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张良芬;孙兰英

关键词:老年, 不典型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三腔喂养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应用

    急、重症胰腺炎(SAP)病程长,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疾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存在着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症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胃蠕动迟缓和十二指肠淤滞.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EN).

    作者:李洁廉;陈怡;刘文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心脏穿通伤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穿通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结果 抢救成功10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3.3%,死亡原因与未能及时确诊、手术有关.结论 快速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和纠治休克,尽快手术,是心脏穿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青松;明波;汪华;冯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硝普钠与双氢克尿噻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普钠与双氢克尿噻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25~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24h,同时联合应用双氢克尿噻治疗4d,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YHA心功能级别和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E/A)的变化.结果 硝普钠治疗组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23例,显效率为63.9%,常规治疗组显效11例,显效率为30.5%,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比值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普钠与双氢克尿噻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韩昌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的术后护理体会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一旦确诊,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将反复发作.术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恢复的速度,正确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科肛周脓肿的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以下.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龄糖尿病足并发感染1例的治疗护理体会

    近年来,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糖尿病足(DF)呈上升趋势.DF部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足部卫生等储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作者:沈国玉;王丽娜;蒋伶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扁平疣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熏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人均复发率为8.33%,对照组人均复发率为35.0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效果较好、安全、复发率低.

    作者:杨万军;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重症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为提高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技术在抢救重症中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重症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毒物质,本组病例有54例治愈,2例因时间过长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快速而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

    作者:廖竹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眼科常见季节性眼病的护理干预

    眼睛是人体外露的器官,可随季节天气的变化,外部环境的改变影响着眼的生理功能和易患某些眼病.因此,了解不同季节变化对眼睛的危害,做好防治和护理,对保护视觉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将我科对常见季节性眼疾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章莹月;邹红;薛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88.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作者:李国山;李晓庆;蔡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某部炮兵腰腿痛发病情况调查

    炮兵由于其作业特点(负荷重、用力猛、动作要求快速、准确而协调等)的影响,腰腿痛症候群发生率高,是炮兵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2008年10月我们对炮兵某部2586名官兵进行腰腿痛病情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德军;吕罗荣;颜厚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原创伤性休克70例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症候群.常见于车祸、刀伤、机器绞伤、高空施工摔伤等.创伤性休克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复杂、来势凶猛,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关系着患者的存亡.

    作者:赵青;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在病理学上,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血管疾病及系统性并发症[1].COPD是以气道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增多为特征的特殊炎症类型.对COPD患者治疗而言,发展新型药物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许多治疗靶点已被确认.

    作者:陈业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组人表皮因子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用rhEGF凝胶和醋酸洗必泰栓治疗:宫颈局部用药,每日1次,rhEGF每次3~5 g;对照组(40例)只用醋酸洗必泰栓治疗,每日1次,每次1粒.两组均以用药10~14次为1个疗程.以糜烂面愈合及症状改善程度为观察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宫颈糜烂的治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阴道洁净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hEGF凝胶对宫颈糜烂有治疗作用,应用较为安全.

    作者:康丽萍;王月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脉搏波速和踝臂指数在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作者:龚武田;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震救灾期间的护理管理

    地震发生后,我院作为灾区的医院,作为地震伤病员的第一收治医院,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现有的在院病人顺利、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宽敞、空旷的地方,把医疗护理工作照常继续下去;二是如何安排好不断运送来的数量多,且病情重、危、急的地震伤病员,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为总结经验,现将地震期间的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蓉;苏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颈部结核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结核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其误诊、误治.方法 报告53例颈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颈部结核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其中9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耳鼻咽喉科医生必须充分了解颈部结核的临床体征,尽早进行全面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早期确诊和正规抗结核治疗有利预后.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特殊人群静脉采血的方法与技巧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对外窗口之一,病人流动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而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而大多数患者都是以是否能一针见血的标准来衡量,所以静脉采血技术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对于一般患者护士基本能做到一针见血,所以加强特殊人群的采血技术是增进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结合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绍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护理体会及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 对4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精心护理,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结果 通过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异常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通过积极仔细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随访移植器官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庞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进展

    肝性脊髓病(HM)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1949年Leigh和Card[1]首次报道了肝病伴发脊髓病,1960年Zieve[2]等的病例报告再次对HM进行了详尽描述,国内唐山工人医院神经病小组于1976年首次报告本病.随着对肝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HM的具体发病机制十分重要,但由于难以建立HM的动物模型,目前对HM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定论.

    作者:王华;汪涛;刘炼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对126例前房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做法与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严重的眼外伤可造成患者失明、眼球摘除等恶果,不仅给本人,而且给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眼外伤的防治不仅是临床治疗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必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1].探讨眼外伤前房出血的发病原因,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其能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宋洋;冯应琼;冯柱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