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霞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实施以来,在日常护理和治疗工作中,护士和患者之间常出现较大的冲突,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明显,使护士倍感身心疲惫.如何预防护息冲突成了民族地区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结合拉萨地区工作的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冯小勤;付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96例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E),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体温升高情况,肛门排气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LTH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较CISH组延长,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露;何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穿通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结果 抢救成功10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3.3%,死亡原因与未能及时确诊、手术有关.结论 快速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和纠治休克,尽快手术,是心脏穿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青松;明波;汪华;冯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急、重症胰腺炎(SAP)病程长,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疾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存在着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症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胃蠕动迟缓和十二指肠淤滞.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EN).
作者:李洁廉;陈怡;刘文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2例,胸部扫描后行肿瘤靶重建及多向调整MPR重组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对比.结果 MPR对空泡征,深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高于薄层重建图像.对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检出与薄层重建图像无明显差别.叶间胸膜破坏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的检出有明显优势.结论 64层CT多向调整MPR有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
作者:张怀信;朱玉春;邓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胸腹联合伤合并休克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胸腹联合伤合并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治愈,其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痊愈.2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胸腹联合伤合并休克病人在休克期应尽可能简化手术操作,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治疗性手术.
作者:苏令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SCI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细胞移植治疗SCI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受瞩目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目前可用于此研究的细胞予以综述.
作者:胡勤勤;吴仙华;梁楠;张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淋巴水肿是一种进展缓慢的淋巴系统疾病.目前国内外对淋巴水肿这类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报道还不多见,对淋巴水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还缺少充分的认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及报道,对淋巴水肿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性疾病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冲;黎万荣;王然;李天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汁遗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行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胆漏15例,均发生在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2天发现胆漏.7例3天后再次手术,8例行保守治疗,7天~1月后治愈出院.结论 术者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过分强调小切口,麻醉不完善,胆囊嵌入肝内及肥胖病人显露不充分等易出现损伤发生胆漏.
作者:姚树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血液与硬膜下血肿液VEGF、D-dimer和FDP的含量,探讨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2)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液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可能参与CSDH发病机制.抑制VEC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能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姜远飞;李新军;夏祥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颠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作者:李琳;李兴国;边晓菊;刘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症候群.常见于车祸、刀伤、机器绞伤、高空施工摔伤等.创伤性休克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复杂、来势凶猛,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关系着患者的存亡.
作者:赵青;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对外窗口之一,病人流动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而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而大多数患者都是以是否能一针见血的标准来衡量,所以静脉采血技术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对于一般患者护士基本能做到一针见血,所以加强特殊人群的采血技术是增进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结合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绍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74例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钟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不同病情,切除过长的包皮.在直视下于包皮内、外板作两个互相平行或不平行的环行切口,将两切口间皮条用小圆头刀锐性剥离,保留完整内膜及皮下浅层血管,并保留完整的包皮系带.结果 73例术中出血少、切口边缘整齐,术后伤口无水肿,无继发出血及感染,一期愈合,切口瘢痕少,阴茎外型美观.并使阴茎腹侧过度屈曲的外观上有了明确改善.针孔样包茎二期手术容易进行且并发症少.结论 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李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地区的特发病.本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死亡.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海拔3000米的西藏林芝地区共收治高原肺水肿31例,本文结合文献对本病发病诱因及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靳亚飞;赵青;耿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内科治疗与微创穿刺血肿吸出治疗高血压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8例高血压中等量脑出血(20~40ml)患者随机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各79例,内科组采用内科常规保守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对症处理,康复治疗等,外科组基于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肿穿刺吸出术治疗;治疗中出现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需要改为开颅减压者退出研究,观察急性期再出血、血肿残留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I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 (1)急性期内科组和外科组血肿残留分别为46例(64.79%)和16例(21.33%);外科组再出血发生率微高于内科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意义.(2)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以外科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1.(3)6个月时外科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优于内科组.结论 内科保守治疗和微创血肿吸出术均是治疗高血压中等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外科治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岳高峰;黄梅;张莲菊;魏俊霞;吴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近期)和1年后(远期)随访的疗效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60例,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及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茂清;万鹏;王文春;郭小燕;庞日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一旦确诊,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将反复发作.术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恢复的速度,正确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科肛周脓肿的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以下.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用rhEGF凝胶和醋酸洗必泰栓治疗:宫颈局部用药,每日1次,rhEGF每次3~5 g;对照组(40例)只用醋酸洗必泰栓治疗,每日1次,每次1粒.两组均以用药10~14次为1个疗程.以糜烂面愈合及症状改善程度为观察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宫颈糜烂的治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阴道洁净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hEGF凝胶对宫颈糜烂有治疗作用,应用较为安全.
作者:康丽萍;王月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难愈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理解为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不愈[1].传统的治疗对慢性难愈创面效果不佳,而生长因子的出现使创面愈合的治疗从被动转为主动,为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生长因子的局部应用受创面微环境影响而使其灭活快、作用时间短,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受到给药途径、剂型和经济负担的限制.
作者:胡以信;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