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骨膜肥厚症(附7例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

严敏;刘佐贤

关键词:皮肤骨膜肥厚症, 临床表现, X线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临床和X线表现.方法7例病人经临床及化验检查,胫腓骨、尺桡骨、双手双足对称摄片,胸透.3例摄胸片,3例作彩色多普勒检查,2例摄头颅平片.结果临床表现为四肢粗大浮肿、杵状指(趾),额部皮肤皱纹脑回状加深伴油汗,并显示症状和体征不一致.X线特征:①四肢骨多发对称骨膜增生,以胫腓骨、尺桡骨为主;于骨干处呈浅淡层状骨膜,而骨端处呈花边状,密度较高.②四肢骨干、掌骨和跖骨增粗,但各关节、第一掌骨和末节指趾骨结构正常.结论皮肤骨膜肥厚症诊断依靠临床和X线检查,须与肢端肥大症、肺性骨关节病及进行性骨干营养不良等鉴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在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0例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本组收集到妇产科阴道流血的病因有30种,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100%.结论超声对妇产科阴道流血的病因诊断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可作为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杜毅力;杨明镇;李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屏气电影法MRI评价左室功能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MRI屏气电影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屏气快速梯度回波和常规非屏气梯度回波技术对18个正常志愿者进行心脏MRI检查,并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容量及心肌质量等指标.结果①屏气电影法与常规非屏气电影法所得结果密切相关,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6、0.83和0.98.②两种方法所得的各指标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RI屏气电影法成像时间短,无运动伪影,是一种临床评价左心功能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赵希刚;李坤成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5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1例、先天性肿瘤12例、泪腺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黑色素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刘兆玉;贾腾蛟;范国光;刘东风;叶滨宾;吴振华;郭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门静脉血栓钙化酷似肝外胆管结石1例

    患者男,73岁.3年前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右上腹2.0cm的致密影,怀疑为胆囊结石.超声检查在脾静脉末端后壁可见1.4cm的强光斑,后方伴声影,略向内突出,诊断为脾静脉管壁钙化.今年再次超声检查,除上述的脾静脉管壁钙化外,在门静脉起始段内发现一个1.9cm×1.0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变换体位不移动,酷似扩张的肝外胆管结石(如图).其远端门静脉内径1.6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向肝血流,强光团处血流充盈缺损,而其前方有血流通过.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

    作者:苏里亚;李慧玲;徐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附10例FDG PET和CT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C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并着重比较FDG 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4cm,经栓塞化疗后6~10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FDG 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PET显示其中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FDG 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而FDG PET在准确定位肿瘤残留病灶方面正好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

    作者:李立伟;金泉;马璐娜;刘京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胸内淋巴结美国胸科协会分区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对肺癌分期的意义

    目的研究一种能被放射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接受的基于断层影像的ATS胸内淋巴结分区法,以使肺癌的CT和MRI分期简便、实用.方法依据美国胸科协会(ATS)淋巴结分区图,在5具尸体上观察胸内淋巴结分布,采用4套胸部横断层标本与50例胸部CT图像对照进行横断面上的淋巴结分区.结果用解剖学分区法对ATS分区图进行了对比、评价.在采用影像解剖标志划分的5个胸部区段中,ATS分区图中各区淋巴结易于在横断层影像上识别、划分.对比分析了该断层影像分区法与肺癌分期(AJCC,1997)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结论这种基于ATS分区图的断层影像解剖分区法将使CT和MRI对肺癌的分期更简明、实用,易于推广.

    作者:王震寰;黄瑜;秦登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MRI和CUS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MRI和心脏超声(C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CUS和MRI检查,其中12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心脏疾病组共76例,手术证实的病变86处,CUS确诊80处,符合率为93.02%;MRI确诊77处,符合率89.53%,经x2检验得x2=0.65,P>0.05,无显著差异.大血管疾病组共64例,CUS诊断符合率55.70%(44/79);MRI诊断符合率98.73%(78/79).经x2检验得x2=40.6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或心肌梗塞应首选CUS检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以及黏液瘤等占位性病变,先行CUS检查初步诊断,也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作者:赵斌;王翠艳;杨贞振;郭文斌;梁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经腹及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并对其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根据手术和病理分析,将子宫腺肌病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分为五型;②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超声诊断符合率62.4%,明显高于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9.7%;③经腹及经阴道联合扫查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9%,明显高于经腹扫查组的14.9%.结论掌握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和声像图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晓凤;姜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胎盘植入的超声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到子宫肌层内,程度从仅与子宫肌层相接触深入到子宫肌壁间,直至穿透子宫浆膜层.分别称为愈着(accreta),植入(increta),穿通(percreta).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因临床处理之前诊断不明确而造成危及母婴严重后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谢玉娴;李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目的评价B型超声对腘窝囊肿(PFC)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2个PFC声像图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深部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分作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12个,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关节腔无关联;Ⅱ型——膝关节后疝型10个,囊肿与关节腔相通.结论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方法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首选的诊查手段.

    作者:纪永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四肢原发性骨肿瘤:平片、CT与MRI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四肢骨肿瘤MRI表现并与平片及CT比较.方法分析66例四肢骨肿瘤MRI侵袭特点及其平片、CT和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平片、CT和MRI上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相关性比较:r平片=0.79,rCT=0.89,rMRI=0.97.MRI上病变边界清晰,侵犯骨骺16例,侵及骨性关节面27例,发现跳跃性病灶3例,4例伴关节腔积液.患骨T2WI信号和是否成骨性肿瘤有关(P<0.05).60例伴软组织肿块.2例转移.结论MRI可很好地显示骨肿瘤的部位和骨内外侵犯范围;患骨T2WI信号高低与瘤骨或钙化所占比例有关.

    作者:韩月东;徐朝霞;张学昕;刘雁丽;魏梦绮;徐长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椎管造影诊断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罕见,其发生率占脊髓原发肿瘤的1.6%~2.4%.本文对照手术所见,重点讨论椎管造影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作者:严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监视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报告

    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1年2月,超声引导下行高危宫腔手术53例,手术均一次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夏芸;刘虹;于翠英;白泰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的佳观察阈值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的佳观察阈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耳和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3耳分别进行了听骨链的CTVE观察,比较了不同的观察阈值对听骨链结构的显示能力.制订了图像质量评分标准作为比较的半定量指标.结果正常组观察阈值上限为…550HU 45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而中耳炎组观察阈值上限为+200HU~+30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CTVE图像上听骨链的外形随观察阈值上限的不同而变化.观察阈值上限较低时出现很多漂浮状伪影;随着观察阈值上限的升高,镫骨和/或砧骨长脚及其砧镫关节首先逐渐变小、变细乃至消失.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常和病变组的观察阈值宜分别在选择为-524HU和+250HU后再根据所要观察的部分作适度调整.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刘卫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临床确诊为DVT的132条静脉,在每个疗程后做一次CDFI检查,半年后每半年做一次CDFI检查,连查两年.结果DVT的不同时期其CDFI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CDFI可用来监测DVT的治疗过程.

    作者:曹军英;刘英棣;蒋苏齐;王占江;刘兰庄;陈晋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52例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MRI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MRI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原因.方法经测量共发现52例脊髓拴系伴腰骶角增大.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导致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脊髓拴系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及腰骶部皮下脂肪堆积单独或联系因素导致腰骶椎生物力学异常是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根本原因.结论腰骶角增大为脊髓拴系的MRI表现之一,如X线平片表现腰骶角增大并有脊髓拴系的临床表现则这一征象对脊髓拴系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孟昭明;田树平;林井副;史瑞琴;左拥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螺旋CT双相扫描在肺气肿诊断与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双呼吸相扫描对肺气肿诊断与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和30例肺气肿患者行全肺双相扫描及局部感兴趣区HRCT薄层扫描,计算全肺、肺内各区双相肺容积减少百分比及CT临界值.结果①50岁以上正常人双相肺容积减少百分比为45%~65%,重度肺气肿患者为20%~30%,中度患者为32%~48%.②肺气肿CT临界值为:深吸气相-953.30HU,深呼气相-914.62HU.结论螺旋CT双相肺容积测定结合HRCT薄层扫描,对评估肺功能尤其是局部肺功能及诊断早期肺气肿有重大价值.

    作者:邵广瑞;柳澄;王涛;史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子宫囊肿的超声诊断

    3例患者均为我院1995-2000年住院病人,年龄43~72岁,均以盆腔囊性肿物就诊.使用仪器:SDU-500,TOSHIBA-270A型,探头频率2.5~3.

    作者:王丽娟;王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SVCS的52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该组病人的手术或DSA结果、临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作为标准诊断方法,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SVCS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比分别是97.37%、92.86%、7.14%、2.63%、96.15%、97.37%、92.86%、13.63、0.03、0.90,可靠性指标卡帕值为0.90.结论超声对诊断SVCS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无创伤及便于随访,是首选的SVCS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王文;张龙方;周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女童真假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无内分泌腺病变并经LHRH试验确诊为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患儿,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和卵巢的各径线及容积,并与正常同龄儿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测值稍大于正常同龄儿,其卵巢测值则明显大于正常;假性性早熟患儿的子宫各径线值明显大于正常同龄儿,形态如青春期,而卵巢测值正常或稍增大.结论子宫、卵巢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内分泌的变化,超声检查可提供鉴别真假性性早熟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高峻;郑名芳;张庆;赵亚平;彭晶;孙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