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附10例FDG PET和CT结果对照

李立伟;金泉;马璐娜;刘京璇

关键词:肝癌, 栓塞化疗, FDG PET CT
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C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并着重比较FDG 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4cm,经栓塞化疗后6~10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PET显示其中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FDG 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而FDG PET在准确定位肿瘤残留病灶方面正好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价值.方法对18例血管性阳痿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阴部动脉立体图像.结果①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分支、走行.②6例动脉性阳痿者,阴茎动脉成像可见病变位于阴部内动脉3例,阴茎海绵体动脉3例;表现为该处动脉显影不好,血供差.结论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是动脉性阳痿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可作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筛选或替代方法.

    作者: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牛娟琴;解肖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5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1例、先天性肿瘤12例、泪腺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黑色素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刘兆玉;贾腾蛟;范国光;刘东风;叶滨宾;吴振华;郭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口算法

    目的探索多参数平均值口算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超对224例临产前一周内孕妇测量其胎儿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度(FL)、股围(ThC),并与出生的新生儿体重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适合临床的方法——平均值口算法.结果经118例验证,胎儿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误差>±400g 2例占1.7%;>±300g 9例占7.6%;>±200g 12例占10.2%;≤±200g 95例占80.5%.结论此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校正,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施晓蓉;何金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奥勒氏病X线诊断(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奥勒氏病(Ollier'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它不同于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肢型矮小身材、膝关节和首慊?X表现为全身多发软骨瘤、长骨短缩、弯曲畸形等.现将2例经过临床证实和追踪观察的奥勒氏病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资玲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无内分泌腺病变并经LHRH试验确诊为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患儿,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和卵巢的各径线及容积,并与正常同龄儿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测值稍大于正常同龄儿,其卵巢测值则明显大于正常;假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径线值明显大于正常同龄儿,形态如青春期,而卵巢测值正常或稍增大.结论子宫、卵巢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内分泌的变化,超声检查可提供鉴别真假性性早熟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高峻;郑名芳;张庆;赵亚平;彭晶;孙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附4例报告)

    目的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本组4例,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髂外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分别置入1枚人工血管支架后假性动脉瘤(PA)被完全隔绝.1例动静脉瘘(AVF)置入2枚支架后漏口被完全封堵.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8~50个月,3例支架通畅,1例肾动脉闭塞.结论PSG是治疗创伤性PA及AVF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苏洪英;徐克;郭启勇;朱应合;赵钟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血流灌注的超声观测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不同病因,不同病程中肾脏声像图及血流变化.方法ARF患儿25例,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观察,观察指标:肾脏大小、回声、肾皮质血流分布、各级肾动脉Vmax、Vmin、RI.结果少尿期及多尿期两组25例肾脏肿大;少尿期第一组肾皮质血流为Ⅱ-Ⅲ级,MRA、ILRA呈高速、高阻改变,第二组肾皮质血流Ⅰ级占75%,MRA低速、低阻,ILRA低速、高阻改变,两组间各血流参数有极显著差异;多尿期两组肾血流均明显改善,恢复期肾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①非肾小球性及肾小球性ARF、肾脏血流变化明显不同,二维声像图相同.②正常儿童ILRA的RI<0.57±0.01,非肾小球性ARF时达0.87±0.02,肾小球性ARF时RI为0.67±0.02.③MRA的Vmax及RI过低对肾脏不能形成有效灌注.④肾血流变化与病情变化一致,声像图改变不能反映肾功能好坏.

    作者:郑名芳;熊嗣钰;杨杏鲜;陈寿康;张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的血管腔内成形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法.方法9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长度12.3~32.8 cm(平均18.6 cm),血管闭塞时间3周~26个月(平均6.8个月),应用大剂量局部溶栓+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结果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89%,术后8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踝/臂指数(ABI)由0.31±0.12(0.11~0.54)增至术后14天的0.82±0.18(0.49~1.09).随访4~15个月,仅1例术后两周发生支架再狭窄,经再次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龙;邹英华;高健;杜湘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目的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22例子宫肌瘤患者,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采用5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2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21例,占95.5%.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100%),其中1例完全没有月经,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100%).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50%~92%,2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作者:杨维竹;谢敬霞;江娜;郑曲彬;黄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目的评价B型超声对腘窝囊肿(PFC)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2个PFC声像图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深部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分作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12个,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关节腔无关联;Ⅱ型——膝关节后疝型10个,囊肿与关节腔相通.结论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方法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首选的诊查手段.

    作者:纪永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在中晚期肝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20例(26灶):15灶(直径<3cm)行微波治疗;11灶(直径3cm)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同时行门静脉化疗.全部病灶治疗后穿刺活检或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一年生存率100%,两年生存率90%.微波治疗组均经活检证实完全性坏死;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组US及CT报告病灶稳定.门静脉化疗预防组无癌栓出现;治疗组癌栓3例缩小,2例消失.结论中晚期肝癌采取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对预防肝癌转移,延迟复发及改善预后有肯定意义,明显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谭旭艳;吴丹;贾译清;缪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右半结肠癌的彩超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特征.结果声像学特征是:“假肾征”、“靶环征”、不规则形等,间接发现肠梗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等CDFI癌瘤内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83.3%,其频普为高速血流、高阻力指数(RI).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朱素琼;席晓秋;王碧珍;朴雯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附10例FDG PET和CT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C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并着重比较FDG 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4cm,经栓塞化疗后6~10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PET显示其中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FDG 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而FDG PET在准确定位肿瘤残留病灶方面正好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

    作者:李立伟;金泉;马璐娜;刘京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子宫囊肿的超声诊断

    3例患者均为我院1995-2000年住院病人,年龄43~72岁,均以盆腔囊性肿物就诊.使用仪器:SDU-500,TOSHIBA-270A型,探头频率2.5~3.

    作者:王丽娟;王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应用CDFI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方法应用CDFI对ARF和CRF急性发作患者及一组正常人进行肾大小,肾皮质厚度及肾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ARF肾脏体积明显增大,CRF急性发作肾脏体积明显缩小,二者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②ARF肾皮质增厚,CRF急性发作肾皮质菲薄或完全显示不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RF肾Vmax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明显,CRF急性发作RI值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但ARF与CRF急性发作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CDFI可及时诊断病因,判断病情,了解肾内血流情况,为ARF和CRF急性发作的诊断及治疗,判断愈后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付文瑾;高爱清;孙有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诊断

    目的描述幕上脑部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下疝(DTH)的MR表现,探讨MR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表现.结果47例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表现如下:①中线移位45例,7~23mm,另2例为双侧DTH;②39例矢状位扫描者脑干受压移位34例;③所有病例均可见颞叶向中线移位,25例于环池内见孤立的脑组织影;④幕上脑组织疝出5~25mm;⑤弥漫性脑肿胀41例.结论MRI清晰直观的显示DTH,可准确诊断DTH.

    作者:姜玉玲;张荃;杨志强;葛海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诊治体会

    目的讨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者行颈脊髓造影CT扫描.4例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例全臂丛型者行健侧颈7切除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臂丛神经撕脱伤性脊膜囊肿、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移位术效果好,而全臂丛型者健侧颈7移位术效果不太满意.结论CTM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者的可行检查方法,本病的修复以神经移位术为主,其方法有待完善.

    作者:陈世勇;林其仁;赖清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门静脉血栓钙化酷似肝外胆管结石1例

    患者男,73岁.3年前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右上腹2.0cm的致密影,怀疑为胆囊结石.超声检查在脾静脉末端后壁可见1.4cm的强光斑,后方伴声影,略向内突出,诊断为脾静脉管壁钙化.今年再次超声检查,除上述的脾静脉管壁钙化外,在门静脉起始段内发现一个1.9cm×1.0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变换体位不移动,酷似扩张的肝外胆管结石(如图).其远端门静脉内径1.6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向肝血流,强光团处血流充盈缺损,而其前方有血流通过.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

    作者:苏里亚;李慧玲;徐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通液法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超声通液法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造成继发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8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均通过超声通液法确诊为输卵管阻塞,随机采用中药加TDP治疗长达6个疗程.和50例未服中药加TDP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6个疗程后,超声通液或/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通畅患者46例,占57.5%,超声随访证实已怀孕者38例,占47.5%,P<0.05.结论超声通液法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意义,简便,不良反应小,是用于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新方法.

    作者:刘书婷;刘永国;王进华;刘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一个基于MR图像的数字脑图谱

    数字化人脑图谱是神经外科手术计划、模型驱动分割和教学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MR图像的数字脑图谱,通过一个交互式的多浏览器,提供脑结构的解剖标识和三维显示.

    作者:闫华;程佳;刘晻;吴旭新;罗述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