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优点.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作者:徐勇;彭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6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33%,脱发、乏力、腹泻及皮疹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术后1年内的存活率为76.67%.结论 护理人员应密切掌握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杨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损消退后仍有持续的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本文回顾了近些年白介素和TNF -α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产生中的可能作用.
作者:郭斌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 PASS)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方法,考察药师应用PASS对“医嘱条”进行审核和干预,以及药师在操作现场对“医嘱条”护士执行情况即“医嘱执行”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按预设条件,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152条,53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86条,22种.干预后组共筛选出“不安全注射”医嘱条31条,26种,“不安全注射”医嘱执行23条,19种.结论 临床药师依托处方自动筛选系统对医院内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发生.
作者:雍小兰;胡婷婷;史惠卿;董朝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牛蒡子苷元(ARG)对人食管癌细胞(EC-1)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ARG作用于EC -1,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G对EC -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结论 ARG可明显抑制EC -1细胞增殖.
作者:马洪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对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318例(425眼)青光眼患者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眼压,记录结果并计算测量失败率,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318例(425眼)青光眼患者,出现眼压测量结果提示不准确或3次测量数据读数差值> 2mmHg者共计85例(97眼),失败率为22.82%.结论 非接触式眼压测量法目前在青光眼患者检查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因素是可以预见并减少至有个别影响因素是可以消除的,故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测量失败率,提高眼压测量的准确性,为青光眼患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裴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建立肿瘤判别函数的方法及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B超、CT、MRI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B超、CT、MRI、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测试模型,该模型从定性到定量,期望能提高B超、CT、MRI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 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性、可重复性高,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中较其他手段具有明确的优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能使影像学检查从定性到定量,从而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B超、CT、MRI对卵巢癌早期无创诊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阳敏;胡辉权;周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和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18日西藏亚东地震灾害中救治的34例颅脑损伤伤员.结果 34例颅脑损伤伤员中,重型7例,中型6例,轻型21例,开颅手术13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9例,死亡1例,转送后方医院13例.结论 高原特殊的地理、医疗条件下,经快速合理的组织协调,准确掌握病情,重视早期急救,及时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作者:赵瑞臣;阿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大、海拔高、居住人口多的国家,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和新疆一带[1].高原低压性缺氧的环境造成了进驻高原后的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出现头痛、睡眠障碍、腹胀腹泻、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咳嗽咳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轻症可认为是人体适应性的生理变化,无需治疗,而重症可以导致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紧急措施.军队卫生机构进行高原卫勤保障则是在战争或平时突发事件、重大演习中,采用组织管理与医学技术等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发生,从而恢复伤病员战斗力、保护高原官兵健康.高原卫勤保障与内地卫勤保障相比,需要通盘考虑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复杂的社会情况[2],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对高原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如下.
作者:林宁;李玉友;杨人懿;唐旭东;苏锐;焦成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因病毒、酒精、化学毒物、寄生虫等各种损害因子长期刺激的结果,并终可能发展至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研究证明人类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故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问世,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也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肝纤维化基因治疗在细胞因子调控、siRNA技术运用及靶向载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阐述国内外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现状,探讨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作者:舒福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经腰穿脑脊波验证,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天数,头痛激烈程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出现再出血甚至死亡的概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11天,其中治疗过程中需维持服用止痛剂缓解症状的27例,出现血管痉挛表现3例,再发性出血2例,合并坠积性肺炎8例,合并脑梗塞2例,死亡4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来势凶险,出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 66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用组36例给予沙利度胺+吉西他滨+顺铂,单化组30例只给与吉西他滨+顺铂;观察治疗两个周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VEGF的下降水平.结果 联用组的化疗有效率(47.21%)高于单化组(40.5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联用组的血清VEGF(467.8±114.6)水平较单化组(531.6±134.2)下降明显(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未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能降低血清VEGF,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的Ⅲ型Pilon骨折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9.2岁.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均为Ⅲ型.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应用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Ⅲ型Pilon骨折创伤小,能减低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国奇;晋琼玉;刘光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的科研强国,有着健全的科技体制,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学术氛围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道,牵涉到大学中的科技、教学人员与学生,良好的学术氛围对每人都有利,可以促进每人成才.本文就如何借鉴美国浓厚学术氛围的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阐述.
作者:罗勇军;周其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uperfusion injury,IRI)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的现象,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由Sewell在1955年结扎狗冠状动脉后首先发现,并在之后的大量动物实验中普遍得到证实.IRI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心肺功能不全、肠移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肠缺血再灌注除了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外,更会由于细菌和毒素的释放,会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谢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美罗华)是针对B细胞表面CD20抗原分子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1997年11月获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人类恶性、顽固性滤泡低分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抗产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TX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ITP)、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等疾病中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本文就RTX在MG中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吴云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7年8月~2010年8月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对胰岛素泵操作前的精心准备、胰岛素泵熟练的操作、带泵后的精细护理等综合性管理措施,102例患者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波动小,无低血糖发生,治疗安全、有效.结论 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只要操作得当,精细护理,控制血糖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刘小群;樊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以预防切口局部复发和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采取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和术后灌注对照组,对术后复发和切口种植、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并发尿路刺激症32例(39%),伤口感染2例(2.4%),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手术并发症两组无差别,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术后切口复发种植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能有效降低切口种植复发的发生率,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彭启伦;张洪敏;夏川;杨凡;潘向东;苏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腹腔免疫环境的改变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腹腔液内各种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龙玉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老年人的比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病理都与青年人有较大差异,常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胆囊结石多以急症就诊,加之老年人的反应性差,又合并有老年性疾病,诊治有一定困难,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一定难度.因此,掌握胆囊结石的老年病人病理、生理特点,总结护理经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500例老年人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艳;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