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穿通伤12例临床分析

梁青松;明波;汪华;冯滨

关键词:心脏穿通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穿通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结果 抢救成功10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3.3%,死亡原因与未能及时确诊、手术有关.结论 快速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和纠治休克,尽快手术,是心脏穿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制剂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银杏制剂干预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四组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一次性气管内注射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两预防组于模型制备2小时后分别予以高剂量、低剂量银杏制剂每天灌胃治疗,于28天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8天时血清HYP含量、TOR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多(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两银杏制剂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28天时血清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银杏制剂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阻断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何云;韦小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强人装结合训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卫勤装备训练目的就是要达到操作员与装备全方位结合,随时随地发挥大效能,完成标准内救治任务[1].训练中,我们把人装结合训练看成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体,静态泛指训前准备内容,包括:管理维护、撰写教材、拟制规程等,动态泛指实践活动,包括:应急机动、功能布局、展开撤收等.

    作者:刘曦;郑驰;谭映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低年资护士长的工作技巧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护士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科室的护理质量.低年资护士长由于工作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培训,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而适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笔者结合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段静;马瑾;杨腾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88.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作者:李国山;李晓庆;蔡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助产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助产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状况.方法 对50名助产人员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她们职业暴露与防护状况.结果 不同职称助产人员均有不同程度被针头等锐器损伤,羊水及血液污染,低职称显著多于高职称者(P<0.01),对职业防护的认知行为低职称显著低于高职称者(P<0.01),统计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 助产人员职业暴露机遇大,应加强助产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作者:胡海燕;郑立红;陈明丽;胡海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胆道手术致胆漏相关问题探讨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汁遗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行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胆漏15例,均发生在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2天发现胆漏.7例3天后再次手术,8例行保守治疗,7天~1月后治愈出院.结论 术者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过分强调小切口,麻醉不完善,胆囊嵌入肝内及肥胖病人显露不充分等易出现损伤发生胆漏.

    作者:姚树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原高寒地区摩托化机动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探讨高原高寒地区摩托化机动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对于赢得信息化条件下卫勤保障的主动权,落实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至关重要.本文就此做一浅显探讨.

    作者:陈刘生;张波;段华芳;王琪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逆行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实用价值,为长期输液或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利用率.方法 在本科室中选择长期输液患者100例,分为正向穿刺组(对照组)、逆向穿刺组(实验组),采用手、足背下1/3的静脉血管穿刺.结果 在使用同一种液体输液的情况下,分别用两种穿刺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液体的流速无显著影响,对穿刺成功率和患者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输液的渗透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易于固定,且不影响输液速度,不影响手部活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姚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佳的技术和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作者:余锐;周雄辉;赵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新进展

    1976年从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第一个他汀类分子美伐他汀(meuastatin),标志他汀类药物的问世.

    作者:段凌菱;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男性病人导尿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导尿及留置尿管是危重病人护理中常见的操作,由于男性病人尿道个体差异大及解剖结构因素,男病人导尿较女病人更易出现并发症,我院ICU病房2004年4月至今男性导尿病人共出现17例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大会;吴开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修复探讨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的修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28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畸形.结果 28例患者外形恢复满意,无耳周麻木,仅3例进食时皮肤潮红.结论 应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腺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可较好地整复面部畸形,可减少耳周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熊建;魏珍莲;蔡华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颠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作者:李琳;李兴国;边晓菊;刘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2例,胸部扫描后行肿瘤靶重建及多向调整MPR重组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对比.结果 MPR对空泡征,深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高于薄层重建图像.对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检出与薄层重建图像无明显差别.叶间胸膜破坏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的检出有明显优势.结论 64层CT多向调整MPR有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

    作者:张怀信;朱玉春;邓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COX-2是一种诱导型环氧合酶,在正常情况下多数细胞中不存在COX-2,仅在接触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时COX-2方被激活,但在多种头颈部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了作用,目前已成为头颈部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芝芳;沈宝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张良芬;孙兰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中医中药辩证论治加结肠途径给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5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作者:牟大礼;吕黄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学的变化,探讨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及血流变学检测仪,分别检测68例脑梗塞病人接受毫米波治疗仪照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脑梗塞患者存在微循环和血流变的显著障碍,经毫米波照射后均有明显恢复.结论 毫米波具有改善脑梗塞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尚传卫;白小红;陈章;关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74例体会

    目的 探讨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74例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钟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不同病情,切除过长的包皮.在直视下于包皮内、外板作两个互相平行或不平行的环行切口,将两切口间皮条用小圆头刀锐性剥离,保留完整内膜及皮下浅层血管,并保留完整的包皮系带.结果 73例术中出血少、切口边缘整齐,术后伤口无水肿,无继发出血及感染,一期愈合,切口瘢痕少,阴茎外型美观.并使阴茎腹侧过度屈曲的外观上有了明确改善.针孔样包茎二期手术容易进行且并发症少.结论 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李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脉搏波速和踝臂指数在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作者:龚武田;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