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1年11期文献
  • 乳头溢液的影像诊断进展

    乳头溢液的定义是直接从乳腺导管排出的真性引流物.乳头溢液的颜色包括乳白色的、清亮的、脓性的、草黄色的、粉红色的以及血性的,它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主诉.常常是乳房病变的初征象.尤其是非哺乳期乳房的自发性乳头溢液被认为是一种异常,需要检查确诊.

    作者:欧阳忠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

    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利用计算机将连续的CT横断图像进行重组,形成多种形式的三维图像,3D成像的条件要求较高,常规CT扫描中层厚越薄,层距越短,纵向空间分辨率就越高,三维图像质量也越高,但在纵向上不是连续取样;螺旋CT尤其多层螺旋CT将二维采样改为三维容积采样,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毕万利;武乐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胎盘植入的超声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到子宫肌层内,程度从仅与子宫肌层相接触深入到子宫肌壁间,直至穿透子宫浆膜层.分别称为愈着(accreta),植入(increta),穿通(percreta).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因临床处理之前诊断不明确而造成危及母婴严重后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谢玉娴;李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对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圆形或类圆形结节23例,不规则结节15例,有分叶35例,细短毛刺或毛刺24例,空泡征9例,胸膜凹陷15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邻近血管聚拢或/和引流血管21例.结论HRCT及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小肺癌的特征,其邻近血管改变及增强后时间密度变化的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崔允峰;刘庆伟;杨玉海;赵素红;李庆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血流灌注的超声观测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不同病因,不同病程中肾脏声像图及血流变化.方法ARF患儿25例,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观察,观察指标:肾脏大小、回声、肾皮质血流分布、各级肾动脉Vmax、Vmin、RI.结果少尿期及多尿期两组25例肾脏肿大;少尿期第一组肾皮质血流为Ⅱ-Ⅲ级,MRA、ILRA呈高速、高阻改变,第二组肾皮质血流Ⅰ级占75%,MRA低速、低阻,ILRA低速、高阻改变,两组间各血流参数有极显著差异;多尿期两组肾血流均明显改善,恢复期肾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①非肾小球性及肾小球性ARF、肾脏血流变化明显不同,二维声像图相同.②正常儿童ILRA的RI<0.57±0.01,非肾小球性ARF时达0.87±0.02,肾小球性ARF时RI为0.67±0.02.③MRA的Vmax及RI过低对肾脏不能形成有效灌注.④肾血流变化与病情变化一致,声像图改变不能反映肾功能好坏.

    作者:郑名芳;熊嗣钰;杨杏鲜;陈寿康;张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双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双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中的价值,着重研究小肺动脉栓塞及大肺动脉内的细小栓子的显示方法和诊断依据.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进行双螺旋CT肺动脉造影(DSCTPA)检查,且全部病例均经随诊证实.结果中央型PE15例,周围型PE 19例.检出PE的直接征象392处,间接征象51例.DSCTPA诊断周围型PE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结论双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诊断肺动脉栓塞可靠,能够明显提高小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作者:邓鑫;张镭;王亚杰;翟仁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通过重点分析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并包括其中4例B超检查,6例CT检查和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结肠绒毛状腺瘤,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X线检查对本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B超、CT、MRI对本病的特异性较低.结论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结肠绒毛状腺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作者:王铸;周纯武;赵心明;王正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包虫病的磁共振诊断

    本文对43例肝包虫病行MRI扫描,重点分析本病的磁共振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

    作者:贾文霄;米日古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目的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22例子宫肌瘤患者,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采用5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2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21例,占95.5%.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100%),其中1例完全没有月经,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100%).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50%~92%,2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作者:杨维竹;谢敬霞;江娜;郑曲彬;黄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彩色多普勒的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测

    1资料和方法患者56例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70条腿),年龄36~72岁,病史2~35年.正常对照组15例(30条腿),年龄18~20岁(学生).仪器采用ATL公司HDI 3000线阵高频探头.

    作者:张桂瑜;杨守和;许旭东;徐晓飞;郭峰;沈秀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在中晚期肝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20例(26灶):15灶(直径<3cm)行微波治疗;11灶(直径3cm)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同时行门静脉化疗.全部病灶治疗后穿刺活检或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一年生存率100%,两年生存率90%.微波治疗组均经活检证实完全性坏死;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组US及CT报告病灶稳定.门静脉化疗预防组无癌栓出现;治疗组癌栓3例缩小,2例消失.结论中晚期肝癌采取局部治疗结合门静脉化疗对预防肝癌转移,延迟复发及改善预后有肯定意义,明显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谭旭艳;吴丹;贾译清;缪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二维及彩色超声在先天性斜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肿块的二维及彩色超声表现与病因、诊断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160例胸锁乳突肌肿块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大小、内部回声及多普勒血流信号.结果肿块平均大小为:长3.01±0.53cm,厚1.21±0.26cm,宽2.28±0.40cm.内部回声多为非均质性稍低回声.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9%(48/54),收缩期峰值速度8.81±3.03cm/s,舒张末期速度2.03±1.05cm/s.结论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是一种有效方法,肿块大小及内部回声强度与临床转归有关,彩色多普勒从影像学上佐证了病理学上的部分改变.

    作者:张庆;郑名芳;赵亚平;沈先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4例属同一家族的三代男性行X线及CT检查,并作文献复习.结果病变以手、足小骨、骨盆、长骨骨骺及骨端为好发部位,呈对称性,以松质骨内0.2~1.5cm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为特征.结论骨斑点症X线、CT表现具有特异性征象,可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吉金钟;王勇;翟跃杰;杨义军;于红光;李红伟;李慧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MRI和CUS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MRI和心脏超声(C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CUS和MRI检查,其中12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心脏疾病组共76例,手术证实的病变86处,CUS确诊80处,符合率为93.02%;MRI确诊77处,符合率89.53%,经x2检验得x2=0.65,P>0.05,无显著差异.大血管疾病组共64例,CUS诊断符合率55.70%(44/79);MRI诊断符合率98.73%(78/79).经x2检验得x2=40.6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或心肌梗塞应首选CUS检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以及黏液瘤等占位性病变,先行CUS检查初步诊断,也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作者:赵斌;王翠艳;杨贞振;郭文斌;梁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生理盐水热凝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超声引导下经腹生理盐水热凝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方法2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28个肌瘤,超声引导下,肌瘤内注入热凝剂.结果经3至8个月随访,肌瘤有不同程度萎缩,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平均萎缩率达50%,有效率达100%.结论超声引导生理盐水热凝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仲光;乔仲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无内分泌腺病变并经LHRH试验确诊为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患儿,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和卵巢的各径线及容积,并与正常同龄儿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测值稍大于正常同龄儿,其卵巢测值则明显大于正常;假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径线值明显大于正常同龄儿,形态如青春期,而卵巢测值正常或稍增大.结论子宫、卵巢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内分泌的变化,超声检查可提供鉴别真假性性早熟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高峻;郑名芳;张庆;赵亚平;彭晶;孙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儿童Moyamoya病的MRI和MRA表现

    目的分析6例患儿(年龄10个月到8岁)的MRI和MRA表现.方法MRA影像主要研究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狭窄以及侧支血管的出现情况,并由此进行分期;MRI影像主要研究脑梗塞的发生部位.结果MRA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25%(3/12),大脑中动脉狭窄91.7%(11/12),伴侧支血管形成100%(12/12),1个大脑半球血管表现为II期,6个为III期,3个为IV期,2个为V期.MRI表现以大脑半球皮质和/或皮质下梗塞为主,达75%(9/12),33.3%(4/12)的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出现梗塞,其中25%(3/12)为两者合并出现的.结论MRI和MRA是评价儿童Moyamoya病的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怀疑Moyamoya病的患儿应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价值.方法对18例血管性阳痿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阴部动脉立体图像.结果①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分支、走行.②6例动脉性阳痿者,阴茎动脉成像可见病变位于阴部内动脉3例,阴茎海绵体动脉3例;表现为该处动脉显影不好,血供差.结论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是动脉性阳痿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可作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筛选或替代方法.

    作者: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牛娟琴;解肖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螺旋CT双相扫描在肺气肿诊断与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双呼吸相扫描对肺气肿诊断与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和30例肺气肿患者行全肺双相扫描及局部感兴趣区HRCT薄层扫描,计算全肺、肺内各区双相肺容积减少百分比及CT临界值.结果①50岁以上正常人双相肺容积减少百分比为45%~65%,重度肺气肿患者为20%~30%,中度患者为32%~48%.②肺气肿CT临界值为:深吸气相-953.30HU,深呼气相-914.62HU.结论螺旋CT双相肺容积测定结合HRCT薄层扫描,对评估肺功能尤其是局部肺功能及诊断早期肺气肿有重大价值.

    作者:邵广瑞;柳澄;王涛;史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脊柱爆裂折的CT与X线平片诊断对照分析(附105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提高CT和X线平片对脊柱爆烈骨折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收集经CT检查确诊为脊柱爆裂骨折而X线平片诊断为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者共10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因X线平片无典型征象而误诊33例,由于对典型征象缺乏认识而误诊53例,由于投照因素漏诊19例.结论 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认识平平和投照质量可减少误、漏诊,CT能提高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显示椎管的狭窄程度,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的处理。

    作者:刁显明;胡明宗;陈洪亮;谢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目的评价B型超声对腘窝囊肿(PFC)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2个PFC声像图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深部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分作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12个,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关节腔无关联;Ⅱ型——膝关节后疝型10个,囊肿与关节腔相通.结论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方法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首选的诊查手段.

    作者:纪永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屏气电影法MRI评价左室功能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MRI屏气电影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屏气快速梯度回波和常规非屏气梯度回波技术对18个正常志愿者进行心脏MRI检查,并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容量及心肌质量等指标.结果①屏气电影法与常规非屏气电影法所得结果密切相关,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6、0.83和0.98.②两种方法所得的各指标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RI屏气电影法成像时间短,无运动伪影,是一种临床评价左心功能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赵希刚;李坤成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SVCS的52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该组病人的手术或DSA结果、临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作为标准诊断方法,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SVCS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比分别是97.37%、92.86%、7.14%、2.63%、96.15%、97.37%、92.86%、13.63、0.03、0.90,可靠性指标卡帕值为0.90.结论超声对诊断SVCS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无创伤及便于随访,是首选的SVCS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王文;张龙方;周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5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1例、先天性肿瘤12例、泪腺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黑色素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刘兆玉;贾腾蛟;范国光;刘东风;叶滨宾;吴振华;郭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X线发现Ⅰ~Ⅱ期ANFH 31例,诊断准确率42.5%(31/73);CT发现Ⅰ~Ⅱ期ANFH 43例,诊断准确率为58.9%(43/73);MRI发现Ⅰ~Ⅱ期ANFH 65例,诊断准确率为78.2%(57/73).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作者:路淮英;栾德广;姜书平;杨青;李传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通液法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超声通液法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造成继发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8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均通过超声通液法确诊为输卵管阻塞,随机采用中药加TDP治疗长达6个疗程.和50例未服中药加TDP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6个疗程后,超声通液或/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通畅患者46例,占57.5%,超声随访证实已怀孕者38例,占47.5%,P<0.05.结论超声通液法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意义,简便,不良反应小,是用于评价中药加TDP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新方法.

    作者:刘书婷;刘永国;王进华;刘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右半结肠癌的彩超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特征.结果声像学特征是:“假肾征”、“靶环征”、不规则形等,间接发现肠梗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等CDFI癌瘤内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83.3%,其频普为高速血流、高阻力指数(RI).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朱素琼;席晓秋;王碧珍;朴雯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口算法

    目的探索多参数平均值口算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超对224例临产前一周内孕妇测量其胎儿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度(FL)、股围(ThC),并与出生的新生儿体重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适合临床的方法——平均值口算法.结果经118例验证,胎儿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误差>±400g 2例占1.7%;>±300g 9例占7.6%;>±200g 12例占10.2%;≤±200g 95例占80.5%.结论此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校正,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施晓蓉;何金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在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0例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本组收集到妇产科阴道流血的病因有30种,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100%.结论超声对妇产科阴道流血的病因诊断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可作为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杜毅力;杨明镇;李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附10例FDG PET和CT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C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并着重比较FDG 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4cm,经栓塞化疗后6~10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PET显示其中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FDG 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而FDG PET在准确定位肿瘤残留病灶方面正好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

    作者:李立伟;金泉;马璐娜;刘京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诊治体会

    目的讨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者行颈脊髓造影CT扫描.4例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例全臂丛型者行健侧颈7切除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臂丛神经撕脱伤性脊膜囊肿、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移位术效果好,而全臂丛型者健侧颈7移位术效果不太满意.结论CTM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者的可行检查方法,本病的修复以神经移位术为主,其方法有待完善.

    作者:陈世勇;林其仁;赖清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胸内淋巴结美国胸科协会分区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对肺癌分期的意义

    目的研究一种能被放射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接受的基于断层影像的ATS胸内淋巴结分区法,以使肺癌的CT和MRI分期简便、实用.方法依据美国胸科协会(ATS)淋巴结分区图,在5具尸体上观察胸内淋巴结分布,采用4套胸部横断层标本与50例胸部CT图像对照进行横断面上的淋巴结分区.结果用解剖学分区法对ATS分区图进行了对比、评价.在采用影像解剖标志划分的5个胸部区段中,ATS分区图中各区淋巴结易于在横断层影像上识别、划分.对比分析了该断层影像分区法与肺癌分期(AJCC,1997)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结论这种基于ATS分区图的断层影像解剖分区法将使CT和MRI对肺癌的分期更简明、实用,易于推广.

    作者:王震寰;黄瑜;秦登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经腹及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并对其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根据手术和病理分析,将子宫腺肌病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分为五型;②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超声诊断符合率62.4%,明显高于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9.7%;③经腹及经阴道联合扫查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9%,明显高于经腹扫查组的14.9%.结论掌握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和声像图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晓凤;姜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临床确诊为DVT的132条静脉,在每个疗程后做一次CDFI检查,半年后每半年做一次CDFI检查,连查两年.结果DVT的不同时期其CDFI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CDFI可用来监测DVT的治疗过程.

    作者:曹军英;刘英棣;蒋苏齐;王占江;刘兰庄;陈晋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52例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MRI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MRI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原因.方法经测量共发现52例脊髓拴系伴腰骶角增大.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导致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脊髓拴系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及腰骶部皮下脂肪堆积单独或联系因素导致腰骶椎生物力学异常是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根本原因.结论腰骶角增大为脊髓拴系的MRI表现之一,如X线平片表现腰骶角增大并有脊髓拴系的临床表现则这一征象对脊髓拴系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孟昭明;田树平;林井副;史瑞琴;左拥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皮肤骨膜肥厚症(附7例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临床和X线表现.方法7例病人经临床及化验检查,胫腓骨、尺桡骨、双手双足对称摄片,胸透.3例摄胸片,3例作彩色多普勒检查,2例摄头颅平片.结果临床表现为四肢粗大浮肿、杵状指(趾),额部皮肤皱纹脑回状加深伴油汗,并显示症状和体征不一致.X线特征:①四肢骨多发对称骨膜增生,以胫腓骨、尺桡骨为主;于骨干处呈浅淡层状骨膜,而骨端处呈花边状,密度较高.②四肢骨干、掌骨和跖骨增粗,但各关节、第一掌骨和末节指趾骨结构正常.结论皮肤骨膜肥厚症诊断依靠临床和X线检查,须与肢端肥大症、肺性骨关节病及进行性骨干营养不良等鉴别.

    作者:严敏;刘佐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介入超声用于颈部肿块诊治的体会

    目的总结介入超声用于颈部肿块诊治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实用价值.方法108例颈部肿块病人在彩超引导下,作自动活检诊断与穿刺治疗术.结果80例实性肿块的自动活检病理结果准确率为95%(76/80);28例炎性液性肿块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均为100%.结论介入超声用于颈部肿块诊治的关键在于彩超定位的准确性,具有安全、可靠、快捷的优点,应作为临床诊治颈部肿块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星;张天艳;左梦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超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的预测

    目的探讨B超在肾错构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预测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通过B超检查,结合CT等其他检查作出诊断,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82.4%,结合CT符合率达91.2%.肾错构瘤在B超声像图上有较特征性改变.肾破裂者肿瘤均大于6.1cm,瘤体内多有出血坏死.结论B超是目前肾错构瘤诊断以及保守治疗患者随访的主要方法,确诊率较高,结合CT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发现瘤体较大,内有出血坏死灶时要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程一宁;陆文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应用CDFI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方法应用CDFI对ARF和CRF急性发作患者及一组正常人进行肾大小,肾皮质厚度及肾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ARF肾脏体积明显增大,CRF急性发作肾脏体积明显缩小,二者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②ARF肾皮质增厚,CRF急性发作肾皮质菲薄或完全显示不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RF肾Vmax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明显,CRF急性发作RI值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但ARF与CRF急性发作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CDFI可及时诊断病因,判断病情,了解肾内血流情况,为ARF和CRF急性发作的诊断及治疗,判断愈后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付文瑾;高爱清;孙有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的佳观察阈值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的佳观察阈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耳和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3耳分别进行了听骨链的CTVE观察,比较了不同的观察阈值对听骨链结构的显示能力.制订了图像质量评分标准作为比较的半定量指标.结果正常组观察阈值上限为…550HU 45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而中耳炎组观察阈值上限为+200HU~+30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CTVE图像上听骨链的外形随观察阈值上限的不同而变化.观察阈值上限较低时出现很多漂浮状伪影;随着观察阈值上限的升高,镫骨和/或砧骨长脚及其砧镫关节首先逐渐变小、变细乃至消失.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常和病变组的观察阈值宜分别在选择为-524HU和+250HU后再根据所要观察的部分作适度调整.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刘卫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诊断

    目的描述幕上脑部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下疝(DTH)的MR表现,探讨MR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表现.结果47例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R表现如下:①中线移位45例,7~23mm,另2例为双侧DTH;②39例矢状位扫描者脑干受压移位34例;③所有病例均可见颞叶向中线移位,25例于环池内见孤立的脑组织影;④幕上脑组织疝出5~25mm;⑤弥漫性脑肿胀41例.结论MRI清晰直观的显示DTH,可准确诊断DTH.

    作者:姜玉玲;张荃;杨志强;葛海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四肢原发性骨肿瘤:平片、CT与MRI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四肢骨肿瘤MRI表现并与平片及CT比较.方法分析66例四肢骨肿瘤MRI侵袭特点及其平片、CT和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平片、CT和MRI上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相关性比较:r平片=0.79,rCT=0.89,rMRI=0.97.MRI上病变边界清晰,侵犯骨骺16例,侵及骨性关节面27例,发现跳跃性病灶3例,4例伴关节腔积液.患骨T2WI信号和是否成骨性肿瘤有关(P<0.05).60例伴软组织肿块.2例转移.结论MRI可很好地显示骨肿瘤的部位和骨内外侵犯范围;患骨T2WI信号高低与瘤骨或钙化所占比例有关.

    作者:韩月东;徐朝霞;张学昕;刘雁丽;魏梦绮;徐长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和评价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经螺旋CT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例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胸腔积液的有无及多少;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心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等.结果肺栓塞3例,肺梗死7例.除2例混合型外,其余8例均为周围型,下叶居多.结论肺内楔形实变影可提示急性肺栓塞性病变,若与血管征并存则诊断价值更大.

    作者:霍福涛;郭太谮;周扬;李洪渠;梁衍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监视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报告

    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1年2月,超声引导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手术均一次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夏芸;刘虹;于翠英;白泰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儿童前列腺葡萄状肉瘤1例

    患儿男,8岁.间发全程血尿7天,伴有血块、排尿费力,无尿痛及发热.肛诊:前列腺增大,质软,有压痛.彩超检查:前列腺增大,内径4.5cm×5.0cm,近膀胱颈部见一3.0cm×1.5cm低回声团块,界清,明显向膀胱腔内突起,内回声不均,可见钙化斑(见图1).CDFI:上述低回声团内见带状彩色血流信号(见图2).血流呈动静脉频谱,动脉频谱测值:ps 29cm/s,RI 0.74,PI 1.35.彩超提示:前列腺内实性占位(前列腺肿瘤可能性大).外院MRI亦提示前列腺占位.

    作者:董昌元;石小红;王玲;罗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腓肠肌内血肿1例

    患者男,62岁,左小腿肿胀、疼痛、皮下纡曲的血管清晰可见,足踝上方皮肤变紫、溃烂、发病2年,现肿胀疼痛加重就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下肢小隐静脉走行纡曲呈静脉团状,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胫后静脉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等强光团,静脉内壁粗糙增厚,静脉瓣膜增厚,左小腿腓肠肌内见一7.3cm× 2.8cm的混合性包块,边界有包膜,包块内以液性暗区为主并见光带和低回声光团显示(见图).CDFI: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内见彩色血液充盈缺损或细线状血流信号,频谱形态不随呼吸运动而起伏,乏氏动作时,股浅静脉、胫后静脉内均可见返流血液,时间约1.5~2.2s,左小腿混合性包块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深静脉瓣功能不全.②左小腿腓肠肌血肿.静脉造影结果:左下肢股浅静脉、深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左小腿血肿穿刺抽出约50ml咖啡色液体.

    作者:胡卫玉;陈文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门静脉血栓钙化酷似肝外胆管结石1例

    患者男,73岁.3年前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右上腹2.0cm的致密影,怀疑为胆囊结石.超声检查在脾静脉末端后壁可见1.4cm的强光斑,后方伴声影,略向内突出,诊断为脾静脉管壁钙化.今年再次超声检查,除上述的脾静脉管壁钙化外,在门静脉起始段内发现一个1.9cm×1.0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变换体位不移动,酷似扩张的肝外胆管结石(如图).其远端门静脉内径1.6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向肝血流,强光团处血流充盈缺损,而其前方有血流通过.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

    作者:苏里亚;李慧玲;徐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奥勒氏病X线诊断(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奥勒氏病(Ollier'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它不同于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肢型矮小身材、膝关节和首慊?X表现为全身多发软骨瘤、长骨短缩、弯曲畸形等.现将2例经过临床证实和追踪观察的奥勒氏病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资玲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椎管造影诊断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罕见,其发生率占脊髓原发肿瘤的1.6%~2.4%.本文对照手术所见,重点讨论椎管造影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作者:严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超诊断阴道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48岁,普查发现阴道肿块一周.患者三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近一月来感里急后重,无阴道流血流液,小便正常.妇检:于阴道后壁可扪及大小约8cm×5cm×5cm肿块,活动度差.B超检查(见图):阴道与直肠之间探及实质性回声7.0cm×5.8cm×5.8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该肿块位于阴道中上段,与阴道肌层分界不清,阴道黏膜连续.拟诊为:阴道后壁实质性肿块:①平滑肌瘤?②平滑肌肉瘤?手术剪开阴道黏膜可见一实质性肿块,呈灰黄色,边界欠清晰,包膜不完整,病理为阴道平滑肌肉瘤.

    作者:李翠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双乳纤维腺瘤病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乳多发性包块间有胀痛1年,近来自觉包块增大来诊.专科检查:双乳内可触及多个包块,大小不一,多为椭圆形,边界清,活动度好,质韧,周边无粘连,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彩超检查:双侧乳腺内示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块,边界清,周边有包膜,内回声不均匀,示多个点状强回声,大的位于右乳头外侧,大小为7.0cm×4.4cm×7.0cm(图1),CDFI示其内有点状及长条状红、蓝色血流信号,脉冲Doppler取样为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血流频谱Vmax=16.4cm/s,Vrnin=12.0cm/s,Vmean=13.6cm/s,PI=0.36,RI=0.26(图2). 超声提示:双乳多发性低回声肿块(考虑双侧乳腺纤维腺瘤病).术后病理诊断:双乳腺纤维瘤病.

    作者:隋向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子宫囊肿的超声诊断

    3例患者均为我院1995-2000年住院病人,年龄43~72岁,均以盆腔囊性肿物就诊.使用仪器:SDU-500,TOSHIBA-270A型,探头频率2.5~3.

    作者:王丽娟;王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的血管腔内成形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法.方法9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长度12.3~32.8 cm(平均18.6 cm),血管闭塞时间3周~26个月(平均6.8个月),应用大剂量局部溶栓+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结果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89%,术后8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踝/臂指数(ABI)由0.31±0.12(0.11~0.54)增至术后14天的0.82±0.18(0.49~1.09).随访4~15个月,仅1例术后两周发生支架再狭窄,经再次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慢性、长段髂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龙;邹英华;高健;杜湘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介入术后的Budd-Chiari综合征

    目的了解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后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195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于介入术后1~3周,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球囊扩张处及血管内支架的形态和血流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肝脏脾脏缩小,肝尾叶缩小为明显,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球囊扩张术后的隔膜缩短或断裂,血流多数通畅.血管支架表现为直筒型、喇叭型和哑铃型,前者支架内血流多数表现为层流,而后两者支架内多数表现为湍流或涡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后观察疗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崔建华;王兴田;祖茂衡;徐浩;鹿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影响患者生存期和支架开通期因素的研究(多中心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恶性胆道梗阻金属支架、内涵管置入术后患者生存和支架开通的因素.方法对95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金属支架、内涵管置入术后作随访调查,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影响其术后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作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支架类型、梗阻段、肿瘤大小和分期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P≤0.05),支架类型和肿瘤大小为影响患者术后支架开通的因素(P<0.05).结论支架类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和支架开通期的主要因素.

    作者:郭元星;李彦豪;陈勇;陈平雁;罗鹏飞;李勇;单鸿;姜在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附4例报告)

    目的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本组4例,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髂外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分别置入1枚人工血管支架后假性动脉瘤(PA)被完全隔绝.1例动静脉瘘(AVF)置入2枚支架后漏口被完全封堵.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8~50个月,3例支架通畅,1例肾动脉闭塞.结论PSG是治疗创伤性PA及AVF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苏洪英;徐克;郭启勇;朱应合;赵钟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影响噪声等价量子数因素简介

    噪声等价量子数(number of noiseequiva lent qnanta,NEQ)原是在天体物理学中评价摄影系统的一个物理量[1].在这一理论引入X线成像系统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已有不少有关论文发表,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未见试验报道.由于在X线成像系统中计算NEQ涉及了客观评价影像像质中的几个参量,而且这些参量之间既有内涵联系的复杂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所以有必要从理性上探讨NEQ与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红;杜立勇;于凤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一个基于MR图像的数字脑图谱

    数字化人脑图谱是神经外科手术计划、模型驱动分割和教学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MR图像的数字脑图谱,通过一个交互式的多浏览器,提供脑结构的解剖标识和三维显示.

    作者:闫华;程佳;刘晻;吴旭新;罗述谦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