,防御功能减退.医学知识缺乏,由于病情特殊或贻误可造成穿孔,为此特殊病人术前用心观察和术后精心护理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6例阑尾穿孔病人观察情况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拔牙与否的选择

    安氏Ⅱ类2分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长期以来,正畸界对此类错(牙合)是否需要拔牙矫治存在颇多争议,正畸医生对此类患者行拔牙矫治均十分慎重.本文就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是否需要采取拔牙矫治及影响拔牙的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蒋亚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与护理

    目的 观察三维腰椎牵引、中频电疗配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5例,采用三维腰椎牵引、中频电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147例,采用三维腰椎牵引、中频电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有效率为91.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三维腰椎牵引、中频电疗配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疼痛缓解快,极大地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作者:何素兰;严文佑;丁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