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华;杨孝良;黎英豪;魏邦敏;蒋万顺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与针刀联合臭氧对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63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以针刀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1例,以针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对照组治愈18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29例,对照组总有效25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臭氧是一种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小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疝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我科在全麻下实行的双侧小儿疝手术102例,腹腔镜下双侧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58例(腔镜组)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有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腔镜组在手术时间(26.29±8.76)min、术中出血量(4.22±2.14)ml、术后自主活动时间(14.24±5.12)h、复发率(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是一种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患儿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在双侧疝的治疗中更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俊伟;石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脑挫裂伤后早期AQP4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经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切取脑挫裂伤区组织标本60例为观察组,10例非功能区相对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按伤后时间分为2h、6h、8h、12h、24 h、72h 6个亚组,每组10只(n=10).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水肿区AQP4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伤后2 h AQP4表达开始增加(P<0.05),6h、8h、12h明显增加(P<0.01),24h-72h达到高(P<0.01).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r=0.912,P<0.01).结论 脑挫裂伤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可能与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新军;韩杨云;徐宏;孙中书;周增俊;龙晓东;杨与敏;邹林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大量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表明,远程缺血后处理可以产生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通过对远程组织反复、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即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坏死与功能障碍,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远程缺血后处理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
作者:贾京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世界上首个功能矫治器是1879年Kingsley发明的[1-3],但其矫治器结构简单、做工粗糙,在临床中效果一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作工艺的提高功能矫治器种类更加丰富,做工更加精细,在疗效上越来越明显,由此功能矫治成为临床正畸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昊;文育萍;袁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p63基因是与p53基因高度同源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具有与p53基因相似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就p63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起自于股骨收肌结节与内上髁之间,止于髌骨内侧缘上部.是髌股关节内侧的主要静力结构,对稳定髌股关节内侧,防止其外脱位起重要作用.文献报道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约94%有MPFL撕裂,陈旧性髌脱位MPFL均存在异常.MPFL损伤经术前评估,有明确指征的患者,临床上可行MPFL重建.MPFL重建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等长性,以稳定髌骨、维持其髌股关节正常的运动轨迹,具有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本文对MPFL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损伤后的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何世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未婚,否认有性生活史.患者父母代诉:患儿月经尚未来潮,两月前开始出现每月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每次持续3~4天,无明显缓解因素.无异常流血、流液,无异常分泌物,近10天来下腹部胀痛加重,伴有尿少,小便不好解.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1)盆腔包块,考虑阴道内积血(处女膜闭锁).(2)子宫内膜增厚.人院后给予相应术前准备,术后经抗炎治疗加静脉营养药物和积极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秦开会;刘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HAHD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mg tid.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行6分钟步行试验,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LVE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HAHD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黄体军;吴久健;姜大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资料,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上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改进防范措施.结果 发生职业暴露71例,护士发生率高,其次为医生和实习护士.工龄小于3年和大于5年的发生率呈两头高的趋势.职业暴露发生地主要集中在病房,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结论 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规范操作,“消除危害”,建立和完善监督报告制度,加大安全督查力度,大限度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钱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0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情形,通过围手术期的合理性、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使病人在层流室内情绪稳定,始终保持着战胜疾病的信念,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使移植工作顺利进行,平均出仓时间逐渐缩短,移植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何名;刘文峰;吴艳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作为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案,肺移植受困于器官供体缺乏、术后感染、术后排异反应多之外,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主要导致肺功能早期损坏的原因.为此,一种稳定的肺保存液,合理规范的灌洗措施对于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海拔(3700m)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海拔1570m)区后脱适应期的心、肝、肾功能.方法 对参加高原抗震救灾1 16天的923名官兵(设为观察组)和未参加救灾的149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在返回后的第1天和第15天分别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速率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浓度.结果 返回低海拔区后第1天检测,观察组α-HBDH、CK、肌酸激酶同功酶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返回低海拔区后第15天检测,观察组SLDH、α-HBD、CK、肌酸激酶同功酶、AST和AAT仍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rea接近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原短期暴露可引起心肌和肝肾功血清学指标的显著改变,返回平原后有所改善,但存在矫枉过正现象,需高度关注和加强防护,防止高原脱适应症发生.
作者:杨有利;周其全;石自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临床实验中提出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组织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这些方法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有些已在临床中被证明,但其作用机制复杂,许多细节尚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远程组织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的机制简要综述.
作者:陈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放疗可以延缓和抑制骨的再生和重建,降低骨的密度,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降低,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种植体植入放疗骨组织的成功率低于植入正常骨组织.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促进种植区骨质生成,本文就放疗和高压氧在种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兰玉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预选卫生士官主要从事基层部队卫生工作,是基层部队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战(现)场救护等一系列卫生工作的承担者,直接参与部队平战时的卫勤保障,是军队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部队卫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和掌握预选卫生士官的基本素质及任职能力是做好预选卫生士官培训工作的基础.本文全面分析和总结了预选卫生士官的任职特点、基本素质和任职能力.为军队医学院校和卫生训练机构做好预选卫生士官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燕颖军;张宇辉;支国成;郑文广;李新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心肌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1]常见的组织之一[2].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可能是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重要环节之一[3].细胞凋亡是由核细胞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主要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4].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心肌IRI有着密切的关系[5-7].
作者:陈宇;张露萍;石艳葵;孟召辉;文兴扬;张雪辉;杨梅;穆鹏举;王仕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行SP染色法染色,观察癌肿不同部位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微淋巴管,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7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周组织LMVD平均为(5.11±2.83)个.癌内LMVD平均为(1.34±0.85)个.正常乳腺组织LMVD平均为(1.14±0.75)个.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P=4.01×10-22,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4.72× 10-24,P<0.05).癌内LMVD高于正常组织(P=0.12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周的LMV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46,P=3.13×10-15,P<0.05).结论 乳腺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周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作者:雷海;权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生儿监护室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高危区,护士任何护理操作都在无患方监督下进行,患儿处于依赖、脆弱、无知状态,如何为患儿提供安全周到的护理服务,不仅需要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且还应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通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细致、全面、针对性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照顾,以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笔者结合新生儿监护室工作经验,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郭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慢性妇科疾病,与盆腔疼痛和不孕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腹腔液中表达显著升高,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的免疫逃逸,种植、浸润和盆腔粘连及不孕等过程,在EM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王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