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陈业民

关键词:肺疾病, 药物治疗, 进展
摘要:在病理学上,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血管疾病及系统性并发症[1].COPD是以气道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增多为特征的特殊炎症类型.对COPD患者治疗而言,发展新型药物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许多治疗靶点已被确认.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他汀类药物治疗新进展

    1976年从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第一个他汀类分子美伐他汀(meuastatin),标志他汀类药物的问世.

    作者:段凌菱;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感染控制科在传染病知识宣传中的做法与体会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传染病管理工作伴随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经历着创立、成长、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阶段,不断地进行着观念、模式、制度等方面的相应调整,也给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陈黔;上官静;任福祥;张彦;严毓芬;吕宇杰;石敏;江幕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西藏牧区32例肠结核诊治体会

    肠结核为临床少见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贻误治疗,且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在西藏农牧区肠结核的发病率较高,因此,防治结核病是藏区医务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重视.现对我院2007~2009年住院治疗的肠结核患者分析,并对其发病特点进行讨论.

    作者:耿涛;赵青;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动物安全性评价

    目的 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评价其相关物理性能及动物安全性.方法 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对材料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 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动物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健康行为;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溶血实验结果显示溶血率为0.335%,不大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结论 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并且具备基本的动物安全性.

    作者:刘金标;马泽辉;邓冰;潘显明;廖冬发;邓少林;黄钢;荣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震救灾期间的护理管理

    地震发生后,我院作为灾区的医院,作为地震伤病员的第一收治医院,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现有的在院病人顺利、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宽敞、空旷的地方,把医疗护理工作照常继续下去;二是如何安排好不断运送来的数量多,且病情重、危、急的地震伤病员,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为总结经验,现将地震期间的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蓉;苏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阴道探头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经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8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经腹部超声组阳性患者106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3.1%.经阴道超声组阳性患者15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6%.经x2检验,两组间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腺肌症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护理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如涉及颅、脑、眼、耳鼻咽喉等部位,致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相应增加,因此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结合临床实践探讨颌面外科术后的护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晋;陈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严密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以期保全患者生命,争取佳康复.现将我们近年来收治的20例颅脑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学红;周明和;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脉搏波速和踝臂指数在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作者:龚武田;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危重症留观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急症留院观察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且危重、病情发展瞬息万变、患者流动随机性大、病室易增加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等特点,本文结合急症留观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出了不断优化急诊护士素质,合理调配急诊护理力量,注重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作者:余锐;万世艳;郑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由于慢性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缺乏运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重要诱因[1].早期预防及及时规范治疗DVT是预防肺动脉栓塞(PE)、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对2例特殊职业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分别随访3年、1年半,目前患者情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单海燕;王卫平;胡近芳;苓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84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84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HBsAg阳性率[包括HBsAg(+),HBsAg、HBcAb(+),HBsAg、HBcAb、HBeAb(+),HBsAg、HBcAb、HBeAg(+)]占5.7%,低于普通人群.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乙肝病毒感染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携带率.

    作者:周孝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钳刮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钳刮术的临床疗效,提高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方法 人流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直接行人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宫口松弛,钳刮术前无须扩宫颈,胚胎组织大多已排在宫颈内口,手术无困难,子宫收缩好,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大孕周人工流产钳刮术既安全、有效、方便,又能预防术后出血,

    作者:田润芝;何守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学的变化,探讨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及血流变学检测仪,分别检测68例脑梗塞病人接受毫米波治疗仪照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脑梗塞患者存在微循环和血流变的显著障碍,经毫米波照射后均有明显恢复.结论 毫米波具有改善脑梗塞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尚传卫;白小红;陈章;关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华南战区精神病患者护送人员的配置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华南战区精神病患者护送人员的配置现状.方法 抽取广州战区各兵种单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送人员共385名,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每护送组人数为2~6人,结构配置为行政干部、军医、战友和家属.护送途中意外发生率为27.4%,影响护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用药情况、约束保护、家属陪护和军医陪护.结论 部队精神疾病患者护送人员的配置,建议以每组3人为宜,其构成应为行政干部、军医、战友,家属不宜参加护送.

    作者:罗维肖;孙治国;李逸鸿;梁芝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男性病人导尿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导尿及留置尿管是危重病人护理中常见的操作,由于男性病人尿道个体差异大及解剖结构因素,男病人导尿较女病人更易出现并发症,我院ICU病房2004年4月至今男性导尿病人共出现17例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大会;吴开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卫勤保障模型的研制方法和理论原则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用于训练卫勤组织指挥人员,评价卫勤保障方案,论证卫勤保障系统的效能,以及辅助卫勤决策等方面,不但解决了卫勤保障方案不可实验性的矛盾,而且可以节省卫勤人力物力.

    作者:刘向宏;徐丽;叶春林;秦士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定位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对128例危重病人采用超声定位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成功率为93.7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定位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应用既能有效的赢得抢救时间,又能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陈玉莲;戴睿武;汪涛;陈涛;阎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重度低钠低氯血症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多为原发性,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1∶5~10.甲减主要影响代谢及脏器功能,累及运动、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表现为畏寒、乏力、少汗、少言懒动、食欲减退、皮肤干燥、贫血、水肿、唇厚舌大、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窦性心动过缓、心包积液、厌食、腹胀、便秘等[1].

    作者:陈宇;孟召辉;文兴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88.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作者:李国山;李晓庆;蔡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