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宋本平;王友良;高华伟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 结膜瓣覆盖
摘要:目的 探讨结膜瓣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8例(1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病灶切除结膜瓣覆盖植床并于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11月.结果 18例中17例治愈,保住了眼球,1例失败.结论 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瓣覆盖法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产程时间与母儿结局关系的临床分析鲻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间与新生儿Apgar 评分和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03月~2008年10月住院分娩的125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第二产程时间<1h,1~2h、>2 h将其分为A、B、C三组,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Ridit分析用于Apgar 评分等级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Apgar评分与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χ2检验用于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结果 (1)新生儿Apgar评分分级由好到坏依次是A组、B组和C组(分别为A=0.5284,B=0.4924,C=0.2267);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2)A、B、C三组剖宫产发生率分别是23.70%、34.74%和80.95%,分娩方式存在显著差异(χ2=136.302,P=0.000);Apgar评分与第二产程时间显著负相关(r=-0.258,P=0.035);(3)A、B、C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是0.56%(5/886)、2.46%(7/285)和7.13%(6/84)(χ2=26.212,P=0.000).结论 新生儿Apgar 评分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负相关,第二产程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分娩方式的选择和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滑秀云;户亚光;尚俊伟;张金凤;李云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及其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 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45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 (n=115例)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就两种护理的观测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评定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减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作者:黄雄招;孙波;蒙丽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876例年老体弱患者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年老体弱患者用经鼻胃镜检查时的痛苦表现和检查时生命体征情况.方法 用直径超细的经鼻胃镜经鼻腔插入至十二指肠,完成胃镜检查,观察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交谈,询问患者的感受.结果 876例病人中,除5例因鼻甲肥大而改经口腔检查外,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少数病人有心率稍降低和鼻腔黏膜轻度损伤,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的咽反射.结论 直径超细的经鼻胃镜经鼻腔插入可不接触舌根而到达食管和胃,可以减轻患者的咽喉反射,能有效的避免恶心呕吐反应,减轻患者检查时的不适及痛苦.

    作者:吕黄勇;李政文;侯文锋;尧登华;金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安全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 um,少数可达50~300u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

    作者:袁小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和消瘦等,糖尿病治疗主要是饮食与药物的治疗,其中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一项基本必要措施,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作者:尹美娥;吴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子宫平滑肌瘤588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少见,发病率<1%[1],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以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其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对588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机械清洗器械效果观察及改进措施

    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影响灭菌质量达到标准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条件,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因子的接触,形成细菌保护膜影响灭菌效果.为了提高清洗洁净度,我区先后对高原地区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作了规范性要求,制定了<高原地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规程>[1],对医院和高原医疗机构相继购买、配置了超声清洗机,有效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王素珍;姜文亭;孙容珍;杨帆;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用血量的不断增加,输同种异体血感染传染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笔者2006年开始,在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选择性手术前采血,术中回输,有效减少了同种异体输血的用量,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斌;赖晓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肠恶性黑色素瘤伴皮肤转移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8岁.主因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半月余入院,患者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躯干、四肢起米粒大小的红色结节,无瘙痒、疼痛等.结节逐渐增大,大者约钱币大小,浸润明显,无破溃.入院查体:心肺腹双下肢未见异常.

    作者:马彩霞;程晓春;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窝沟封闭剂在儿童防龋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我科应用光固化含氟窝沟封闭剂(贺利氏公司)对80例平均年龄4.2岁的学龄前儿童298颗乳磨牙和160例平均年龄9.5岁的儿童612颗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项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大量群众被埋压.地震后有30多万伤员急需救治,我院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接诊伤员4000余名,收治住院1095名.地震伤主要有开放性上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挤压综合症、颅脑外伤及复合外伤、内脏破裂等,所有伤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血,重伤员还有失血性休克,抗失血性休克、手术及坏死组织清创等治疗都需要大量血液输注.

    作者:于丽君;李翠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结膜瓣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8例(1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病灶切除结膜瓣覆盖植床并于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11月.结果 18例中17例治愈,保住了眼球,1例失败.结论 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瓣覆盖法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宋本平;王友良;高华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

    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

    作者:陈业民;彭顺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约有70%的肿瘤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但大多数肿瘤都存在一定的放射抗拒性,即便在精确放疗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临床上放疗野内复发的情况依旧存在.因此放射增敏剂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因其能为增敏剂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而备受关注.现将放射增敏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华文;吴敬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剧烈阵发性疼痛疾病.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先进方法之一,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射频电热对三叉神经感觉根的痛觉纤维凝固变性而止痛,公认为是一种简易、可靠、安全、显效、痛苦小的好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8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晋;陈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量成分输血抢救地震致多发伤1例

    地震灾害中,许多伤员由于骨折和挤压引起大出血和休克,迅速及时的大量补液和输血治疗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大量成分血液制品输注常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死亡率高达40%~75%[1].因此,应对拟进行大量成分输血治疗的伤员凝血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现将我院抢救1例地震多发伤伤员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宋建;朱国标;李翠莹;彭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矫治牙列拥挤拔除难度较大的第三磨牙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正畸病人拔除第三磨牙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58例进行第三磨牙拔除的正畸患者在进行阻力分析后切口选择:远中偏颊侧8例;远中偏颊侧加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切口,让开龈乳头,形成角瓣,50例,充分暴露手术野后采用劈冠+挺拔法拔除12例;凿骨+劈冠+挺拔法拔除31例;凿骨+涡沦机+劈冠+挺拔法拔除14例.结果 有1例因患者不能继续耐受手术而中止,其他57例均顺利拔除.结论 拔除第三磨牙对于矫正和防止牙列拥挤复发是必要的,而手术操作需谨慎.

    作者:马胤;艾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烧伤发热期的护理探讨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会引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及护理,控制体温,轻者使患儿体质下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及时做好发热时的治疗和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现将小儿烧伤后合并发热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逆转作用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阶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缬沙坦在治疗二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五周后趋于平稳;心腔径、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等在治疗3月后开始降低(P<0.05),6个月~1年后明显下降(P<0.01)并趋于稳定.结论 缬沙坦能够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能够全面、客观地定量评价心脏结构、室壁运动状态.

    作者:朱峻;赖小今;陶杰;邓旦;杨永健;廖明松;梁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军队医改问题及解决方法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改)从正式推开实行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无庸至疑的是医改实施以来,军队医疗机构的保障投入逐步加大,就医和费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效益也稳步提高.军内就医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作者:杨阳;李立新;王鹤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