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Moyamoya病的MRI和MRA表现

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

关键词:Moyamoya病, 脑, 磁共振成像, 儿童
摘要:目的分析6例患儿(年龄10个月到8岁)的MRI和MRA表现.方法MRA影像主要研究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狭窄以及侧支血管的出现情况,并由此进行分期;MRI影像主要研究脑梗塞的发生部位.结果MRA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25%(3/12),大脑中动脉狭窄91.7%(11/12),伴侧支血管形成100%(12/12),1个大脑半球血管表现为II期,6个为III期,3个为IV期,2个为V期.MRI表现以大脑半球皮质和/或皮质下梗塞为主,达75%(9/12),33.3%(4/12)的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出现梗塞,其中25%(3/12)为两者合并出现的.结论MRI和MRA是评价儿童Moyamoya病的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怀疑Moyamoya病的患儿应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和评价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经螺旋CT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例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胸腔积液的有无及多少;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心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等.结果肺栓塞3例,肺梗死7例.除2例混合型外,其余8例均为周围型,下叶居多.结论肺内楔形实变影可提示急性肺栓塞性病变,若与血管征并存则诊断价值更大.

    作者:霍福涛;郭太谮;周扬;李洪渠;梁衍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MRI和CUS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MRI和心脏超声(C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CUS和MRI检查,其中12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心脏疾病组共76例,手术证实的病变86处,CUS确诊80处,符合率为93.02%;MRI确诊77处,符合率89.53%,经x2检验得x2=0.65,P>0.05,无显著差异.大血管疾病组共64例,CUS诊断符合率55.70%(44/79);MRI诊断符合率98.73%(78/79).经x2检验得x2=40.6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或心肌梗塞应首选CUS检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以及黏液瘤等占位性病变,先行CUS检查初步诊断,也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作者:赵斌;王翠艳;杨贞振;郭文斌;梁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SVCS的52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该组病人的手术或DSA结果、临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作为标准诊断方法,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SVCS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比分别是97.37%、92.86%、7.14%、2.63%、96.15%、97.37%、92.86%、13.63、0.03、0.90,可靠性指标卡帕值为0.90.结论超声对诊断SVCS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无创伤及便于随访,是首选的SVCS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王文;张龙方;周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影响患者生存期和支架开通期因素的研究(多中心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恶性胆道梗阻金属支架、内涵管置入术后患者生存和支架开通的因素.方法对95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金属支架、内涵管置入术后作随访调查,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影响其术后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作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支架类型、梗阻段、肿瘤大小和分期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P≤0.05),支架类型和肿瘤大小为影响患者术后支架开通的因素(P<0.05).结论支架类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和支架开通期的主要因素.

    作者:郭元星;李彦豪;陈勇;陈平雁;罗鹏飞;李勇;单鸿;姜在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临床确诊为DVT的132条静脉,在每个疗程后做一次CDFI检查,半年后每半年做一次CDFI检查,连查两年.结果DVT的不同时期其CDFI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CDFI可用来监测DVT的治疗过程.

    作者:曹军英;刘英棣;蒋苏齐;王占江;刘兰庄;陈晋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监视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报告

    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1年2月,超声引导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手术均一次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夏芸;刘虹;于翠英;白泰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腓肠肌内血肿1例

    患者男,62岁,左小腿肿胀、疼痛、皮下纡曲的血管清晰可见,足踝上方皮肤变紫、溃烂、发病2年,现肿胀疼痛加重就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下肢小隐静脉走行纡曲呈静脉团状,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胫后静脉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等强光团,静脉内壁粗糙增厚,静脉瓣膜增厚,左小腿腓肠肌内见一7.3cm× 2.8cm的混合性包块,边界有包膜,包块内以液性暗区为主并见光带和低回声光团显示(见图).CDFI: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内见彩色血液充盈缺损或细线状血流信号,频谱形态不随呼吸运动而起伏,乏氏动作时,股浅静脉、胫后静脉内均可见返流血液,时间约1.5~2.2s,左小腿混合性包块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深静脉瓣功能不全.②左小腿腓肠肌血肿.静脉造影结果:左下肢股浅静脉、深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左小腿血肿穿刺抽出约50ml咖啡色液体.

    作者:胡卫玉;陈文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对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圆形或类圆形结节23例,不规则结节15例,有分叶35例,细短毛刺或毛刺24例,空泡征9例,胸膜凹陷15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邻近血管聚拢或/和引流血管21例.结论HRCT及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小肺癌的特征,其邻近血管改变及增强后时间密度变化的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崔允峰;刘庆伟;杨玉海;赵素红;李庆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附4例报告)

    目的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本组4例,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髂外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分别置入1枚人工血管支架后假性动脉瘤(PA)被完全隔绝.1例动静脉瘘(AVF)置入2枚支架后漏口被完全封堵.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8~50个月,3例支架通畅,1例肾动脉闭塞.结论PSG是治疗创伤性PA及AVF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苏洪英;徐克;郭启勇;朱应合;赵钟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超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的预测

    目的探讨B超在肾错构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预测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通过B超检查,结合CT等其他检查作出诊断,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82.4%,结合CT符合率达91.2%.肾错构瘤在B超声像图上有较特征性改变.肾破裂者肿瘤均大于6.1cm,瘤体内多有出血坏死.结论B超是目前肾错构瘤诊断以及保守治疗患者随访的主要方法,确诊率较高,结合CT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发现瘤体较大,内有出血坏死灶时要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程一宁;陆文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彩色多普勒的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测

    1资料和方法患者56例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70条腿),年龄36~72岁,病史2~35年.正常对照组15例(30条腿),年龄18~20岁(学生).仪器采用ATL公司HDI 3000线阵高频探头.

    作者:张桂瑜;杨守和;许旭东;徐晓飞;郭峰;沈秀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血流灌注的超声观测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不同病因,不同病程中肾脏声像图及血流变化.方法ARF患儿25例,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观察,观察指标:肾脏大小、回声、肾皮质血流分布、各级肾动脉Vmax、Vmin、RI.结果少尿期及多尿期两组25例肾脏肿大;少尿期第一组肾皮质血流为Ⅱ-Ⅲ级,MRA、ILRA呈高速、高阻改变,第二组肾皮质血流Ⅰ级占75%,MRA低速、低阻,ILRA低速、高阻改变,两组间各血流参数有极显著差异;多尿期两组肾血流均明显改善,恢复期肾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①非肾小球性及肾小球性ARF、肾脏血流变化明显不同,二维声像图相同.②正常儿童ILRA的RI<0.57±0.01,非肾小球性ARF时达0.87±0.02,肾小球性ARF时RI为0.67±0.02.③MRA的Vmax及RI过低对肾脏不能形成有效灌注.④肾血流变化与病情变化一致,声像图改变不能反映肾功能好坏.

    作者:郑名芳;熊嗣钰;杨杏鲜;陈寿康;张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目的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22例子宫肌瘤患者,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采用5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2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21例,占95.5%.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100%),其中1例完全没有月经,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100%).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50%~92%,2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作者:杨维竹;谢敬霞;江娜;郑曲彬;黄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乳头溢液的影像诊断进展

    乳头溢液的定义是直接从乳腺导管排出的真性引流物.乳头溢液的颜色包括乳白色的、清亮的、脓性的、草黄色的、粉红色的以及血性的,它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主诉.常常是乳房病变的初征象.尤其是非哺乳期乳房的自发性乳头溢液被认为是一种异常,需要检查确诊.

    作者:欧阳忠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52例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MRI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MRI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原因.方法经测量共发现52例脊髓拴系伴腰骶角增大.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导致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脊髓拴系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及腰骶部皮下脂肪堆积单独或联系因素导致腰骶椎生物力学异常是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根本原因.结论腰骶角增大为脊髓拴系的MRI表现之一,如X线平片表现腰骶角增大并有脊髓拴系的临床表现则这一征象对脊髓拴系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孟昭明;田树平;林井副;史瑞琴;左拥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B超诊断阴道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48岁,普查发现阴道肿块一周.患者三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近一月来感里急后重,无阴道流血流液,小便正常.妇检:于阴道后壁可扪及大小约8cm×5cm×5cm肿块,活动度差.B超检查(见图):阴道与直肠之间探及实质性回声7.0cm×5.8cm×5.8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该肿块位于阴道中上段,与阴道肌层分界不清,阴道黏膜连续.拟诊为:阴道后壁实质性肿块:①平滑肌瘤?②平滑肌肉瘤?手术剪开阴道黏膜可见一实质性肿块,呈灰黄色,边界欠清晰,包膜不完整,病理为阴道平滑肌肉瘤.

    作者:李翠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应用CDFI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方法应用CDFI对ARF和CRF急性发作患者及一组正常人进行肾大小,肾皮质厚度及肾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ARF肾脏体积明显增大,CRF急性发作肾脏体积明显缩小,二者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②ARF肾皮质增厚,CRF急性发作肾皮质菲薄或完全显示不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RF肾Vmax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明显,CRF急性发作RI值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但ARF与CRF急性发作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CDFI可及时诊断病因,判断病情,了解肾内血流情况,为ARF和CRF急性发作的诊断及治疗,判断愈后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付文瑾;高爱清;孙有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门静脉血栓钙化酷似肝外胆管结石1例

    患者男,73岁.3年前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右上腹2.0cm的致密影,怀疑为胆囊结石.超声检查在脾静脉末端后壁可见1.4cm的强光斑,后方伴声影,略向内突出,诊断为脾静脉管壁钙化.今年再次超声检查,除上述的脾静脉管壁钙化外,在门静脉起始段内发现一个1.9cm×1.0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变换体位不移动,酷似扩张的肝外胆管结石(如图).其远端门静脉内径1.6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向肝血流,强光团处血流充盈缺损,而其前方有血流通过.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

    作者:苏里亚;李慧玲;徐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诊治体会

    目的讨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者行颈脊髓造影CT扫描.4例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例全臂丛型者行健侧颈7切除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臂丛神经撕脱伤性脊膜囊肿、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移位术效果好,而全臂丛型者健侧颈7移位术效果不太满意.结论CTM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者的可行检查方法,本病的修复以神经移位术为主,其方法有待完善.

    作者:陈世勇;林其仁;赖清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包虫病的磁共振诊断

    本文对43例肝包虫病行MRI扫描,重点分析本病的磁共振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

    作者:贾文霄;米日古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