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磨牙桩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丽俊;郭玲;程莉

关键词:磨牙, 汞合金桩核, 铸造金属桩核
摘要:目的 观察汞合金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在磨牙桩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 ~ 2010年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69颗磨牙,进行桩冠修复.69颗磨牙分为两组:一组为牙体缺损不低于龈缘者,采用汞合金桩核,共39颗;另一组牙体缺损位于龈缘下方者,采用铸造金属桩核,共30颗.全部病例随访3年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桩冠修复3年后,汞合金桩核组成功37颗,失败2例(颗)均为冠脱落,铸造金属桩核组成功29颗,失败1例(颗),根折所致.结论 用汞合金桩核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缺损磨牙,两者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乳腺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乳腺密度(mammographic density,MD)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乳腺癌的其他影响因素密切相关[1].MD除了与乳腺组织中胶原蛋白、上皮细胞及脂肪含量有关以外,还会受到女性年龄、遗传、绝经状态、内外源性激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对女性MD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以后乳腺癌的预防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张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缺血后的变化及治疗展望

    目的 神经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神经元营养因子,具有提高神经递质维持其存活、生长、分化成熟和再生,促进神经细胞DNA的合成,刺激神经突轴的增生和定向生长等生物效应,因而对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本文从脑缺血时NGF的变化及体内其它因子,药物,针灸,运动训练等方面对NGF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肝素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血液流变学在医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认识到正常的血液流变学是保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以维持其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变学异常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是很多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病理生理过程[1].不管在术前、术中或术后的不同时期围术期的应激、麻醉、止血药治疗、失血、输血、输液、疼痛等许多因素会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较大改变.本文就肝素对围术期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波;刘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使用艾克孚输注泵持续输注氟脲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

    目的 总结持续型输注泵持续泵入5-fu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5月~2011年3月100例使用持续型输注泵输注氟脲嘧啶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使用持续型输注泵的100例患者均圆满完成化疗,且化疗副反应小,效果满意.结论 使用持续型输注泵的给药方法可以使氟脲嘧啶匀速精确的进入体内,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大限度的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了床位周转,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作者:张娅;王永华;杨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8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迭莫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α1酸性糖蛋白(α-AG)、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肺功能(FEV1%和FEV1/FVC)、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所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姚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POCT检测仪器的临床应用评估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POCT(即时检验)检测仪器在内分泌科临床应用的前景.方法 2011年5月~2011年8月,随机抽取我院糖尿病门诊患者60例,即时采取手指末梢血,使用新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POCT检测仪(澳菲领AfinionTM,挪威Axis-Shield公司)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同时,每例患者抽取静脉血,使用传统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TOSOH G8,日本一公司)检测HbA1c值作为对照;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做相关性评估.结果 所有检测结果用线性回归曲线做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的R2=0.9834.结论 这种新型POCT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可靠,与传统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相关性良好,可以满足内分泌临床科室自行检测HbAlc的需要,在临床科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虞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探讨

    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hyperlipidemia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SAP)是由高脂血症引起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HSAP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临床特征、治疗、护理方法有独特性,对HSAP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邹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MAS蒂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SMAS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12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SMAS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72h内,皮辩可能出现局部皮下淤血、轻度水肿等轻度静脉回流障碍,1周内均可自行恢复.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 只要设计合理,供区条件良好,SMAS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健;孟英堂;左璐;龙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析我国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因疾病无法治愈而获得临终关怀已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任何人都有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权利[1].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了临终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医疗实践,目前已逐步迈向宣传普及、专业培训、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全面发展的阶段.因此合理分析影响我国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伦理因素,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将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耿玲;罗菲菲;李祖国;陈吉;王晨;蒋高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近来,人们对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它们与AS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NO及H2S与AS关系的临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马东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硫普罗宁联合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联合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内,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内,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肢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A,PC Ⅲ有所下降,而Ⅳ-C,LN下降不明显.治疗组4项指标的下降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普罗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可以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楚轶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院信息挖掘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信息挖掘的概念、功能及一般步骤,在阐述医学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具有的广泛应用性,为支持医院管理者的分析决策作出积极探索.

    作者:段雪莲;张侃怀;臧国华;康伯峰;程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67例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9天,GOS分级评估:良好38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7例.结论 老年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注意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陈宏刚;唐运涛;刘伦波;冯爱平;黄启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

    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基层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是贯彻新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权”,确保基层官兵身体健康,提高和维护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基层卫生管理工作体会,本文就当前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作者:陈刘生;张波;周志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脑循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卒中的发生比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反馈主要是胃肠道不适,病例数和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磨牙桩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汞合金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在磨牙桩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 ~ 2010年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69颗磨牙,进行桩冠修复.69颗磨牙分为两组:一组为牙体缺损不低于龈缘者,采用汞合金桩核,共39颗;另一组牙体缺损位于龈缘下方者,采用铸造金属桩核,共30颗.全部病例随访3年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桩冠修复3年后,汞合金桩核组成功37颗,失败2例(颗)均为冠脱落,铸造金属桩核组成功29颗,失败1例(颗),根折所致.结论 用汞合金桩核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缺损磨牙,两者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丽俊;郭玲;程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更昔洛韦凝胶在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更昔洛韦凝胶在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视力、角膜以及虹膜.两组患者均口服消炎痛25mmg,2次/d,无环鸟苷0.2g,3次/d,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500ml,有虹膜睫状体炎者加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散瞳.上述基础上观察组采用0.15%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股份公司生产)局部滴患眼,每天4次.对照组采用0.1%更昔洛韦滴眼液(武汉天天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局部滴患眼,每天6次.疗程14d,随防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球结膜睫状充血程度、角膜改善情况.结果 56例经药物治疗14d后,观察组治愈18例,占64.29%,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畏光流泪眼睛疼痛、眼睛干涩不适、虹膜睫状体炎消失时间和角膜损伤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能明显缩短病程,且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后胆道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炎性狭窄

    目的 探讨术后胆道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炎性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先明确胆管狭窄的部位和类型,在胆道镜直视下通过T管窦道循导丝将柱状气囊定位于狭窄部进行扩张并观察疗效.结果 37例病人共56处狭窄,38处膜状狭窄,气囊单次扩张后狭窄即消失;15处管状狭窄,留置气囊渐进扩张两周后解除狭窄;3处吻合口狭窄2处经单次扩张l处经留置气囊渐进扩张后狭窄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柱状气囊扩张是术后胆道镜下治疗胆管炎性狭窄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对于膜状狭窄,气囊单次扩张效果满意;对于管状狭窄,建议留置气囊渐进扩张.

    作者:庞勇;张炳印;田伏洲;汤礼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40例(A组),负荷剂量0.125%罗哌卡因加1mg布托啡诺,泵入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加0.002%布托啡诺;对照组40例(B组),负荷剂量0.125%罗哌卡因,泵入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待产妇第一产程开始进入活跃期开始实施分娩镇痛,穿刺成功后经导管注入负荷剂量,间隔30min后连接微量泵持续泵入镇痛液.记录两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镇静程度.结果 A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产妇镇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负荷剂量加1mg布托啡诺,泵入液为0.002%酒石酸布托啡诺和0.125%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短,效果确切,产妇满意度高.

    作者:陈步钢;杨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即136工程)为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创优活动的号召,我院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立了内二科为医院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经过试点,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和谐了护患关系,但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在不断改进及完善,不断的推动创优工作的开展.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俊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