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郑驰;谭映军
回肠造口术因全结肠疾病而需切除整段结肠,并以回肠末端为造口,建立永久性回肠造瘘口,其造瘘口并发症多并且高.本文对2007~2008年我科实施的21例老年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在恢复期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琳林;罗萍;王永华;李红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严重的眼外伤可造成患者失明、眼球摘除等恶果,不仅给本人,而且给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眼外伤的防治不仅是临床治疗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必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1].探讨眼外伤前房出血的发病原因,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其能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宋洋;冯应琼;冯柱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23岁,G2P0,因停经35+3周,腹痛、头晕、乏力1小时,由一社区医院转入我院.体检: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0/50mmHg,面色苍白,呈重度贫血貌,神志清楚,懒言,腹隆起,肝脾触诊不满意,板状腹,满腹压痛.产科情况:宫高33cm,腹围98cm,胎方位不清,无胎心、胎动.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先露头.
作者:范雪梅;熊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老年患者由于各组织、器官的衰老,导致血管的脆性、通透性增加;心功能的下降,导致肢体末梢循环不充盈、血管细、偏,增加了穿刺难度.我科病人平均年龄80岁,患者多为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晚期、急性心肌梗死等.病情危重,穿刺难度大,在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快速的建立静脉通道,影响抢救用药.
作者:王婷;孟艳秋;李坪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中医中药辩证论治加结肠途径给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5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作者:牟大礼;吕黄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难愈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理解为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不愈[1].传统的治疗对慢性难愈创面效果不佳,而生长因子的出现使创面愈合的治疗从被动转为主动,为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生长因子的局部应用受创面微环境影响而使其灭活快、作用时间短,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受到给药途径、剂型和经济负担的限制.
作者:胡以信;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常用途径,是护士治疗基本又多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少数较长时间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易发生瘀血,为总结经验,预防穿刺部位拔针后淤血,我们把近两年来遇到的部分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造成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原因与年龄较大,血管脆性增加,慢性病,长时间反复静脉穿刺损伤血管多,长时间应用活血化淤及抗凝药,拔针时压迫部位不当,压迫时间不够及凝血机制有关.
作者:陈国喜;傅荣;丁永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颈部结核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其误诊、误治.方法 报告53例颈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颈部结核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其中9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耳鼻咽喉科医生必须充分了解颈部结核的临床体征,尽早进行全面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早期确诊和正规抗结核治疗有利预后.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遭受重创,伤亡近万人.我们医疗队15名人员于5月12日奉命赶赴该镇参与紧急救援24天.救援分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任务为当地灾民和救援人员提供医疗救援,中后期主要为抗震救灾部队提供卫勤保障.
作者:朱飒飒;王东川;康宁;周建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原地区由于慢性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缺乏运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重要诱因[1].早期预防及及时规范治疗DVT是预防肺动脉栓塞(PE)、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对2例特殊职业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分别随访3年、1年半,目前患者情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单海燕;王卫平;胡近芳;苓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用于训练卫勤组织指挥人员,评价卫勤保障方案,论证卫勤保障系统的效能,以及辅助卫勤决策等方面,不但解决了卫勤保障方案不可实验性的矛盾,而且可以节省卫勤人力物力.
作者:刘向宏;徐丽;叶春林;秦士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976年从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第一个他汀类分子美伐他汀(meuastatin),标志他汀类药物的问世.
作者:段凌菱;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88.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作者:李国山;李晓庆;蔡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56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 母乳性黄疸7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23例继续给予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未予特殊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患儿均有效,平均起效时间1~3d,黄疸消退时间5~10d.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的消退.
作者:吕清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穿通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结果 抢救成功10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3.3%,死亡原因与未能及时确诊、手术有关.结论 快速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和纠治休克,尽快手术,是心脏穿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青松;明波;汪华;冯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为探讨湿敷包扎联合rb-bFGF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无Ⅲ度烧伤<6岁的烧伤患儿进行湿敷包扎联合rb-bFGF治疗.结果 烧伤患儿创面全部愈合,绝大部分无瘢痕增生,无功能畸形.结论 湿敷包扎联合rb-bFGF治疗无Ⅲ度烧伤创面,无痛苦、价廉、方法简单、治疗可靠,家长愿意接受,便于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袁杰;胡以信;卢玉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硬化治疗在急诊止血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急诊止血率在74%~92%[1].我院自开展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硬化治疗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注射点溃疡甚至出血、硬化剂人血损害肺肾等器官、食管狭窄、穿孔等[1].良好的护理在保证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梅;张艳琳;刘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皲裂是寒冷季节临床常见皮肤病,传统治疗方法虽有效,但效果差,为寻找简当易行,治疗效果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2005年12月以来,作者采用局部用温水浸泡,刀削去部分粗糙组织后,眼药膏外涂治疗30例,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无痛苦,经济实惠,报告如下.
作者:傅荣;陈国喜;王秀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北部寒区军人冬季睡眠影响因素.方法 用自制问卷,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军医指导下现场同步填写.结果 从影响新疆北部寒区军人睡眠质量的因素来看,睡眠环境内部影响因素为居室人多、室友磨牙和换哨,睡眠环境外部因素影响不明显,以噪声为主.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主要为个人因素、战友、生病、心理因素及上级批评、压力过大、辛苦劳累,睡眠剥夺以工作加班为主.结论 新疆北部寒区驻城镇军人冬季睡眠的影响因素以睡眠环境内部影响因素为主,需采取措施保证驻城镇军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薛越;慈书平;陈大仓;袁宝进;刘长林;郭骞;高广利;郭建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症候群.常见于车祸、刀伤、机器绞伤、高空施工摔伤等.创伤性休克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复杂、来势凶猛,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关系着患者的存亡.
作者:赵青;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