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梅;熊丁
回肠造口术因全结肠疾病而需切除整段结肠,并以回肠末端为造口,建立永久性回肠造瘘口,其造瘘口并发症多并且高.本文对2007~2008年我科实施的21例老年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在恢复期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琳林;罗萍;王永华;李红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卫生人力资源是医院资源中基本活跃的要素,决定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决定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作者:陈诺夫;谭祖春;李辉;王巍霖;贾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老年患者由于各组织、器官的衰老,导致血管的脆性、通透性增加;心功能的下降,导致肢体末梢循环不充盈、血管细、偏,增加了穿刺难度.我科病人平均年龄80岁,患者多为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晚期、急性心肌梗死等.病情危重,穿刺难度大,在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快速的建立静脉通道,影响抢救用药.
作者:王婷;孟艳秋;李坪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实用价值,为长期输液或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利用率.方法 在本科室中选择长期输液患者100例,分为正向穿刺组(对照组)、逆向穿刺组(实验组),采用手、足背下1/3的静脉血管穿刺.结果 在使用同一种液体输液的情况下,分别用两种穿刺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液体的流速无显著影响,对穿刺成功率和患者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输液的渗透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易于固定,且不影响输液速度,不影响手部活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姚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OX-2是一种诱导型环氧合酶,在正常情况下多数细胞中不存在COX-2,仅在接触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时COX-2方被激活,但在多种头颈部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了作用,目前已成为头颈部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芝芳;沈宝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治疗组)40例和应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对照组)3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两组均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6,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志刚;王超群;周富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对外窗口之一,病人流动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而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而大多数患者都是以是否能一针见血的标准来衡量,所以静脉采血技术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对于一般患者护士基本能做到一针见血,所以加强特殊人群的采血技术是增进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结合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绍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童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成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状态.方法 10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19~71岁)岁,经MICM分型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BFM 90方案化疗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24月),6例患者持续CR.3例获得完全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结论 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明显提高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
作者:彭利晖;胡灯明;王三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务之急是要紧紧抓住全社会都在认真落实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李强;刘润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运用到膀胱造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简单,切口微小无须缝合,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损伤小,并发症减少,可满足各种治疗目的 ,效果满意.结论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效果良好,并发症减少,患者及临床工作者容易接受.
作者:蔡定海;付歆颖;陈清禄;王云涛;曹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地震发生后,我院作为灾区的医院,作为地震伤病员的第一收治医院,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现有的在院病人顺利、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宽敞、空旷的地方,把医疗护理工作照常继续下去;二是如何安排好不断运送来的数量多,且病情重、危、急的地震伤病员,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为总结经验,现将地震期间的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蓉;苏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颠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作者:李琳;李兴国;边晓菊;刘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地震伤员中挤压综合征患者眼底改变情况.方法 对挤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按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名挤压综合征患者中4人眼底出现改变,占57.1%,与性别、眼别无关.结论 汶川地震中挤压综合征患者有眼底改变.
作者:韩非;蒋炜;魏世辉;段烈英;罗涛;谌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们于2006年3月以来应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树兵;任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银杏制剂干预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四组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一次性气管内注射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两预防组于模型制备2小时后分别予以高剂量、低剂量银杏制剂每天灌胃治疗,于28天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8天时血清HYP含量、TOR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多(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两银杏制剂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28天时血清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银杏制剂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阻断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何云;韦小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昏迷是脑功能的严重障碍: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病人对周围事物和任何强列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感觉、运动和反射等功能障碍.在昏迷状态下,如防治措施不力,会发生多种并发症,轻者加重病情,重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病情,对昏迷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护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至昏迷患者6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洪兰;张洪英;扬正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74例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钟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不同病情,切除过长的包皮.在直视下于包皮内、外板作两个互相平行或不平行的环行切口,将两切口间皮条用小圆头刀锐性剥离,保留完整内膜及皮下浅层血管,并保留完整的包皮系带.结果 73例术中出血少、切口边缘整齐,术后伤口无水肿,无继发出血及感染,一期愈合,切口瘢痕少,阴茎外型美观.并使阴茎腹侧过度屈曲的外观上有了明确改善.针孔样包茎二期手术容易进行且并发症少.结论 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李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气管外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的喉气管断裂伤病人能当场死亡,幸存者就医时病情较重,常有呼吸困难、窒息和休克,治疗和护理较为棘手.为引起临床对该类病人的重视,现将我科2008年3月急诊收治的1例颈部枪伤致气管断裂伴截瘫病人的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按摩、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方式.结果 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发生便秘5例,对照组发生便秘27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张大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实施以来,在日常护理和治疗工作中,护士和患者之间常出现较大的冲突,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明显,使护士倍感身心疲惫.如何预防护息冲突成了民族地区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结合拉萨地区工作的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冯小勤;付璟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